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走投无路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炎判开始,战火却没熄灭。

    十一月四日,准备就绪之后,鲁登道夫再次在西线发动进攻,投入二百八十个师,近四百万兵力。

    同一天,意大利军队也在南线上发动了进攻。

    当然,重点仍然在西线上。

    会战的前三天,德军依然把重点放在索姆河与凡尔登地区,以钳形攻势向巴黎推进。

    两条战线上,德军至少动用了二万四千门火炮、其中有八千门重炮,相当于平均每公里的战线上一百八十门火炮。

    只是,德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百二十个师。

    三天的猛攻,打得法军混飞魄散,并且迫使福熙不惜代价的增派兵力,总计牵制了近三百万法军。

    南线上,意军也牵制了数十万法军。

    可以说,打到这个时候,法军已经无兵可用了。

    十一月八日,时机终于成熟了。

    凌晨两点,部署在弗兰德斯地区的一百四十个德军师接到了进攻命令,八十个师将在两个小时后发动进攻。炮火准备从两点一直持续到四点,包括一万二千门重炮的近三万门火炮与两万多门迫击炮总共投掷了上千万枚炮弹,把英国远征军的阵地反复耕犁了三遍。弹幕向英国远征军后方阵地延伸的时候,进入一线进攻阵地的德军冲了出来,按照新式突击战术发动了进攻。

    到这时候,鲁登道夫的意图才真正显露出来。

    此战,主要打击对象不是法军,而是在两个月前退出比利时,在法国东北部地区同守的英国远征军。

    从战略上讲,只要英国远征军被击溃,法军就没有办法填补这个巨大的漏洞。

    别忘了,德军在索姆河与凡尔登发动的进攻,已经牵制了绝大部分法军,除非法国动员妇女参战,不然法国根本组建不了足够多的军队,也就没有足够多的兵力来填补英国远征军留下的空缺。

    打到这个时候,不管是英国远征军,还是法军,都差不多油尽灯枯了。

    虽然英国远征军的总兵力高达二百八十万,但是在大西洋海战之后,加上丢掉了比利时沿海地区,英国向法国运送兵力、物资都变得极不安全。别忘了,帝国海军已经掌握了英吉利海峡内的布雷情况,随时可以让部署在比利时港口内的小型舰艇进入海峡,拦截在英法间往来的船只。此外,在地中海战场上,规模不算庞大的意大利海军与奥匈帝国海军已经对英法的制海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往法国南部港口的航线也是危机四伏,使得向法国运送兵力与物资变得十分困难。

    当时,英国远征军剩余的物资,已经不足一个月的消耗所需了。

    至于士气,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

    俄国战败之后,西线战场上的英法军人就没有振奋起来,特别是在鲁登道夫就任西线德军总司令之后,连黑格与福熙、这两位英法联军司令官都十分绝望。不是他们害怕打不过鲁登道夫,而是鲁登道夫带来了数百万刚刚在东线上取得了战略性胜利的德军,也带来了全新的进攻战术。

    这次,德军就把在东线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全都用上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弹幕炮击”与“突击战术”

    发明“弹幕炮击”的是一个叫布鲁赫米勒的德军炮兵将领,其核心就是在步兵发动进攻的时候,炮击弹幕向敌后延伸,阻止部署在第二道防线上的敌军向前压,让已经遭到猛烈炮击的一线敌军完全暴露在步兵面前,而且得不到后方支援,从而切断敌人的防区,让敌军首尾难顾。

    “突击战术”则更加简单,即由携带轻型自动武器的士兵组成小股突击部队,在弹幕的掩护下突入敌方阵地,拔出敌方火力点,但是不占领敌方阵地,而是由在后方跟进的大部队负责占领阵地。关键就是速度,即在敌人的预备兵力补上来之前就占领阵地,不给敌人反击机会。

    这两种战术结合到一起,成了德军的进攻利器。

    此外,在这场会战中,德军还使用了一种“新式武器”即大名鼎鼎的坦克。

    早在大战爆发前,也就是冯承乾回到帝国海军司令部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建造坦克,只是没有受到其他人重视。也就在这个时候,冯承乾收到消息,英国皇家海军也在秘密研制类似的武器。借此,冯承乾说服了提尔皮茨,由海军拨款五十万帝国马克,委托克虏伯等几家军火商研制坦克。

    因为冯承乾随后就去了公海舰队,所以此事也就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九一六年初,英国首先把坦克投入实战,在比利时战场上取得了一些战果,只是表现算不上优秀。

    在缴教了几辆英国坦克之后,帝国工程师也加快了研制步伐。’

    到鲁登道夫发动“年末攻势”的时候,克虏伯公司已经制造出了五十辆坦克,并且交付给了德军。

    正是如此,鲁登道夫在弗兰德斯战场上投入了五十辆坦克。

    数量不是很多,自然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

    只是,当战线上的英军发现德军也有坦克,自然是万分震惊。要知道,英军已经熟悉了这种集防护、火力与机动能力与一身的战争机器,更加知道这种披着坚甲的“推土机”几乎是无坚不摧。

    这些因素集中到一起,双方的优劣立见高下。

    十一月十二日,德军完成了最重要的进攻行动:从左翼突破了英军防线,从而隔断了英军与法军。

    当天,鲁登道夫就投入了二十个师的预备队,用来扩大突破口。

    打到十一月十五日,英军右翼已经完全崩溃,不但被德军撕开了一道宽度超过五十公里的缺口,还后撤了数十公里。

    完成突破后,德军没有向巴黎推进,即便巴黎就在南面六十公里外。

    按照鲁登道夫的部署,德军开始围夹英军,也就是向英吉利海峡方向推进,把英国远征军逼入绝境。

    十一月十六日,冯承乾率领公海舰队出港。

    这次,冯承乾的任务依然是协助陆军作战,即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止英国远征军撤回英国本土。

    冯承乾带出来的主力舰并不多,只有两艘“拜仁”级与两艘“德夫林格”级。

    只是,他带了大量的中小型舰艇,包括三十艘轻巡洋舰、四十八艘大型鱼雷舰(也就是后来的驱逐舰)、一百一十二艘鱼雷艇。四艘主力舰只是个象征,也仅仅起到了恐吓英国皇家海军的作用。

    在作战行动中,负责封锁英吉利海峡的是那些中小型舰艇。

    问题是,冯承乾并不打算带着四艘主力舰白跑一趟。哪怕只是在家门口作战,这四艘战舰也要烧掉数千吨重油。如果到了离英国本土那么近的地方而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看热闹就返回军港,那也太不划算了。

    十一月十七日清晨,冯承乾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

    这个上午,所有伦敦市民都被猛烈的爆炸声惊醒了过来。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四艘主力舰在八艘轻巡洋舰的掩护下,闯进了泰晤士河,并且在离伦敦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下铛,进行了十五分钟短暂而又猛烈的炮击,让英国首都首次尝到了战火的滋味。

    炮击没有收到太大的战果,主要是离伦敦市区太远了,大部分炮弹都落在郊外。

    只是,在心理上,英国人、特别是伦敦市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战争离他们并不远,英国也不够安全。

    冯承乾也没有冒险,在完成炮击之后,立即撤走了。

    要知道,大舰队还没有完蛋,而且英国皇家海军还有不少的中小

    型舰艇,主力舰在泰晤士河里占不到半点便宜。

    这一天,欧洲战场上也取得子重大胜利。

    在投入了两百多个师之后,鲁登道夫终于完成了对英国远征军的包围行动,德军前线部队在当天晚上攻占了瑟堡。

    到此,两百多万英国远征军再也没有突围的希望了。

    打到这个时候,德军内部也出现了分歧。虽然鲁登道夫坚持原来的主张,即首先围歼英国远征军,把英军赶出欧洲大陆,再向巴黎进军。

    问题是,一些将领认为,既然巴黎门户洞开,就应该趁此机会进军巴黎。英国远征军已经被包围,而且背后就是英吉利海峡,帝国海军也已夺得制海权,没有必要把过多的兵力放在这边。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将领看来,占领巴黎后,欧战就将结束。

    显然,这些德军将领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法国会在巴黎沦陷后投降吗?

    有这种可能,但是也不能排除法国会继续抵抗。别忘了,美国已经参战,而且正在进行战争动员。再过几个月,美国庞大的工业力量、人口资源就将利用起来,而这将成为法国抵抗到底的最后希望。

    这一点,在谈判场上也反映了出来。

    到十一月二十日,法国在谈判桌上依旧不肯让步,即没有答应帝国提出的几个最为重要的条件,比如法国永久放弃对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的主权要求,承认卢森堡是由帝国保护的公国,把南部地区归还给意大利,比利时由帝国保护等等。如果法国打算放弃抵抗,就肯定得在谈判中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