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中华大帝国最新章节!
1892年对于法国第一的矿业公司——高芒特里-福尔尚布德矿业公司来说。有些过于残酷,在高芒特里和蒙特维克的煤矿储量几乎枯竭,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总经理法约尔不得不再次对公司进行大改组,并痛苦的决定-关闭福尔尚布德的大型炼钢厂,把生产集中在蒙特卢肯以达到规模经济。
今天,法约尔强迫自己参加拍卖会,会上福尔尚布德钢厂将作为一个大型的废铁堆被拆卸。一想到几万吨的钢铁被当作废铁处理掉,法约尔心如刀绞,这种感觉就像一贫如洗的父母被迫卖掉自己孩子。
但是令法约尔没想到的是,一共四万七千吨的装备,包括五百吨级的高炉,整条的钢板生产车间,两百吨的起重设备,所有的这些设备在购置中至少花了几千万法郎。竟然连续三次都无人报价,标价由三十万法郎降为二十万法郎。
仍然无人报价,约法尔几乎疯了,他抓住了一个人的手,大声问道:
“先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您对福尔尚布德钢厂毫无兴趣?”
那位先生看法约尔实在可怜,就实话告诉法约尔:
“这个钢厂太大了,而且70年代的老设备占大多数,虽然也有一些90年代比较先进的设备,但是毕竟只是少数。生产效率低,每吨成本比新式平炉高40法郎。拍卖报告里面写,近五年因为钢价下跌,这个钢厂每年亏损高达200万法郎;另外,他的高炉适合高品位的矿石,而在法国这样的矿区十分稀少,所以“他耸耸肩
“这个钢厂不适合我。”
这位先生说的不错,约法尔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放弃的,但是约法尔还是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
时间过去了十五分钟,钢厂的售价已经低至一万法郎,约法尔看到几个废钢铁收购商跃跃欲试。果然,一个收购商举起了手中的牌子“一万法郎,终于有人肯出价购买了。还有那位先生想购买钢厂的,四万七千吨废钢铁,折合一吨只卖二十生丁。”
拍卖人的话没有说下去,约法尔像一个被激怒的狮子一样冲上台,双手死死的卡住了拍卖人的脖子。
“混蛋,那是钢厂,美丽的钢厂,不是废铁。”
约法尔很快就被赶来的警卫制服了,因为约法尔素来人品好,所以免遭惩罚,被警卫带到拍卖场最后面的位置。
这时,一个年轻人举起了牌子,
“一万一千法郎,还有那位先生想购买钢厂的,一万一千法郎。”
经过一阵激烈的竞拍后,年轻人又一次举起了手中的牌子。
“八万法郎,八万法郎,还有那位先生成交”
拍卖师一锤定音,将钢厂卖给了举牌的年轻人。
那个拍卖成功的年轻人转过头,走到约法尔面前,正午的阳光照在年轻人乌黑的头发上,形成一个漂亮的光圈。
“约法尔先生,我叫赵刚,很高兴认识你。”说完话,赵刚伸出手,满面笑容的看着约法尔。
约法尔没有伸手,疲惫的抬起头,一双灰褐色的眼睛看着赵刚:
“清朝蛮子。”约法尔轻声嘀咕着,谁都能看出约法尔的神情十分不屑。
赵刚大怒,对着约法尔大声说道
“约法尔先生,我把你看成一个绅士,你把我看成一个野蛮人。实际上我们两个都错了。”
旁边的人都为年轻人的回答喝起彩来,约法尔面红耳赤,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礼道歉:
“对不起,年轻人,我今天心情不好,我的钢厂被拍卖了。”
约法尔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小时候作为分拣员,年轻的时候担任炼钢员,中年担任总经理,一步步作到现在这个位置。而钢厂陪伴自己度过几十年岁月后,却不得不卖所有的一切都讲了出来。
赵刚在一旁倾听,只是偶尔发出一些赞同的意见,他知道这位老人心里苦闷,不过想找人倾诉罢了。
约法尔说了半天,终于停了下来:
“赵,原谅我刚才的无礼,你是一个好人。而我,是个糟糕的人。”
赵刚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配合线条分明的脸,成功的让远处的几个小姐眩晕了几分钟:
“约法尔先生,不要在意,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钢铁厂是你寄托精神之所在,就像你的生命的印记,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抹去的。”
约法尔听了,默然不语,赵刚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约法尔努力的抬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下决心问了一句话。
“赵,你买下钢铁厂,是要将它拆掉,然后以一吨几十生丁(一法郎折合一百生丁)的价格卖掉它吗?”
法约尔的眼睛里面充满了恐惧,仿佛囚犯在等待法官的宣判。
赵刚说:
“约法尔先生,你说对了一半,我会将钢铁厂拆掉。”
约法尔的肩头向下沉了一些,仿佛极重的东西压住了他,赵刚看着心里不忍
“但是,我不会让它变成一堆废铁,我要将它带到中国。在一个巨大的煤-铁联合体处安家,延续它辉煌的历史。”
约法尔听到赵刚的话,就像一个落水将溺的人抱到一块木头,内心狂喜上前抱住了赵刚:
“赵,你一定是个天使,要不然你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美妙的话呢?”
“赵,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今天你一定要到我家做客,我把钢铁厂相关的资料找给你。”
1892年11月初,赵刚带着50万两白银赶到法国,本来想先找到鲁道夫-狄赛尔(最早的采油发动机发明人)。但是得到福尔尚布德钢厂将要拍卖的消息,赵刚马上放下手上的事情,匆忙的委托他人联系鲁道夫等人之后,连夜赶到福尔尚布德钢铁厂考察。
本来只想买几个炼钢高炉的赵刚,在仔细考察过设备状况后,决定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连轧等整个环节的设备全部买下来。福尔尚布德钢厂共有六家工厂,可年生产钢16万吨,铁12万吨,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大钢铁厂,设备原值达3400万法郎,折旧后仍然价值九百万法郎。
福尔尚布德钢厂共有六家工厂,可年生产钢16万吨,铁12万吨,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大钢铁厂,设备原值达3400万法郎,折旧后仍然价值九百万法郎。
这六座工厂从烧结到出型材实际是一套完整的流水线,虽然近几年停工一些设备生锈,但是关键的50吨高炉,封闭炼焦厂,连铸、连轧机等主要设备都运行良好,赵刚有信心让这套流水线运转起来。而最终,赵刚只为这套二手设备付出了八万法郎。
愉快的购买结束了,接踵而至的是艰巨的拆迁工作。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如此描述当时的拆迁场景:
“安装在60米高厂房内的50吨重的巨大平炉,加工卷板长度超过一公里的热钢机,一部烧结机,一座120吨重鼓风炉,还有许多其它部件,所有设备都用木条箱包装,塞进集装箱,装船启运,然后在旅顺口附近被拆箱。在东北的平坦冲积平原上,又严格按照在法国的样子,一个螺丝也不差地把设备重新组装。运走的设备总重达4。5万吨,外加40吨详尽解释重新组装过程的文件。整项工程十分繁复。”
“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的工业搬迁。”美国企业家说。
“开创了工业时代的第八大奇迹”德国法兰克福大众报
而法国的报纸则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一壮举,法国最有名的报纸费加罗报更是用头版整个版面报导了赵刚这一伟大的拆迁过程。
当时,福尔尚布德市的中国面孔一时间多了至少二十倍,一部分是吉林制造局的工人,一部分是旅居欧洲的中国人。每天考核拆迁进度,根据每天拆迁情况进行总结。
赵刚的成本控制理念在这次拆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福尔尚布德方面最初拒绝由中方拆卸,赵刚发了狠:不让中方施工设备我就不要了。1892年12月1号,赵刚带着1000名中国工人住进了“福尔尚布德”其中有200人来自吉林制造局。
1892年12月2日清晨,钢厂拆下了第一根螺丝。在当天的庆祝仪式上,清朝人用舞龙的方式庆祝开工,而法国人却颇为伤感,在福尔尚布德的赫尔斯特法伦区,数代人都靠钢厂谋生,近60年来,工厂一直在炼铁。现在,工厂即将远赴东方。约法尔在演讲中热泪盈眶,几度失声,台下的法国工人也十分黯然。
在拆卸过程中,由法方的30名技术人员全程陪同,而那些法文的牌子如“禁止明火”“右侧通行”都注上了中文。清朝的工人和工程师们的住处是这家工厂原来的办公楼,每个办公室里放着十五、六张床。
这些清朝人似乎每个都是工作狂,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即使周末也不休息。这一度让福尔尚布德劳工部门伤透脑筋。最初劳工部门强制拆迁队必须每周休息两天,但根本不可能做到,最终达成协议,周六可以加一天班,周日必须休息半天。但是这点通常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为了防止清朝人偷偷加班,赫尔斯特法伦区在街道处安排了两百名固定巡查、五十名流动巡查,但依然无济于事,清朝人周日加班的花样层出不穷:并不从最高的地方拆起,偷偷躲在车间里装箱、包装,在室内拆较小的设备。劳工部门屡次‘教育’赵刚,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改正赵刚这种坏习惯。
这也是一个艰苦的博弈过程。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赵刚希望能够在许可的重量体积下,尽可能利用缝隙空间,多装一些零件。但约法尔异常强硬,并不通融。他坚持一件东西只能一个包装。几番激烈争吵之后,赵刚下了最后通牒。三天以后,约法尔最终作出让步,按照制造局的方案装箱。
吉林制造局本来计划用半年时间拆完这座工厂,而福尔尚布德方面则认为至少需要五年,但最终中国工人只用四个月就带着4。5万吨设备离开了,又用了两个月时间清场。
在本溪确定好的厂址处,拆解回来的“福尔尚布德”钢厂被重新组建。赵刚聘请世界最著名的工程设计和冶金公司,重新对“福尔尚布德”做了整体的设计、评估、改造。包括设备购买、运输费用,以及后续的技术改造、建厂费用,吉林制造局合计投入近40万两白银,用3个月时间最终建成了一个年产15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的煤-铁联合体。而通常从购买新的设备,到建成出炉,一条相近规模的钢材生产线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更要高达2300万两白银。
奥钢联机械设计和工艺项目经理奥德福在接受美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奥钢联还没有承担过比这个更大的工业设计项目,到目前来说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这对所有参与各方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893年6月18日,在第一块厚钢板生产出来的前夜,赵刚搬了个凳子坐在改造后的“福尔尚布德”轧机旁边,神情专注、紧张“就像个等待圣诞礼物的孩子”(奥德福语)。1893年6月19日,工厂一次性联动调试成功,生产出了制造局历史上首批钢板。
“那个时刻,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成了英雄。”在场亲历这一幕的奥钢联自动化项目经理罗兰德说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成就感。他在世界各地做过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还没见过像制造局这样,最高首脑亲临现场。
同样令他和他的团队印象深刻的是“欧洲钢铁企业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职工,能生产很高品质的钢铁,但也受到了自己经验的限制。制造局的钢铁工人尽管经验没有欧洲人丰富,但是他们十分勤劳,这最终会让他们变成的更强大。”
制造局在练出第一批厚钢板之后,一分为二,一部分更名为本溪煤-钢联合公司(简称本钢)另一部分改名为盛京制造局(简称制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