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行业如何革命

cfwriting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cfwriting文集最新章节!

    八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集团公司工程技术2012年中工作会议上,廖总指出:工程技术各单位继续深化内部重组和业务整合,严格按照“三控制一规范”要求,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持续“瘦身、减肥、消肿”;要减低端、稳中端、加高端,实行扁平化、集约化、一体化管理,通过压物探、控钻井、减测井、削录井、瘦井下、增服务,调整队伍结构

    由此,我又想到了两年前的年中工作会上,蒋总提出的“工程技术必须来一场革命!”命题。蒋总说“别人变,我们不变,就会落后,我们就会失去竞争力,最终就会被抛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和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这一事实面前,承担“保障、服务”职责、作为石油产业链“龙头”的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必须知易行难,也就是孙中山诠释的“革命”!

    应该说,自2002年年底开始新一轮的重组以来,工程技术行业下足了功夫并一直在摸索中前进:从“低成本战略”到走向海外,再到大规模重组改制;从“磨溪速度”到“狼群效应”;从“一提”(提速)到“三提”(提速、提效、提素)经过10余年的持续重组改革,已经见到了明显成效,用廖总的话来讲“业务不断整合、产业链不断完善、企业不断做强的情况下,用工总量比2008年减少近4万人,队伍数量得到较好控制,机构数、干部职数和三级单位都在减少,基本实现三级管理和扁平化管理。”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历史、现实等诸多客观原因,工程技术业机制体制还有许多待完善之处,自主研发举步维艰、科研资源重复、内部市场竞争无序,这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在工程技术板块里,物探被誉为找油找气先锋,近几年中油物探也叫东方物探,通过合资或者兼并等形式在国际上颇成气候,但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大展身手也让东方物探机构臃肿,摊子庞杂,在国内国外市场、海上陆地业务上如何权衡利弊这一棘手问题上,这就要求对物探业要“压”——压缩机构、精编人员。

    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服务业中一直稳居龙头老大地位,重组后钻井按照“地区性、产业链”模式整体并入钻探集团,随着“西部大庆”、“新疆大庆”、“海外大庆”的蓬勃建设,超大工作量给钻井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利益面前钻井队伍鱼龙混杂、见缝插针,低效率、高隐患,超深井与低浅井钻机比例失调等因素,严重影响油气勘探开发步伐,这就要求对钻井业要“控”——控制钻机数量与质量,保持“千台钻机”目标不动摇。

    录井与钻井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相互作用,相互提高,录井通过实时监测的参数,起到油气发现的眼睛、安全钻井的参谋的作用。问题是,目前录井地位尴尬、编制混乱,因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这让录井队伍技术质量、工作热情大打扣折,大量的私营录井队涌入,加之随钻测井的兴起可以部分代替录井的作用,这就要求对录井要“削”——削数量,提精度。

    井下作业业务肩负勘探开发前锋、油气生产主力、应急抢险尖兵的职责,历来人员、机构庞杂,尤其随着储层品位劣质化加剧,勘探开发对象更加复杂,油水井维修、油水井大修、油层改造和试油任务越发艰巨,压裂活不好干、储改饭不吃好,面对这种考验就井下业需要“瘦”——瘦冗余,抓尖端。

    那么,如何对于石油测井业呢?作为地质家的“眼睛”、油田工程师的“医生”站在整个产业链来看测井业本身的产值不值一提,但却又是技术密集型的分支。对于这么一棵很小的“摇钱树”在改革浪潮中该何去何从?

    廖总已经给出了答案——“减”减少作业队伍,控制用工总量,研发核心技术,抢占高端市场,这不仅针对测井,对所有的工程技术业都是必选的道路。

    站在行业角度来看,我觉得测井业革命要做好三件事:资源、技术、市场。测井行业的资源没有达到高度统一,这是业界共知的弊病。如今的“5+1”模式,即五大钻探外加中油测井,这种局面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测井人才、装备、技术等方面的浪费,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测井公司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小修小补、小打小闹,测井系统、井下仪器、解释软件乃至行业标准种类繁多、极度混乱。我国的测井业(1939年)原本起步只晚于西方国家(1927年)12年,但差距却越来越大。当我们还在用小数控测四五趟才能完成一次测井任务时,别人已经能够使用成像测井装备一串测完;当我们费尽周折引进西方公司的先进装备并好不容易将原理研究透彻时,别人的装备已经换代升级;当我们头悬梁锥刺骨致力于研究成像测井(电缆测井)技术时,别人已经在使用随钻测井在海上服务我们总是处处落后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这几年光在测井服务一块,西方公司不仅高度垄断高端市场而且囤货居奇,昂贵的租赁、服务费用曾让我们愤怒不平却又无可奈何,不服不行啊,谁让别人的技术先进呢?

    我在问,难道是国人智力不如老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问题出在哪?除了起步晚外,我觉得还有体制问题——没有充分发挥人和物的资源优势。目光短浅、各自为战如何能有大的作为呢?我们制造出来的装备、研究出来的软件数量多却不精,普适性差,基本上局部区块应用良好,在其他的区块却“水土不服”这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各自占山为王,相互割据、相互掣肘、相互排挤,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被白白浪费,实在是可惜!如果集中精力毕其功于一役,将全国最顶级科研人才聚集在一起,还愁制造不出真正扛硬的测井装备、井下仪器和解释软件?行业内部恶性竞争、资源重复的事件还能层出不穷?

    对于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竞争拼的时技术。在谈测井技术的时候,首先得讲一下测井的定位。蒋总指出,测井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科研技术单位。这就定位了测井的属性——科研技术单位。也就意味着,测井的三大职能:科研、制造、服务的重头戏应落在“科研”上。的确如此,没有先进的技术怎能造出先进的仪器装备?没有先进的仪器装备如何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测井行业要改变单纯依靠服务生存的狭隘思想,集中精力攻克高端技术“3电2声1核磁”成像仪、“4电1声2放射”随钻仪、过钻杆、过套管、宽能域、生产测井及测试、复合射孔、井壁取心这一系列的高端技术瓶颈都需要尽快攻克,不然结局就是处处受制于人、步履维艰,休说挺进国外,即便是国内市场也终究难保。

    “一切为了油气”是测井的使命,有了技术保证,腰板才能硬,也才有资格谈市场。市场有国内、国外、低端、高端、新兴之分。进军国外市场得有资本,国外不像国内讲究人情、关系,那是得有真家伙,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然即便给你照顾也会把事情弄砸。不能否认的是,测井的确是个很赚钱的行业,如果仅仅瞄准低端市场,提供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服务,测双感应—八侧向、固井质量、吸水剖面,一直干这样一些活迟早要被淘汰出局。“大腕”的出场费高,成像仪器、高端技术的价格不可估量,创造的利润是普通仪器、低端服务的几倍!另外,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分支,测井业也要与时俱进,集团公司已经开始进军煤层气、火成岩等非常规能源领域,对于新兴的市场测井必须及时跟进,除了创造价值,也是使命使然。要做各种市场“通吃”并游刃有余,除了有先进的装备还得有一流的人才高。有了技术和人才做支撑,测井业才能“瘦身消肿减肥”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测井公司也要做好三件事: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精简流程,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机构多了就容易产生蛀虫,尸位素餐,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机构的设置要科学合理,科研、制造、服务各司其职,切莫越俎代庖以防刨出乱子来;在每个部门内部,也要尽可能地去掉冗余、闲杂的机构,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能精简的精简,能合并的合并,能撤销的撤销。机构少了,束缚也就少了,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人的潜能。如今提倡的是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比如作业队长除了要会操作,还要熟练操作绞车、安装井场,解释人员不仅要能处理还要能定层位、下结论,仪修人员声、电、放仪器都会简单维修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员工数量就自然而然地降下去,企业也就活了,有奔头了!此外,流程也要简化,在制定流程的时候,保证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也要兼顾时效和可操作性,化繁为简让人一目了然,可以提高执行力。

    革命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工程技术业务的“革命”之路,注定漫长。技术实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这场不得不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无论是物探、钻井,还是测井、录井、井下,都得明白一个道理:作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不为甲方着想,既没有利益,也不会有市场;保护市场,或者一味强调保护内部市场,就是保护落后,功能就会退化。所以,必须从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转变,管理上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方能轻装上阵,站得稳,走出去,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