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绿洲

聃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聃聃文集最新章节!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艰苦最荒唐的岁月——1960-1962年。国家遭遇着天灾人祸,我个人遭受着父亲冤案的株连。刚刚初中毕业的我,被取消了升学的资格。读书是与我无缘了,我想去帮助征粮,人家以没有“出身证明”而拒绝;我去小学代课,不久就被“押”了回来,理由是黑五类的狗崽子怎么可以教育贫下中农的孩子!

    我走投无路,非常地绝望。这时候,我初中的语文老师郑建国给我带来瑞安工校招生的消息。我跑到瑞安,找到了郑老师的表弟俞海,没费多大力气,工校就接纳了我。那是1960年的暑假,我还不满16岁。

    我们的学校全名叫“瑞安机械工业学校”我所在的班级叫机631班。我不知师长们为办这个学校付出了多少心血。只记得当时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新校舍正在建筑之中,师生们一起搬砖,一起拉石头。我们的寝室好像是在一所别人的宅子里,而临时教室又在另一处的街道上。我们进课堂读书,去车间实习,回寝室休息,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却也开开心心。教师们都很认真,师傅们也都和霭,让我们学到许多课本知识和实用技术,这让我以后进工厂做铣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数学的是项启绵老师,他比较严厉,我有点怕他。我们的寝室刚好面对着项老师的寝室。那时候我刚刚在学习梳辫子——这以前我严厉的母亲不允许我把时间浪费在梳头上,——让我总是艳羡那些能把辫子梳得很顺溜的女同学。我当时的头发又短又硬,抓了这一绺跑了那一绺,弄了半天都弄不好。一天在楼下碰上了项启绵老师,他扳着脸孔问:钱国丹,你一天到底要在编辫子上化费多少时间?

    这话和我母亲的话如出一辙,我吓得再也不敢在窗口梳头了。为了证明梳头并没有影响学习,我在上数学课时特别认真(我从来没在别的课堂上这么聚精会神过),所以我小考大考的成绩总是满分。

    文学老师是宋维远。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喜欢我的,我想宋老师也不例外。有一天上课时,他忽然说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说起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说起了“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时我还没有接触过柳词,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比柳词更美的了。

    张典敖是我们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他的寝室就在我们女同学寝室的隔壁,上下楼梯真叫“抬头不见低头见”管理起我们格外方便。有一会我感冒了,他说我是睡眠时叫风给吹的。我说我是头朝里边脚朝外边睡觉的呀。他说正因为如此,我的鼻孔就正对着大门,所以叫风给吹了。我当时虽然不以不然,但又想这可能就是“物理理论”这个理论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适当的场合就拿来活学活用一番。

    陈爱华老师的嗓子很好,又爱唱歌,有人说她高兴时唱歌,也有人说她悲伤时才唱歌,我们闹不明白。那时候正流行歌剧洪湖赤卫队,只要她的“娘的眼泪似水淌”一响起,我们就跟着唱,跟着淌眼泪。这首歌唱得太熟了,现在我还能只字不拉的把它背了出来。

    那时候全国各地物质都十分匮乏,瑞安工校当然不能例外。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番薯,番薯的味道不错,就是爱在胃里制酸,有时吐酸水吐得我牙齿咯吱响,胃也灼灼的疼。菜基本上就没有,老师的待遇比学生好些,偶尔会分得炒熟的豆腐渣,这让我们羡慕不已。有一回,赵筠珍老师端着半小脸盆的豆腐渣来慰劳我们,我们高兴坏了,狼吞虎咽地抢食一空。

    为了补充粮食,这年冬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河里捞河花根。(我不知这个“河”字对不对?)这是一种蓬勃的水生植物,长着长长的毛茸茸的根。在那结着薄冰的河面上,我们搭好门板,一位男同学小心翼翼地沿着门板往河中心走去,伸手把远处的水生植物一一拉了过来,女同学们又把它们弄到岸上,我们各自拿着用断锯条磨成的刀,削掉黑乎乎的外皮,露出白白的茎块。这些茎块里含有淀粉,打碎后和米粉做成糕饼,是不错的食物。

    有时候,食堂的饭里面掺了些番薯秧,萝卜缨,如果再加点红萝卜和盐,简直就是美味佳肴了。

    最难吃的,是瑞安糖厂榨糖下来的糖蔗渣。人说“吃糠噎菜”难,我的感觉是糠还有点谷香,树皮和草根还有点植物的汁液,可是糖蔗渣除了糙乎乎的扎口,再也没有什么了!食堂把它们拉了来,打成细细的粉,做了包子鼓鼓的内馅。我们打了饭,掰开包子,把这糖蔗渣悄悄地倒掉,光吃皮儿。

    尽管如此,我们活得还是很开心。课余时间,我们去抢唯一的乒乓桌,打乒乓打得高兴时就大呼小叫,影响了老师的办公,老师过来了,并没有大声训斥,只是让我们安静点就完事了。

    晚自习有课间休息十分钟,班干部要大家去跳集体舞,谁都不许请假。我们班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已结婚生子,有的正怀着身孕。而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女孩是最淘气的。记得我故意跳到一位大肚子的同学面前,她不生气,也和我对跳,只是接着应该是她出来的时候,她就站在原地不动了。至今想来,她的大度让我惭愧,她的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值得我学习。

    大约是一个节日的前夕,文体股长陈少华带领我和陈少青排练一个小型剧本。陈少青有一副金嗓子,她的越剧唱得棒极了,动作也训练有素。我的嗓子不好,又爱使小性子,动不动闹情绪,说不演了不演了,有时还自以为受了委屈,哭得没完没了。陈少华真是好,她也不过比我们大两岁,该劝说的时候劝说,该委曲求全时委曲求全,任劳任怨,处处像个大姐的样子,终于把那个剧本拿了下来。

    由于生活条件太差,也可能吃了不洁的东西,我得了痢疾。在校医务室治了些日子,总也不见好,拖了二十多天,我已经虚弱得整天眼冒金星,耳朵嗡嗡作响,浑身都像散了架一样。后来有人介绍说,瑞安三圣门的治痢草药灵得很。也算是病急乱投医,我决定去试试。陈少华陪着我,向郊区那个叫三圣门的地方走去。我实在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把陈少华当作一辆车子,我就挂在她身上,走几步,歇一会儿,走了半天,才来到目的地。买了三帖草药回来,借了张典敖老师的一个小风炉,在走廊里煎了起来,一天一帖,刚吃完这三帖草药,痢疾症状就基本消失了,这三圣门的草药真是神奇啊,不知现在还在经营否?

    我们在瑞安工校并没有熬到毕业,国家困难,学校也在风雨中飘摇,按照当时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工校将被停办。听说何开镕书记为了把我们机631班“送出去”做了很多工作,但最终未能遂愿。我们终于告别了工校,各奔东西了。

    比起我原来就读的乐清中学来,瑞安工校各方面的条件是太简陋了。而且我们白忙活了两年,也没有弄到一口饭碗。但瑞安工校给我的记忆还是温馨的,祥和的。因为这里没有政治迫害,没有出身歧视,老师们如兄长,同学们团结友爱,这种日子是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幸福的。如果说当时的中国政治环境是一片荒漠,那么瑞安工校就是荒漠中的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