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断刀客文集最新章节!
当康定斯基写生回来,突然感悟到他眼前的夕阳,并将他所感悟的色彩表达在他的画布上的时候,绘画的现代时开始了。
当贝多芬献出他的欢乐颂,将欢乐洒向人间,他却闭上眼睛停止他伟大心脏的跳动的时候,音乐的古典时代终结了。
古典主义距离我们似乎已相当遥远,古典主义在今天似乎已可等同与古董主义了。但不知为什么,我有时非常偏爱古典主义的作品。
看着古希腊大师们的杰作,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古希腊人对美和科学的不懈追求,可以触摸到他们欣赏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美仑美奂的艺术品时的沉静和喜悦。
看着文艺复兴的杰作,我听到了一种人性放肆的张扬,一种对人的尊严的崇拜,一种对生命力热爱与痛苦的纠缠、挣扎。――这种效果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表现地最为充分和淋漓尽致。
甚至在印象派大师们的作品中,我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不可遏制的生命之美的赞歌。越看凡高的向日葵,我就越能体验到一股生命之火、一种燃烧的美丽在画布和我的心中跳跃、辉煌。――印象派作品之所以能拍到世界顶级的天价,我想可能与它们是古典主义的终结版有一定的关系。
面对现代、后现代的作品,我的确有些迷茫。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它的艺术标准肯定也是多元化的。当德沃夏克奏响它的美丽新世界时,谁能否认现代人拥抱未来、拥抱希望的激情呢?只是也许现代人对美的感觉太匆忙、太疲惫,所以对美的要求太直接。现代人丧失了娴静回味幽绵深远的美丽,他们更钟情于光怪陆离的美的刺激。比如,现代美术对人的美感神经已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探索和试验,甚至能够创造出蒙德里安所谓的“几何美学”
我一点都不讨厌现代、后现代的艺术作品,我经常喜欢感悟它们。毕竟,它们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是对现代生活的激情表达。
在现代、后现代的大师中,我最喜欢的是永远留着两撇小胡子、搞同性恋的达利。他的作品匪夷所思、屡屡超越和突破人类的想象力,他用他魔鬼般的创造力不可思议地诠释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可说句实话,我在观赏达利作品时,更多的是感觉到作品的震撼力和强烈的冲击力,而美感此刻却会悄然退隐。
现在文学同样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古典主义挥挥手说再见。许多爱写现代诗的诗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中国现代诗兴起于新文化运动。它的源头有两个,一是西方诗歌的移译,一是中国俚语的文学化。
也许是当时新文化的干将们过于崇敬西方文化,当他们横移西方诗歌时,忽略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由于语言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西方诗歌某些最为重要的韵味会不可挽救地遗失。而这种遗失是诗美的硬伤。
俚语入诗,给庙堂文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生命的鲜活气息,它滋润盛开了现代诗。但俚语的缺陷是它的粗糙和随意,俚语不经必要的修饰是很难具备充足的文学美的。
何新在他的论诗美中认为,诗的第一要素是形式美,形式美制约着诗的其他要素。一首成功的诗歌要在阅读者赏阅或朗诵时,能够体会到美的再现和撞击。而事实上,新文化运动后的几十年现代中国文学语言距离胡适所期待的中国现代性精致“国语“还是有一段差距的。
在现代文学中,我比较厌恶的是所谓“口语体”的诗歌。我并反对写“口语体”诗歌,而是因为“口语体”诗歌实在太难写好。既是口语,人人会说,都深知其中涵义,诗人的语言建构很难骗得了人。但既是诗歌,你又不能等同于口语,你就必须升华口语,赋予诗歌有超脱平常生活的美感。因此,一首精致的“口语体”诗歌必须由一支精致的笔和一颗精致的心来创造。
可如今有许多所谓“口语体”诗人的作品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不忍卒读。我往往分不清它们是“口语”诗还是“口水”诗。诗人们的许多诗化的语言远不如北京的哥的胡侃生动有趣、意味深长。
诗歌可以贫乏、可以无聊,但不能如此贫乏、如此无聊,直至诗的光彩和美丽消褪无踪。
我不是古典主义的狂热推崇者,古典主义浪潮的消退有它的历史必然性,谁也不可阻拦。我个人只是有一点古典主义的情结而已。古典的美是完整、高贵和浑厚幽深的,而现代的美却是分裂、廉价和随心所欲的。从现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常常窥视到后现代的心灵碎片。
我绝不会傻到召唤古典主义的全面复活,我只希望自己和别人在忧伤或午夜梦回的时候能够从安格尔的泉中找到一丝安慰和快意。
其实,以上拙文不关艺术和文学,只关乎心灵。
(注释:文中所谓“古典主义”不是特指某个历史时段的思潮或限定性的文学、艺术概念,它只是笼统地指前现代存在的模糊性概念。所谓“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亦如是。)
0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