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丁巴达吉文集最新章节!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
为什么要说“当你老了”为什么还要说“头白了,睡思昏沉,在炉火旁打盹”
有一个问题不得不人追问:这究竟是不是一种恶意的报复?
或者是一种诅咒?或者是在向被倾诉者暗示:你终将老去。
或者隐含着写作者求之不得反生抱怨之心,故而先用时间这个奇特的道具
提前给自己预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
也给被倾诉人预留下了巨大的回想的余地
(至少是在悲伤的日子里内疚和悔恨的种子)
从而使写作者在事态上占据了更大的优势,有了可取胜的机会。
(尽管是一场虚无的胜利,如同世界上所有的斗争。)
这样说不无道理:实际上写作者假如真的已经拥有被倾诉者的爱
我们很难相信,这首诗歌中的情感会真的实现。
这话听着有点庸俗,可是古老的箴言似乎从为改变:
求之不得者为至真,为至美,为至善。
“请取下这部诗歌,漫漫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过去沉重的阴影”
“漫漫读”的意思,是否就是回味?
一边读,还要一边停下来,让倾诉者回想自己或许当时犯下了一个错误
因为没有选择写作者自己。
写作者早就料到,有一种情感,有一种感受是普遍的,谁也摆脱不了
那就是任何一个人,当他回想往事,均会有柔和和阴影两部分纠缠。
难道写作者又一次开始引导被倾诉者埋怨自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这里的问题是,究竟谁不爱女人的年轻欢畅,谁不爱女人的美丽,而谁又不是假意和真心夹杂难辩?
灵与肉的古老议题忽然在这里闪现
我们无法不质疑写作者此时的暧昧,难道你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以及年轻欢畅
才与她坠入爱河,而在这里大发感慨
难道你能够对她的外表视而不见,而直接洞察了她的灵魂?
对于诗歌本身而言,在这里也遇到了一个同样暧昧的问题:
难道诗歌就仅仅与高贵的灵魂有关
而与低下的分泌物无关?
恐怕不是,于是我们尝试着修改前人的一句名言:写作不仅事关心灵,还关乎肉体。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写作者自己了,可为什么还要进一步的折磨你口口声声宣称最爱的人?
为什么不祝福她,不为她祈祷?而是一再的让她陷在真实或者虚假的悔恨当中?
并且一再的提醒她衰老和死亡?
假设写作者把被倾诉者当成了和自己平等的主体
也就是说,认为她也拥有着和自己一样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理解
那么为什么还要担心她的脸上会有痛苦的皱纹?
难道她不会反省自己的人生?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的轻轻的诉说那爱情的消失”
请原谅我对写作者的不敬,以思想游戏的名义,正如写作者以爱的名义一样质疑被倾诉者一样
去质疑写作者自己:
被倾诉者的确可能被你言中,当她老了的时候,或许就是在炉火旁垂下头来
并且也的确在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失
可是:哪一个年老的人不曾为某些事物的消失,而黯然伤神?
这其中就包括写作者自己。
更何况,谁曾保证爱情永远不会消失?
假设爱情的确如同树木,一定会有枯萎的一天,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善意的劝解我们所爱的人
去接受而面对,而不是去徒劳的悲伤。
就象前人曾经说过的话(不过他说的不是爱情,而是包含了爱情的人生):把人生的消亡看作河流进入大海。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慢的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旁”
从诗歌本身的套路来讲,从审美的角度来讲
从具体的对象——女人开始,从爱情开始,然后把爱情提升到天空中
把具体的世俗的人和上天,和星星相提并论,或许正使这首诗歌得以传世的原因
另外写作者也表明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爱情恒古长存,和星星一样永恒。
可是千万不要忘了,对于这一点,并非每个人都抱有相同的看法。
或许那个被倾诉者就是一个不相信爱情永久的人?
另外,如果爱情的意义真的和星星一样久远,那么是否
当写作者和被倾诉者一起老了的时候
他们会在这同样的星光下,千里相思,共享这种爱情非比寻常的魅力?
那么还应该有什么遗憾可言?
最后要说的是:这首诗真正的作者,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一个是写作者,一个是被倾诉者。
正是因为有了被倾诉者的拒绝,才有了这首诗歌的存在。
而更广泛的说,这首诗歌的作者应该是所有人,或者说所有人所具备的共同情感。
或者神秘一点的说:不仅这首诗歌,而是一切诗歌,一切优美的文字
他们的作者应该是上天,是我们头顶的星空。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作者,只是无意拾起了它们。妙手偶得之。
20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