沿河三壶瓶村张衙门记

把日月装进烟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把日月装进烟斗文集最新章节!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城南面直距9公里的淇滩镇有一个村名叫三壶瓶,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张氏子孙。三壶瓶地名的来历,相传为张氏土官向朝庭进贡三只金壶,皇上大喜,并赐名“三壶瓶”也有说张氏与黎氏结盟,互赠礼品,张氏送给黎氏三只金壶,黎氏送给张氏七把宝剑,从此人们把张氏居住的地方叫“三壶瓶”而把黎氏居住的地方叫“小剑山”村的南面有一个寨子名叫衙门寨,寨子的左边有一个“张衙门”

    三壶瓶村自然景观十分秀丽,地貌奇特,四面秀峦起伏,中间有一个宽敞的坝子,一条弯曲的小溪庆林沟穿行其间,犹如世外桃源。十分奇特的是,这里四面群山形态各异,如龙、如虎、如狮、如象、如牛、如犬坝子南面为张衙门所在地,背靠高山,如一只上山的凤凰,山顶名叫“金凤巅”与东面玄黄巅,西面之鹞子巅,北面之梵竹巅相应成趣,谓之“百鸟朝凤”金凤巅下有一小山如龙之头,与其相连的山脉如龙之身,坝子北面有山如虎踞,名叫“老虎崖”老虎崖下的山寨名叫黑虎寨,两山合为一起,谓之“龙虎相戏”诸如此类自然景观的还有“犀牛望月”、“二女浣衣”、“白云氽水”、“狮子滚绣球”等十多处秀丽景点。

    庆林沟流入白云氽开始伏流于乌江,这里溶洞成群,洞内钟乳石林立,奇丽美观,极具观尝价值。洞外青山绿水,秀色可餐,若随口一言,则四山立即回应延绵不断,使人心旷神逸。有一小山巍然屹立,上小下大,中部为圆柱绝壁,如一口巨钟矗立于群山之间。此山名叫屯山,是张衙门放哨设卡的地方,上面烽火台、了望口依稀可见,来往文武官员路过此地,必先落轿下马方能放行。

    金凤巅下半山腰有一地名叫寺坡,由金凤巅主峰分岔出一座小山峦,好似母子相依,站在这里俯视全村尽收眼底,过去人称“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这里曾有座“张氏宗祠”兴龙寺,文革期间已被破坏,现在仅存阶石柱墩,寺内所有佛像被村民用来烧火,俱说一个佛像要烧好多天。木屋结构唯正厅两栋被拆去修学校外,其余已被拆走一空。在坝子的中央,距衙门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高出地面约两米、直径十多米的圆形平台。老人们说,这上面原建有一座名曰“文笔峰”的宝塔,高有七层,十分壮观,给山村平添了几分姿色。遗憾的是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这一反映当地文明标志的建筑遭到彻底毁坏,只留下这个塔基。

    衙门寨(又名老寨)是一个约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大寨子,远望去,树木葱茏,一棵棵古树穿插其间,寨中原有一棵空壳树,其大有三人手拉手围,树中生长着一笼紫竹,观者无不叫绝,将其命名为“三抱大的竹子”走进寨子,首先会看见一个用石头砌成的朝门和围墙,厚厚的石围墙令人感到格外威严。一条深遂的古巷穿过寨子中央,沿着古巷往前走,你会觉得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有历史的回音,这些石头已被前人的脚步磨得很光滑,有两块石头上的动物化石给古巷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再往上走,一步步石阶,一座座吊脚楼,一个较大的封合桶子出现在眼前。这个封合桶子,围墙其下依然是石头砌成,其上是“万字格”火砖,最上面用瓦盖成脊,脊下约两尺宽的砖墙用石灰粉刷,画上各种花鸟虫鱼图案,整个外形美丽而壮观。封火围墙上长着一棵直径约寸许的硬角(一种如檀木的灌木),因长在围墙上,人称“千人围的硬角”走进封合桶子,则是另一番景色,一幢幢撮箕口木房,一扇扇雕刻精致的花窗,令人流连忘返。撮箕口木房中间的石院坝,从石板的浸蚀程度可知其历史悠久,每一个转角处都有一个方形石盖,中间刻成圆形图案,凹陷如锅形,有五个漏水孔分布其间,看上去像一个车轮,石盖下面是地下水道。

    桶子最上一幢撮箕口木房,保存比较完整,它是沿河籍老红军张振林的故居,也是张衙门最后几代土官居住的地方。其正房、厢房都各具特色,花窗雕刻精细,厢房为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吊脚楼,整个构成给人以古朴的感觉。张振林为土官张维国之曾孙,其祖父一辈就已成了一般平民,因不会谋生计,家景更是一贫如洗。1934年8月,红三军军长贺龙率部来到三壶瓶,在张衙门驻扎下来。在红军的感召下,张振林与附近的十几个青年参加了红军,随贺龙转战南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已是师长的张振林回本省工作,先后任遵义地区专员、贵州省冶金局局长,1992年因病逝世。

    三壶瓶土官乃张文豹的后裔,其父张坤义在宋朝末年任思州沿边溪洞军民总管,其兄张文龙袭父职,归元朝后改授沿河祐溪长官司正长官。文豹在其兄的手下当一名头目,具有一定的势力,后来逐渐形成一方小土官,历经元、明、清三代,直到清朝末年自形消亡。从张氏内部一些文献考知,张文豹六世孙张显文、张显武兄弟在明朝正统年间威信极高。现存张氏祖坟,清朝以前为石棺生基,其规模比其它生基大。清朝以后的坟墓开始有字碑,从上面可找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乾隆年间张存宽曾随沿河司正长官张维藩入朝进贡;张凤羽嘉庆末年“贡笈(科举)已占同仁之庆”;凤羽之子张维国去世时年仅24岁(“二纪有零既归泉下”),其墓碑依然堂皇,在墓碑右侧刻有“沿河司正长官张贤(又名瑞珍)拜题”等字,足见当时的风光。

    土官作为一方的土皇帝,对本族人民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对反抗者进行残酷镇压。曾有武举张凤才,因自视其武功高强,不把衙门放在眼里,最终遭到杀害。和其他土司、土官的兴衰一样,三壶瓶土官经过兴盛时期后,最终走向衰亡。张维国死后,土官的命运便是每况愈下,其子张建勋已失去势力,家中奴仆因无法供养而全部解散,成为一般平民,族中其他人乘机扩大势力,成为一寨之主。此时的张衙门空有“衙门”之名,而无衙门之实,已经走向山穷水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