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

丁巴达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丁巴达吉文集最新章节!

    大年初一我给胡子打电话,胡子给我讲述了他前一天,也就是年三十的经历。我打电话的地点是兰州,他接电话的地点是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顶上。

    胡子说年三十这一天,他在山上呆了快20多天,忽然觉得应该为自己这个不平常的年三十留个特别的纪念,于是就决定到山下的一个湖边去走一遭。早上10点钟启程下山,到达湖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然后重新走回山上来,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因为临走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段路程居然会如此的漫长,想着一会的工夫就回来了,所以没有给同在山顶工作的另外一个伙伴说一声。这一回来,才发现把独自留在山上的这个同事给急死了。一见胡子回来了,恨不得把胡子给杀了才解恨,却又同时在这一天,平添了一种剧烈的幸福感。山顶上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

    与胡子同在山上值班的那个同事的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甚至于那天胡子一声不啃的下山之后,他在那漫长的一天之中所体会到的孤独和焦急,我都可以完全想见。我只要闭上眼睛,似乎就可以看见那一天,他在山上犹如一只离群的狼一样,左右逡巡形影相吊的情景。而至于胡子一天之中,不停的走了12个小时,上山,下山,究竟在路上思考了些什么,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我却不能说是可以完全猜透。尽管对于他当天目光所看见的一切场景,我并不会感到新鲜,而且也早就在我的头脑中深深的印刻了下来。

    只要去过那座山的人,都不会轻易的忘却曾经看到过的那片景色。

    那座山所在的物玛乡,属于该则县的管辖范围,可是却处在狮泉河和改则县的中间位置。距离改则县120公里的路途,距离狮泉河则是300公里。这之间,再无任何人口聚集的地点,人烟稀少,无村无店。夏天旅游旺季的时候,山下的那条公路上,每天经过的车也就十多辆。冬天的时候,每天有上三五辆,就很是幸运了。这就是说,就算住在山顶的人,走上整整一个上午,从山顶赶到山下的路边,也不一定幸运的能够搭上一辆车,去往就近的县城,更甚至于赶往狮泉河,或者拉萨。

    我第一次去那座山,是在05年的8月份,也是和胡子一起去的。当时同行的人有8个,我们分乘两辆越野车,而另外雇了一辆卡车,装了满满一车的东西。大的诸如帐篷,生火的铁炉子,烧火用的煤炭,太阳能灶,各种仪器。小的诸如电脑,锅碗瓢盆,面粉大米等各种食物。反正是将人可能在山顶上生活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全部备齐了。花了几十万块钱,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这个山顶上,也是我们在整个西藏范围内精心选定的一个最佳位置,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以供我们运行十年左右的气象观测站。那一次去,我们只是为了将这个站建立起来,然后最艰苦最难办的事情,就是每月要安排人在那里定时地值班了。这个山顶,有点瓦尔登湖的意味。可是在这里工作,比起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来,却实在要艰苦更多了。方圆百里之内,人烟少见。唯一让人觉得有些人间气息的,就是远处的一个山谷之中,夏天的时候,偶尔有不通汉语的游牧的藏族人的帐篷。尽管他们有时候会赶着羊群路过我们所在的山顶,可从来不会把我们当作和他们一样的人,而是当成一样奇怪的风景来看。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只是山顶上的风景还不错。就站在最高处往四周看去,就算是在西藏长期生活的人,也不能算是一种熟悉的风景。确切的说,我不知道对未曾亲眼见过这风景的人,该如何描述这一切。似乎唐诗宋词以及一切我们所熟知的意象之中,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视觉概念。

    但是我还是尝试着描述一下吧。

    山的北面,是无数更绵长的山。山的南面,是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中间一条蜿蜒的细细的带子,东西而去,就是拉萨到狮泉河的公路,国道。而这狭窄的平原对面,又是无数令人看不透的山。山的东面,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巨大的湖泊。湖泊的面积,总有西湖那么大吧,至少有个四五平方公里的样子。这是一个淡水湖,周围长满了青草,许多的牛羊在那里吃草。但是很少可以看见神秘莫测的牧人。山的西面,近处有一座格外显眼的红色的山峰,傍晚太阳即将落下去的时候,甚为好看。而偶尔有车从东而西驶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车辆扬起的尘土,那尘土仿佛在告诉山顶上的人:嗨,我们要去狮泉河了,有很多很多人的狮泉河了。

    其实在我们建站的过程中,就已经暂定了第一批在山上值班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汉族,来自福建,在清华读研究生,因为热衷于这个项目,自愿参与进来的。另一个是藏族,也是考虑到在西藏生活工作的特殊性,或许可以和当地人打交道方便,专门作此安排。站建好的时候,我们已经作了极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阿里的电信局作了交涉,让他们专门在这个山顶上安装了一个小灵通的基站,以便让这里的人,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可以和外面联系。另外还跟当地的物玛乡政府签了一个合同,让当地的村民(我们不知道这些村民究竟分散在哪里),每星期定期为山上的工作人员送一次食物和水。应该说,就生活的设施方面,我们已经尽量做的完善了。可是即便如此,我们最后离开的时刻,那两个将要留在山上值班一个月的伙伴,还是难过得要命。我清楚记得那一天我们下山的时候,已经在那个山上工作了快一星期了,每个人都已经疲惫不堪,而且最主要的还是不堪于如此荒凉无人的景象。可是我们那天这些下山的人,要么是赶往拉萨,要么是赶往新疆而后回到北京,反正都是往人群中间投奔去的。可是惟独那两个留在山上的人,却面临着要在这山顶,脱离了我们熟悉的人群而过上一个月的前景,不免伤感了起来。甚至我们这些要下山的人,也为他们所要马上面对的生活,而心中空落起来。下山的时刻,天色已晚,太阳就要落下去了。我们早已经一再推迟了下山的时间,可是到了此刻,汽车的马达终于发动了起来。我坐在车内,看见了车外两个人脸上的强颜欢笑。车外的人也是在向我们挥手,可是脸上的表情几乎马上就要哭出来。

    两个月后,我在北京见到了那两个第一批在山上值班人员中的一个,而在场的另一个人则是刚刚从山上下来。他们分别给我讲述了这样的感受。

    第一批中的那个人说:那一个月快到了月末的时候,我们每天在帐篷里听见风声,以为那是马达声,就会马上迫不及待的跑到外面去看,结果只能沮丧的回来。而当一个月已经过了几天,而来接班的人还没到的时候,我们几乎要彻底的绝望了。直到有一天,当车子终于出现在我们帐篷外面的时候,我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哗哗的,就象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第二批中的那个人说:我是刚从新疆塔县值班一个月后,又赶到西藏物玛值班一个月的。现在无论我走在乌鲁木齐还是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感觉到自己的感觉还是木的,迟钝的。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有从那种寂寞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而胡子,是属于到那个山顶上值班的第三批人。而且还正好在阿里地区气候最艰苦的时候,从阴历的腊月初一直到春节过完。冬天山上的风很大,把帐篷给刮到了。没办法,他们挖掘了一个地窝,胡子在电话里跟我说:很好,地窝不错,很暖和。

    胡子在电话里没有跟我说一句抱怨之辞。倒是说了不少的在山上的好,比如正好可以清静清静,好好的梳理一下自己平时来不及想的心事。他说山上唯一的缺点,就是所有控制仪器的线路,以及电脑,都放在了帐篷里面。而现在帐篷塌了,他们每天一小时一次的监测工作,只能从地窝里出来,然后走过一小段路,去爬进帐篷里,操作一次。而由于冬天的风很大,每次从地窝到帐篷的这一小段路,走起来都非常的艰难。风把人几乎要刮到似的,像刀子一样,似乎还要割破你的脸。

    听胡子在电话里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在山上的生活,我在心中不禁深深的为他这种心境给感动了一下。和胡子算是老朋友了吧,一起相处也十多年了。他平时说话不多,尤其人多的时候,更是愿意选择沉默,只是在那里静静的听别人说话。可是私下他偶尔会跟我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却不时的给我一些莫大的惊奇。让我屡次感觉到胡子真的有点颜回的感觉,终日不言却不愚。尤其有时候当我们之间的话题进行的非常深入的时候,他会跟我谈一些涉及到人生本质的话题,而每每给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有一次,忘了为什么就和胡子谈起了老子。胡子对我说,他特别欣赏老子所说的虚怀若谷四个字。我问为什么,胡子说:人的心胸和身体就象一个容器,容量总是有一个限度的。就象一个杯子,水装得多了,自然会溢出来。所以虚怀若谷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时时的让自己的身体和心胸保持一个半空的状态,这样才有益于生存,有利于健康。对于老子我了解不多,一本道德经,我翻看过一次,但是也觉得玄而又玄,终于没有看下去,更没有从中领悟到一丝一毫的东西。可是胡子的一番话,倒是给我不少的启示。不知道老子当时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包含了这一层意思,但是我觉得胡子的理解也是有很多真理性的成分在内。在这次谈话之前,我对于孟子的充实二字倒是情有独钟。孟子不是说嘛,充实为美,长养浩然正气之类的话语。可是胡子的这次谈话之后,我似乎对于孟子的精神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虚怀若谷,空的是物质,殷实的是精神。而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也只有在一个空灵的心胸之下,才可以由一个个微小的具体的正义的行为所培养起来。

    胡子更可贵的,不仅是有一些高妙的见解。我所佩服他的,还是在于他的话语或者见解,不仅仅是从嘴巴上说出来就算了。胡子的话语一定是他行为的规范。知行合一的境界,胡子算是在逐步的接近吧。比如他在口头上说过虚怀若谷,在现实中,更加是对此笃行不移。每次吃完饭,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又吃多了。其实和我比起来,他根本没吃多少。可是他自己就觉得已经吃的很多了。有时候我自己真的也吃的有些太多有些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会一边摸着自己圆圆的肚子,一边思量将来胡子一定会活得比我长。以前听过一个理论,说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的饮食量是一个定数,按照这个说法,胡子的理论也算是有些道理吧。

    吃饭之外,就说读书,胡子读书也是一本书主义。他的书架和我的书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书架上的书总是不断的更新,尽管每本书也就是不求甚解的大概翻翻。就算遇到一本特别震撼的书,也是看一遍就不能再精心再看一遍了。可是胡子的书架上,看起来似乎永远只有那么几本书,而且他只要碰到一本好书,一定是要把那本书翻破才肯罢休的。私下里我猜想,按照他一贯的为人,或许他的意愿就是把这本书上所有的知识要完全贯彻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吧。所以在这一点上,胡子也象子路,唯恐再有闻。

    胡子在电话那头最后问起我的母亲,以及我的姐姐过年好。我知道,胡子的这些问候,绝对不是客套话,也绝对不是出于礼貌性的应付。胡子是真诚的惦记着我的母亲以及我的姐姐。也许是以前和我的母亲和姐姐相处过几天的原因,我的母亲和姐姐给胡子种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自从那之后,已经好几年了,胡子一直没有见到过我的母亲和姐姐,却一直在不断的跟我问起她们的状况。正如胡子一次跟我发火说的一样:最亲近的人,才是要你去更礼貌,更恳切,更主动,更周到的关心和问候的。如果这些人都感受不到你的温暖,那么你还怎么去关心其他和你关系更远的人。胡子那一次发火的原因,是我毫不在乎他的感受,就在处理各种事件的时候,却把他排列我最末的一个优先级了。而他的话语,也从此让我知道了,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才理应让我们把他们放在我们心目中的第一优先级。

    胡子电话讲到最后,问我是否做好的准备去山上值班了。我轻轻的说我准备好了。其实这准备,也只是指心态上的准备。我去那个山上值班的时间,也到今年的8,9月份了吧。那时正是阿里气候最好的时候,今年西藏通火车了,说不定很多的情况已经比以前改善许多了。其实在胡子的这次通话前,说实话,我对于半年之后的上山,已经有点略微的烦恼了。那见不到人群的感觉,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寂寞的要死。而胡子最后在电话里的哈哈的大笑,却忽然让我不再惧怕此次值班,反倒有些向往了。我想至少我也有一次用12个小时上山下山,和胡子同样的经历了。而在那12个小时里,可能我会想起胡子当时走过这条路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