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为什么要写《变形记》

邓文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邓文敏文集最新章节!

    自考教材概括这篇作品的意义是:展示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和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对劳动者身心的异化。卡夫卡在写此文时有没有想到这些,我并不知道,但是在仔细地阅读了这篇小说之后,我觉得如果把它们当成作者的写作动机,未免显得有一点牵强。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政治是挂在文学脖子上的一块石头。很多文学作品,如果用政治的目光来解读,我想只会是自欺欺人。

    不妨来一个假设——变形记本身就是一种假设——事情也是这样开始的,就把“格里高尔”换成“陈高尔”就行了,背景也换一下吧,地点不在西方了,就在上海或者北京,其实深圳也行,陈高尔就是你的家人。某一天早上起床时,你们突然发现他身体两侧长了很多细小的腿,类似蜈蚣的那种,后背长出乌龟那样的壳,腹部是很多弧形的硬片组成的,身体还会分泌出让人难以忍受的粘液,不变的只有他的头部,昨天他还可以和你们一块踢足球或者坐在一起吃饭,从今天开始就只能以这种可怕的形状爬来爬去地生活在你家里了,他能发出的声音只是一种你们认为毫无意义甚至觉得恶心可怕的嗷叫。想像一下,然后用最诚实的话告诉自己,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他的父亲、母亲或者妹妹?还是告诉你格里高尔变成龌龊可怕的甲虫之后他家人是怎么对待他的吧,刚见到时是很恐惧、惊慌,他母亲被吓倒在地,接受事实后,家人把他关在自己的房间里,由他妹妹葛蕾特给他送食物并负责打理他的房间,起初的一段时间,葛蕾特还为他准备他喜欢的牛奶,在乎他是否会吃食物,根据猜测到他的意愿帮他布置房间,他的母亲尽管很害怕,但还是想去他房间看他,在他父亲用苹果攻击他时仍拼命阻止,也就是说除了父亲,他的家人还是把他当做家里的人,后来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日益艰难,每个人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和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他爬出房间,让房客感到不愉快而要求退租),终于导致家人除了对他心存惧意外更增加了很深的厌恶,连葛蕾特也不再理会他,最后,他在孤独中死去。就是这样的,请再次想像一下,然后用最诚实的话告诉自己,从这样一个可怕令人厌恶的“甲虫”的家人的角度来说,葛蕾特一家的行为是否属于人之常情?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事情无论发生在什么社会,什么地方“格里高尔”得到这种结局都是正常的,当然,换成是变成甲虫的“陈高尔”他的家人可能会还是像对待正常时的“陈高尔”那样对待他,但谁敢保证他就不会像马尔克斯笔下那个“长翅膀的老头”被他家人关在笼子里收前来“欣赏者”的门票?我真正想说的是,变形记也许与政治无关。

    再说格里高尔,从一个知情的旁观者(即读者)的角度来看,他应该是正常的,甚至是伟大的,他没有被“异化”除了他的躯体和语言。他为了偿还父亲欠下的债务让家人过上好生活而辛苦工作,勤勤恳恳,是为了父母,他才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在自己身体发了不可思异的变化之后,最牵挂的仍然是工作和家人,就是在家人惧怕他远离他时,他还是幻想有一天能重新挑起养家的重担,他处处都为别人着想总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比如在知道母亲要去他房间时做出的躲避举动),看到妹妹为自己做了合乎自己心思的事时仍感激不已,在听到葛蕾特拉的小提琴后仍流露出被理解被亲近的渴望,在得知家人极度厌恶他有了想“弄”走他的念头,也就是生命将尽的那一刻,他还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并且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要强烈最可悲的是,他无法表达所有的这一切。在自身遭遇了如此巨大的不幸之后,还能保持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部分,还有谁比他更正常?更伟大?想像一下,如果自己变成甲虫,会仅仅“异化”成这样吗?用最诚实的话告诉自己。我想说的是,作者并不是故意想把格里高尔真正异化。

    那么,卡夫卡为什么要写变形记?如果只看作品本身,在这个荒诞悲情的故事里,我们是很难找到答案的,你可能会被他离奇的构思所吸引,被他营造的特殊氛围所感染,甚至被他塑造的人物感动至深,但你总是会不自觉地问,到底他是怎么想到这些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写呢?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我在读到自考教材节选的变形记第一、第三章后,脑里就不断地想到这些问题,详看了几遍附于文末的导读总觉得那不是我要的解释。于是,上网搜到了变形记的第二章和一些关于卡夫卡的介绍。

    其实,答案很简单。现实中的卡夫卡和父亲相处得并不融洽,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平平淡淡,只有他第三个妹妹和他才像是正常的亲人。“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还要陌生”这句卡夫卡曾在信里讲的话或许就是答案:变形记是作者一种近乎失望的亲情诉求方式,真正震撼人心的是他久久不愿放弃的努力,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对一再令他失望的家人的包容和理解,即使他永远处于孤独和不被理解的状态之中。

    我想,他是在最失望的时候写这篇小说的,但我们几乎读不到责怪家人的意思。卡夫卡是伟大的,所以格里高尔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