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丁巴达吉文集最新章节!
1、正直的胜利(查理的心路历程)
这部片子的另外一个名字,应该叫做正直的胜利。片中的查理,从一开始出场拒绝出卖自己的朋友,到中间部分冒着生命的危险阻挡富兰克自杀,再到最后的听证会上,犹豫着说出不能出卖的话语,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心路历程。就算是在最后,查理在听证会上,说出不能出卖的时刻,他的心里还是矛盾和犹豫不决的。他内心之中道德和生存利益的斗争,还没有彻底结束。也就是在片子的结束之时,当听证会以他和富兰克所代表的正直被群众认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之后,我们才可以说,正直在此时,才真正意义上,在查理的内心中,赢得了这场战斗的阶段性胜利。我说阶段性胜利的原因是,查理此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面前的人生之路,还遥遥无期。此后的任何一个人生的关口,当生活的冲突把他再一次推向正直和利益交战的风口浪尖之时,不知道这一次正直的胜利所带给他的影响,会不会继续坚持,使他不至于妥协,不至于输给生存,不至于向现实生活的物质利益低头。
不妨让我们追随查理这一次艰险的心路历程,看看正直胜利的道路是多么的漫长而复杂。毫无疑问的是,最初查理面对校长恩威并用的责问时,可能是出于无意识的道德感,拒绝了出卖朋友。我们甚至不能排除在他的内心中,还有友情和虚荣以及舆论方面的考虑和权衡。或者我们平心静气的说,顶多此时的查理就是一个具有正直意识的人。可是千万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适当的正直意识,这并不稀奇,就连一个杀人犯也拥有正直意识。可是仅仅有正直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正直意识不能让一个人最后做出正直的行为,他就不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这种正直意识在他的内心之中,彻底取得相对的胜利之前,这种正直意识毫无用处。只有当正直意识成为一种自觉的力量,可以督导左右一个人的行为时,正直的力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显现。
显然查理就是一个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具有正直意识的年轻人。他目睹了朋友的恶作剧,但是初步拒绝了出卖的行径。于是心事重重的,进入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他为了挣到三百块而照料的一个盲人,富兰克的生活。他的正直之心,在富兰克的生活中,会再一次的得到显现并且得到相应的加强,以至于最后的胜利。
当查理和富兰克同坐在一辆汽车上的时候,富兰克说了一句话:我们的车子显得很沉重,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好象把整个的世界都抗在了肩上。富兰克的话,的确不是一句戏言。如果世界是由生存和道德组成的,那么此时的查理,的确在他幼嫩的双肩上,扛起了整个世界。他虽然身体和富兰克在一起,照顾富兰克,可是他的内心之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剧烈的战斗,那就是道德和利益之战。
查理在照料富兰克的时候,觉察到了富兰克的悲观和自杀倾向,并且一再的阻挡富兰克悲观情绪的产生。最后关头,当富兰克举起手枪,并且威胁他如果多管闲事,就连同他也要杀死的时刻,查理又一次显示出了他的正直之心。不过这一次,他用不怕死的态度,向我们更加鲜明的表达了他的正直,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水平。我们都要惊奇了,或者我要后悔我前面说出的话,难道正直真的可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可是我这里仍旧要提醒一点,此时的非常时刻,查理的正直心也可能被得到了忽然的唤醒,或者极大的喷发,霎那之间,在一种两可的选择当中,他就选择了面临着死亡,也要展现出自己正直感的抉择。不过无论怎么样,我们对于这个动机的猜测是不可靠的。但是可靠的一点却是,通过了这次胜利挽救富兰克的生命,查理又一次加强了自己的正直之心,这对接下来的听证会上,查理最终做出的决定,有关键意义。
后来就到了听证会上。查理的朋友在父亲和听证会的声势浩大之下,终于屈服并显示出了软弱,他选择的出卖。实质上,此时的查理,如果仍旧是孤身一人的话,我们仍然无法保证他不会选择同样的行为。可是此时的查理身边,多了一个人,那就是被查理从自杀的悬崖边,挽救回一条性命的富兰克。富兰克的在场,对于查理的意义重大。在他们三天的共同生活中,正是查理身上表现出的仁慈和正直,委婉的挽回了一些富兰克失去的对于生活的信心,而富兰克反过来,也对于查理有了一定的期望。从他心底,他是期望查理能够在这人生的关头,挺住世俗的压力和引诱,去作出一个相对偏向于正直的选择。我们注意到了在片中,富兰克第一次拒绝校长的威胁时,回答还是犹豫不决,不过他最后看了看身边的富兰克,还是吞吞吐吐的说出了拒绝之词。这小小的一个情节是如此动人心魄。这是对于查理正直之心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富兰克重新燃起的生活信念,同样也是一次残酷的审判。假想一下,假如这时候,查理要是选择了出卖,那么富兰克将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估计富兰克在听证会上将或许再不会发言,但是他将在回家之后,再一次拿起手枪,把自己一枪打死。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就在查理初步拒绝了校长的逼问之后,校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不会给牵涉到这个事件中的任何人惩罚,但是将要对查理一人给与退学处分,因为查理的行为已经玷污了学校的声誉。当然在此之前,他又给了查理一次机会,如果查理选择改变主意的话。代表着既得利益者的校长,此时暴露出了最凶恶的面目,他想要的,不仅仅是打败学生反抗的行动,他还要彻底摧垮学生们反抗的意志,使他们成为按照利益关系行为的绵羊或者狼。
在此关头,富兰克站了起来,富兰克替查理拒绝了校长的另外一次机会。这时候整个片子的高潮开始掀起,道德力量的势力,在富兰克带煽动性质的演说中,开始大举反攻,群众的正直之心被呼唤到了整个听证会气氛的最表层,成为了主导因素。虽然此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中对于正直和利益的基本判断,还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这具体的情势和舆论力量,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要把校长从这个优势地位上的代表人,给赶下去。于是我们才最终看到了查理的胜利,富兰克的胜利,道德和正直的胜利。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查理的胜利,查理的正直之心的胜利,纯粹是属于他个人的胜利,而与整个的社会无关。代表物质利益的校长,尽管是被打倒了,可是另一个和他来自于同一阶层的人将会马上出来,代替他的位置。整个社会氛围,和正直与利益在人们内心之中的优劣地位,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所以这个可怜的校长,只是利益群体的一个替罪羊,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而查理和富兰克,也是正直群体中的幸运儿,没有被利益群体所消灭,实在是他们的幸事。但是他们完全不值得为此一结局而有一点的得意忘形,因为等到他们的正直之心在剩下的日子中,一旦有稍微的松懈和磨损,换领导但不换利益之心的社会力量,将再一次进行反扑,并且到那时,将会对正直之心进行更加残酷的剿灭,十步一人,见血封喉。
2、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查理和富兰克的共同胜利)
物理学家费曼讲过一句话:如果今日的文明将要遭到毁灭,而且我们只能留下一句话,把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告诉他们,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可是如果要我,在同样的处境下,说同样的一句话,我愿意说: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一个人构成不了世界。从这部片子最后的结局来看,查理和富兰克共同取得了胜利,就实在而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反求诸己是不够的,反求诸己只能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对于世界的解读能力,进而安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信念,但是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对世界带来实质性的改观。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到别人中间去,在反求诸己自助的同时,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获得他助,才会带来个人和整个社会面貌的进步和发展。
片中的两个主角,无论是查理,还是富兰克,都在片子开始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苦恼。每个人的处境,都是面目不同但是本质相同。查理所面对的,是关于正直和良知的态度,究竟是应该为了生存去放弃它,还是继续抱紧它而不惜牺牲现实生活中的利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利益之心和正直之心之间,究竟要更抱紧哪一个。而富兰克,一个一败涂地的瞎子,之前他一向的特立独行,甚至比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的正直之心而不是利益之心,也仅仅是因为他不得其位而采取的反叛行为,多数的时候,也仅仅是为了赢取一些别人的赏识,实现自己在别人目光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不至于被别人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查理和富兰克的相遇,两个人在三天之后,都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查理,很可能从此彻底的皈依利益群体的信念,服从社会情势中对于利益的追随倾向,出卖自己的朋友之后,进入哈佛,进入美国的中产阶级,甚至进入美国的上流社会,还甚至最后成为美国的精英,完全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富兰克,毫无疑问,也已经在这种对社会的反叛之中筋疲力尽,既得不到物质利益,又得不到精神信念的支持进而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也只有采取自杀这样一种毫不新鲜的方式,结束他悲惨和荒唐的一生,就算他一生之中,曾经在某些时刻,焕发出些多么光辉闪亮的东西,也将被人们遗忘。人们记得的,只是他的所有与世俗与敌的古怪举止。
可是在这部片子中,事实是,查理和富兰克就是相遇了。两个人的相遇,可以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从这部片子中,我们就可以看个大概。有问题的查理碰到了有问题的富兰克,查理为富兰克的问题,带来了自己新鲜的看法,就算不新鲜,也至少是用自己的嘴巴,让富兰克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线生机。而在与富兰克交往的过程中,查理也逐步的巩固了自己原先的一些直觉,一些关于正直,关于利益,关于社会的看法,最后还在富兰克的影响下,坚决的实现了自己的正直之心,不仅赢得了社会利益上的胜利,而且还赢得了自己的道德的满足,也成为了我们最后观众所愿意接受的人,一个有希望的人,一个有希望改变社会的人,一个让观众的正直感得到尽情张扬和宣泄的人。弗兰克和查理最后都算是重新从社会上找到了立足点,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找到了勇敢而乐观的生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两个人的相遇,同时挽救了他们两个人,真的是奇迹。
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的意义就在于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也不足以应付自己的生存环境,志同道合之人的联盟也未免有些苛刻了,可是即使和我们有很多差异的人,走到一起,坦诚相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其实就是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助人,就是助己。而同时,增强自己的帮助能力,也是在变相的帮助他人。朴素的说,只要我们的心灵和生活是开放的,那我们的生活就永远有改善的可能性,有永不泯灭的希望。
3、亡羊补牢的价值(在醒悟之刻死去)
中国的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实在是一种很优雅的心境,而且很实用。死既然不可抗拒,那么死究竟有什么可怕。可是糊里糊涂的活着,从历史的角度看,实在看不出和死了有什么两样。于是人们都在渴望平静而幸福的活着,而这平静和幸福,需要的不单单是食物和水,衣服和伴侣,我们还需要可以让我们得到宁静之心的道德信念,或者是一个恰当的原则,使得我们可以从容的在利益和道德之间,优雅的行走。恐怕这个原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吧。古人还说:我想要得到道,道就来了。我有时候也在可笑,猜想这一定也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既然你想要就可以得到了,那么为什么还用死来形容其得到的困难程度呢。不过那也是圣人之言,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不是圣人的我们,得到这个道,就是有些困难了。
正如片中的查理和富兰克,他们也是因为得不到道,而在生活中,苦恼不止,痛苦不已。庆幸的是,在片子的结束之时,两个人还是找寻到了自己的道,终于开始快活的生活下去了。对于查理,这一点的确很好,他还年轻,他还有无数的时间和美妙的经历,在他的面前等待着他去体味和享受。可是对于富兰克,我就有些疑惑了,他已经垂垂老矣,且双眼不见,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究竟有什么价值。这一对比,这里面的问题就出来了,看来人对于宁静之心的渴望和幸福的体验,从来不会关注于体验的长短,和体验的过去未否,而是在于这种体验,究竟发生了没有。于是我们才知道了,古人为什么说,早上得到道,晚上死去也不惋惜的话语了。一个醒悟过来的人,就是幸福的,哪怕这个醒悟发生之时,他就注定要马上死去。海明威的一部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主人公在醒悟之后,随即死去。我们为之悲伤不已,一个原因就是主人公那么年轻,既然醒悟了,就让他好好的活下去嘛,干吗把他给写死了。可是从刚才的分析看来,海明威的观点还是明确的,估计他也是赞同得道的重要性。得道之后,死去又何妨。
不过我还有一点猜测,我猜海明威也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可能他知道,一个人就算醒悟,就算得到了一个清晰而适当的生活原则,这个原则也不会一成不变,也是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渐渐损耗渐渐示弱,也许要当事人不断地去修补,去完善的。这完善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求新的原则的过程。生命不止,寻求道不止。于是他干脆把一个已经省悟的人写死掉算了,免得以后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又要再一次地陷入生活的烦恼当中。那么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部片子的导演,还算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呢。照我们先前的分析来看,既然以后的查理和富兰克,还是要继续在这个利益考虑大于道德考虑的社会中生活,而且还要坚持他们现在已经获得胜利的这种正直之心,那么他们肯定要受很多的罪,遭受更多的麻烦了。因为下一次的冲突一起,他们自己的道德之心,已经要远远比上一次顽固,放弃也要更加困难,而再次皈依物质利益一方,也将给他们的道德心带来更大的创伤。就在这种种的考虑过后,我们还是看到导演让查理和富兰克满怀希望的胜利,真的是对于未来和道德的胜利,无比的乐观。也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无限广阔的未来,只要是我们拥有信心,就能和一切的利益力量做斗争吧。
这部片子,于是让我想起一个成语,亡羊补牢。而且这部片子似乎就在宣扬亡羊补牢的价值。对于一个羊已经被偷光的人来说,当然亡羊补牢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可是对于一个丢失了一些羊,还拥有一些羊,并且希望继续养羊的人来说,亡羊补牢就是当作之举了。因为牢补起来之后,第一保证了以后羊的数目在不会继续减少,而且继续繁殖出来的羊可以使总的数目增加。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感比喻成羊,把那些不公正的事件,或者我们的利益之心比喻成狼,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真的不希望最后我们圈养道德的牢空空如也。那么不时地去亡羊补牢,也是一件必须作的事情,而且是好事了。可是对于那些已经被狼吃完了所有羊的人,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其实准确地说,我是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已经彻底的绝望了,还是干脆就在原先的羊圈里,养起了狼,或者,甚至连他们本人,也几经变成了狼。
4、世俗的重要性(富兰克的愿望)
富兰克在片中,被查理阻挡其自杀之后,很坦诚而脆弱的说了一句话,提出了一个最世俗最实际的要求: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女人,每天夜里,能够张开她的双臂拥抱我,张开她的双腿夹紧我,在我清晨醒来的时候,她还在那里。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出了世俗生活的重要性。中国人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就是把世俗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专门提出来了而已。其实世俗中间的任何一点事情,对于一个人的生活,都是无比重要的,这重要性在于两方面:一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缺少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平衡,不能称之为完满完整的生活,但是在我们得到这部分后,我们又不会为之而立即得到美好完满的生活。也就是说,缺了它,它就是一件大事,可是得到了它,它就马上成为小事。二是这种世俗生活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起了一个缓冲或者润滑的作用,让我们对于任何事件的关注和投入,不断的得到打断,停止,阻挠,甚至破坏,但是却以一种别样的力量促使我们把这个事件做得更加完善,更加圆润,更加富有人情味和理解力,富有亲和力和雅俗共赏的标准,一句话,拥有一种人间烟火的味道。
假如片中的富兰克真的有一个女人,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那么我们大可以认为,他的生活中即使不碰上查理这么一个人,也不会使他绝望到自杀的地步。因为在与老婆的恋爱和婚姻当中,他自然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叫忍耐,叫妥协,叫体贴,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会更加宽容的去看这个社会,容忍社会当中的一切有背道德的现象。他的孩子也许会让他知道个人的短暂,历史的绵长。他的家庭中间的琐事和细节,也会让他知道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细小与微不足道,但是细小所积累起来的力量却是多么的伟大。其实片子的导演,也觉察到了弗兰克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解决他目前生活问题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在片子的结束之时,弗兰克从查理学校的听证会上作完了讲演,帮助查理赢得了一次伟大的道德和正直的胜利之后,当他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礼堂,学校一个漂亮而年轻的女教师走上去和他攀谈,弗兰克单刀直入的问道:你结婚了吗,女教师回答道:没有。此时,观众的心中已经是暖洋洋的了。我们知道,弗兰克已经快有女人了,弗兰克已经可以过上真正的世俗生活了。我们也蛮有把握的知道:在这以后的世俗生活中,弗兰克不仅要失去的是单身生活的自由,独抱内心的自由,道德生活的单一,他还会连同这一切,失去这些单一的自由给他带来的空虚和苦闷,以及对于生活产生出来的绝望。他终归是要踏实的活下去,而不是死掉了。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余华的一段访谈,余华也大概讲到了世俗生活的重要性。我这里说世俗大半天了,还没有确切的说明这个世俗的意思。其实我所谓的世俗,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除却了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那一部分,不管是在时间上占了整个生活的大部分,还是小部分,那倒是无关紧要。余华的意思看来也是同意世俗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从自己的事业或者思考中,不时的抽离,以另外一种方式促使我们的事业或者思考,更加的成熟和优美。世俗生活犹如秋日最后的一缕阳光,尽管惨淡无力,看似颓废,却终于使葡萄的香甜,达到了夏天不可能独自完成的地步。使它酿出的美酒,馥郁之中,还包含了些许恰到好处的酸涩。
5、道德的弹性(处于弱势的道德何以大举反攻)
这部片子最后以一场听证会上,查理和富兰克所代表的正直取得胜利而告终。可是我们也有疑惑,既然从片子中所反映的事实来看,无论查理和富兰克所处的社会,还是学校,都是追求现实利益的氛围远远超过道德感的。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道德和利益的抗争之中,对利益的倾向是远远占上风的。可是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我们居然还是看见了最后以少数人所代表的道德,取得了完全而灿烂的胜利。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似乎道德感和邪恶感一样,都是既无法完全胜利又无法完全失败的。其中的任何一样,都始终在社会中潜伏着。
先前的人过多的注意到了邪恶的潜伏,我们也不缺乏从历史中反省人性丑恶的文本,但是我们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强调这一切的对立面,那就是真善美,道德正义的力量,也是和邪恶一样,永远不可能从这个世界上被消除的,人们也永远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悄悄的放置着这些和邪恶抗争的东西。邪恶和正直,永远在人世间和人的内心中,此消彼长的共同生存着。正如西方人所说:人心永远是上帝和魔鬼的战场。而且事实好像就是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永远的占据上风。当邪恶在人世间的度量远远超过了人们可以承受的地步时,道德正义的力量就会如同火山般喷发,把所有的恶势力象他们当初摧毁道德正义一样残暴无情的,消灭的干干净净。不过在这个阶段到来之前,却没有人似乎能够为改变这个局面,而做出多大的贡献。顶多,也就是借局部的力量和舆论,在情势所逼的情况下,让道德取得局部的胜利罢了。这个局面,正是我们在这部片子中,最后看到的情况。查理和富兰克所代表的正直和道德,终于战胜了邪恶的校长。
那么道德和邪恶都是具有弹性的事物了。这一点似乎在提醒我们,在任何邪恶当道的日子里,也不要灰心丧气,始终坚信人间的正义会最终澄清一切秩序和公理。在公正廉明的社会里,也要警惕邪恶意识的反扑,在技术上,不断的释放掉人性中作恶意识的积累,从而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的境地,就算将来的一天,世界颠倒的时候,也不至于天翻地覆。
6、道德失败之后(假如查理选择了出卖)
这里还有非常有趣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查理没有找到照顾富兰克的那个工作,也没有在星期一的听证会之前,得到关于正直意识的任何加强,他有没有可能在最后的听证会上,出卖自己的朋友。其实从片子最后听证会的严肃场面,以及校方所表现出来的霸道,和学生表现出来的懦弱看来,查理最后选择屈服和出卖,并不是特别意料之外的事情。可是从此,我们的查理,一个最早出现的时候,还尚有正直之心的查理,不知道要怎样去过此后的漫漫一生。毫无悬念的就是,他从此品尝到了坚持正直的苦涩,但是知道了放弃正直之心,反而会带来无数甘甜的世俗的果实。或许待到几年之后,查理已经会以一个我们都不会再认识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已经彻底的把正直当作了一个游戏,一个无所指的虚无之词,一个用来捞取现实利益的手段和名目,却永远不可能从心底里相信它了。
这样的查理也是社会中最可怕的人,因为他比那些一开始就轻而易举被利益降伏,而投向利益怀抱的人更偏执,态度上更彻底。他从艰难的正直和利益之战中失利,其痛楚必将使他彻底的对正直绝望。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在心中只有狼没有羊的人,一个几乎把正直的念头从心里彻底清除的吃羊的狼。他一旦变成这样的人,将会比先前的利益团伙的代表更加凶狠,并且势必成为这个利益团伙中最有力的头目和发言人,而对付起那些先前和他一样顽固相信正直的人。他不仅要更无情,还要极尽嘲弄挖苦的本事,好让自己先前经历过的屈辱和教训,得到百倍的偿还。恐怕这一点,从一句俗语,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那就是变成狼的羊,比真正的狼还凶残。一个好人变成了坏人,比坏人还要无情。
幸亏查理没有选择出卖,正如我们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选择出卖,还是在坚持正直之心。这是这个社会的幸事,也是这个社会还拥有希望的原因。这样,我们就足以和那些已经选择出卖的人做坚决的抗争,为了正直实现的一天,而满怀希望。
7、孩子的教育(一些美国教育的镜头)
就这部影片所反映的细节看来,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也并无太大的区别。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至少还是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为总统一类的人物。多数的人,还是觉得总统是这个社会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多数的人,还是以成败论英雄,并且以行政的首脑为一切英雄的最伟大者。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只不过是把它说出来了而已。人平心静气的时候,究竟在一生之中,有多少?我们之中,又有几个人,不仅光明正大的告诉我们的孩子,而且不时地告诉我们自己,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通情达理,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好了。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不让我们愚昧,学习道德的目的是让我们温和,学习地理历史的目的是让我们目光长远。我们实际上做的,其实是在变相的告诉孩子,教育就是通往金钱和权利的途径,而不是别的什么。听说如今的小学生都知道好好学习,将来就可以娶到漂亮的女孩子,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讲。没什么讲的了,我们已经欺骗自己,欺骗我们的孩子太久。
我们的孩子还年幼,他们尚不足以理解,即使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正直的,美好的,这个教育最后达成的效果,也会促使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但是我们已经不年轻了,我们应该知道这其中的前因后果,知道在有效的纠正下,预期还是必将与实现有所偏离,事实和理想总会产生差异,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说出来,不首先在教育的最初,就告诉我们的孩子,教育你好好学习,是让你知道人生的意义,是让你成为一个善良自信有用于社会的人。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说起总统,说起富翁,说起元帅和士兵的区别。我们为什么不告诉孩子,一个士兵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好的士兵,也是一个元帅成为元帅的必要条件。不想当元帅的并不是好兵,这句话,我想应该不是在教育的启蒙阶段,就要灌输给孩子的道理吧。人性固然是自私的,人固然是讲索取在前,说付出在后的,可是就算如此,我们如此早的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甚至太早否定了人性之中同时还有善良的元素,也不会让孩子的发展有利吧。至少我们过早的毁灭了孩子们可能获得的另外一部分幸福,那就是和付出,和平凡,和知足,和善良有关的幸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将来,要是成不了总统,或者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那么他们就要终生无幸福可言了。他们要么在悲哀中一生惋惜,一生悔恨,要么就是在这种局面的不可更改下,充满愤怒的情绪,从此不得安宁,也不能享受已经得到的,可以享受的幸福。是我们,在把我们的孩子推向深渊。
具体的就更加难说了,中国如今的教育,简直叫人不敢评价。我的某些年轻朋友说,简直不敢要孩子了,看看现在的孩子受的罪。某些年老的朋友说,我的孩子简直被老师给折磨死了,不知道他们要怎样。我们几乎可以说,如今的教育,有一种不把孩子教育成呆子不罢休的气势。我们说我们的孩子多么的聪明,多么的成熟,可是我们忘了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不自然,多么不像孩子而像一个大人,多么的缺乏孩子的灵性和生气,多么的缺乏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未来的中国让现在这些满口标准答案和谎言的孩子去负责,不知道我们的国家,究竟有多大的希望。
8、评论的意义(与影片无关)
先前自己不写评论的时候,不理解评论的意义。我总是在想,一个东西,如果你觉得它好了,就让它好,也就足够了,何必再写出一个多余的东西出来,详细的阐释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可是自己写了几个评论,才逐渐的知道了评论的存在,究竟为何了。原来评论不单单是为了给被评论的东西说几句好话,道出其好的原因和好的所在,评论更多的意义在于,说出评论者自己依托于这个话题,所希望表达出来的话语。
人说评论家自己,是最缺乏原创力的,自己没有想象力和素材,却像寄生虫一样,专门依靠别人的东西而生活。这个话有道理,但是也有缺陷。我觉得评论家更像是一个打磨工作者,那些雕刻家,那些小说家,那些艺术家们完成的作品,在评论家看来,还不是最后应该呈现的结果。评论家的任务,就是耐心而细致的打磨掉这些毛坯之上的粗糙棱角,经年的尘埃,模糊的部分,从而让作品呈现出金子般的光芒出来。
事实上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作品的原创者来说,有很多事情和思路,是他在创作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也没有精心计划过的。对于一个创作者一个已成现实的天才之作,很可能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只是一时的激情迸发。正如他们自己经常所宣称的,好像在那种时候,是上帝牵着他们的手,在为他们的代笔。总之很多的说法都让人相信这种神秘的过程有可能就是真实。另一种说法是天才之作就是作品本身和作者相互寻找的过程,可是无论这种说法多么的难以理解,我们总是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感觉,那就是非常好的作品,其内涵和实质,要远远的超出作者本人的设计和理解的。可是我要说的是,评论家的任务,就是要解开这个难解之谜,就是要逮住上帝那只帮助作者创作的手,从而展示出作品更大更深远更宽广的魅力出来。也就是说,本来一个作品的美丽,就是天作之合,可是评论家就要硬生生的把这其中的机关彻底的说破,让所有的人,包括作者本人,感到莫大的惊奇。
20051123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