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学校的影响(3)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自卑与超越最新章节!

    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支持男女同校。这样可以让男生和女生互相了解得更加清楚,可以促进异性之间的合作。然而,那些期望通过男女同校来解决所有问题的人,在思想上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认清:男女同校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殊问题,如果不将其了解清楚并做出适当的处理,就很可能因为男女同校而产生一些两性问题。比如,女孩子通常在16岁之前都会比男孩子发育快。如果男孩子不了解这一点,就有可能会伤到自尊。他们会认为女孩超过了他们,会觉得惭愧。他们很可能将这样的挫败感带到之后的生活中,再也不敢与异性竞争。赞同男女合校制度的教师如果能够了解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这种制度做很多事情,否则,迎接他的将注定是失败。此外,如果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不能监督到位,他们就会在性方面出现问题。学校里的性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教室也并不适合进行这类教育,如果在教室里对孩子进行此类教育,教师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正确地了解他们的观点。或许这样的行为可以让学生感到好奇,却不能确定孩子们是不是可以接受,更不必说怎样将它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了。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感兴趣,并且在私下里向他们请教,教师就可以做真实的回答。如果这样,他就可以得知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并且帮他提供正确的解决之道。然而,在班级中进行讨论是没有好处的,这样的行为一般会让孩子产生误会,把性看成一件很随意的事,这样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任何在儿童教育方面受过专门培训的人,都可以轻易地区分出孩子们所带有的各种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体态、他观看和聆听时的表现,以及他是喜欢与人交往还是显得孤僻,来判断一个孩子的合作程度。如果他把书本丢掉了,或者忘记做作业,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不喜欢学习,我们必须要找寻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对学习丧失兴趣。如果当其他孩子玩耍时他无法融入进去,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内心是孤独的,不自信的。如果他总是期望得到帮助,我们就能够判断出他独立性较差,希望获得他人的支持。

    有些孩子学习的前提是受到了褒奖或者赞扬。很多被宠坏的孩子就只有在老师提供特别的关心时才会在学习上获得优异的成绩,一旦老师不再提供此类关心,问题就产生了。除非有人做他们的热心观众,否则他们会停滞不前,他们的兴趣会因为无人注视而戛然停止。在这些孩子眼里,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数学。如果让他们背诵数学公式,他们会表现得非常优异,但如果让他们独立解决题目,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这个毛病好像不是很严重,然而,这些整日都期望别人对他们产生兴趣或者支持的孩子,很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假如他们在成年后还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态度,他们会依赖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将是强迫别人替他们解决相应的问题,而最终,他们会在社会中毫无建树,并且一心想要让别人替他们分担。

    而另一种类型的儿童则正好相反,他们一心想要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就搞一些恶作剧来影响其他孩子。对于他们而言,惩罚和责备都是没有用的,这些都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比起被忽略,他们宁愿受惩罚。在他们看来,他们所承受的惩罚只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是值得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就像是一场游戏或比赛,他们想要笑到最后,惩罚只是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挑战而已。最终,他们常常是掌握了主动权,并且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因此,一些孩子在受惩罚的时候会笑,而不是哭,因为他们喜欢这种和父母及老师作对的感觉。

    懒散的孩子一般都是野心勃勃而不害怕被打击的孩子,除非他是在故意对父母或老师进行挑衅。对于成功的理解因人而异,有时,我们也会惊讶于孩子对失败的看法。有一些人会因为无法超过别人而觉得自己很失败,即使他非常成功,假如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更强的人,也会感觉如坐针毡。由于懒惰的孩子从没有真正遇到过任何考验,所以,他们也没有尝到过失败的滋味。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一较高低,总会尽量逃避眼前的事情。很多人肯定会觉得如果他们能够勤奋一点,就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他们也会由于这样的看法而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我想做,哪有什么可以难倒我呢?”他们会将其作为失败的借口,为自己解嘲,维护自己的自尊。他们会认为:“我不是无能,只是懒惰。”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懒学生:“如果你用功一些,就可以加入优等生的行列。”如果他能够轻易地获得这样的褒奖,为什么还要那么拼命,万一失去这样的信赖,岂不是得不偿失。或许,等到他再犯懒时就不会有人认为他是深藏不露了。周围的人都会借用他的成功来评断他,而不觉得他是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对于懒孩子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他做了一丁点儿努力,也会受到别人的赞扬。周围的人会认为他是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想要鼓励他洗心革面。一样的工作,如果放在勤快的孩子身上,就不会有这么多赞美的声音。懒孩子于是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直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他确实已经被宠坏了,自从出生起,无论是什么事,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

    此外,还有一类孩子在人群中显得比较突出,那就是总是在群体中起领导作用的孩子。我们是欢迎领袖的,然而大家只赞赏可以以大局为重的领导,可是这样的领导却很少。这类领袖型孩子所关注的仅仅是可以让他驾驭别人的情境,他们也只想在这样的情境下参与各种活动。所以,这类孩子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坎坷的,他很容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而两个这样的领袖型人物在婚姻、事业、社交等方面碰面的时候,就会上演笑话或惨剧。他们一直寻找机会去驾驭对方,以保持自己的优越感。有些家长却乐于看到那些被宠坏的孩子对他人颐指气使的样子。他们开怀大笑,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可是,老师或许可以发现,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非常有害。

    我们并不是主张将不同性格的孩子全都塑造成某一种固定的类型,我们只是要阻止那些显然会让他们走向失败的人格发展倾向。在儿童时代,这样的人格一般比较容易防止或者纠正。假如我们无法制止这些人格的发展,当儿童成年后,他们的生活就会越发困难,也就是说孩提时代的错误常常导致成年后的失败。如果一个儿童对于合作并不感兴趣,那么,他变成神经病、罪犯、自杀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一些神经病患者在童年时期大多对陌生人怀有恐惧感,会害怕黑暗或者新的环境,一些忧郁的人多半比较爱哭。在当代社会,我们无法去接触和帮助每一位父母来避免这样的错误,那些不愿意接受建议的父母其实是最需要忠告的。可是,我们可以通过接触老师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让他们懂得自立自强,懂得与人合作,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想,这样的教育工作将是人类未来幸福的最大保障。

    15年前后,我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个体心理学领域建议学校设置顾问会议,顾问会议的价值在维也纳以及欧洲许多大城市中都已经被证明了。心存希望和梦想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然而,倘若方法不合适,理想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意义。依据这15年来的经验,我想我可以说:顾问会议作为处理少年问题以及将儿童培养成栋梁之才的合理途径,是非常成功的。当然,我知道,假如顾问会议能够建立在个体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话,就会更加成功。然而,我确实找不出任何反对它与其他学派心理学家合作的理由。实质上,我一直主张应该将各个学派的心理学家与顾问会议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比较找出最合适的学派。

    在会议上,要选择一位素质很高的心理学家,他一定得在研究教师、父母和儿童的困难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然后要让他和某一个学校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当心理学家到学校时,教师应该将某一个孩子的个案及特殊困难告诉他——这个孩子或许不勤快,或许他喜欢争斗、偷窃、逃学,或者成绩不理想。心理学家要带着他的宝贵经验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师应该详细地描述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及个性发展历程。如果发现哪些环境是有问题的,就一定要加以注意。之后,心理学家将和教师一起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并确定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很快就可以达成一致意见。

    这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应该在心理学家到校时也同时到校。母亲应该在他们确定了用什么样的口气与她沟通,怎么样对她起作用,并且帮助她寻找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孩子出现问题之后,才被请进来。母亲会为心理学家当天的讨论提供很多有效信息,然后心理学家将针对怎样帮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一般来说,母亲会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也会乐于配合。假如她的态度是游移不定的,心理学家及老师会举出案例,并暗示她可以按照其中的办法来帮助孩子。

    然后心理学家将让孩子进入房间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是他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他犯的错误。心理学家要找出是什么因素妨碍着孩子的成长,以及被孩子所忽略的一些重要信念等。他是在与孩子进行友善的沟通、为他提供建议,而不是指责他。他将会采用其他方式来指出孩子的错误,比如说将他放进一种虚拟的情境中,并询问孩子的意见。对这种工作没有经验的人,如果看到孩子在这之后能够很快了解问题并进行态度上的转变,一定会非常吃惊。

    顾问会议让那些受过培训的老师们非常感兴趣,他们将之视为工作中的乐趣,并为工作的成功提供了更多保障,因此,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它。由于它可以在30分钟之内解决困扰他们很久的麻烦,所以没有人将它看作一种负担。学校的合作精神迅速获得了提升,这种方法实行一段时间后,除了一些细小的问题需要克服,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实际上,教师们已经成了心理学家,他们懂得怎样了解一个人的人格,以及它的一些表现形式。他们能够独自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假如教师们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就不用麻烦心理学家们了。

    所以,倘若老师发现一个孩子很懒惰,就应该在班里为他举办一次针对懒惰的探讨会。他可以选择这样的题目作为讨论的主题:“人为什么会懒惰?”“懒惰有什么目的?”“为什么懒惰的孩子不肯改变?”“为什么他们一定得改变?”在讨论后会得出一个结果。或许那个懒惰的孩子不知道他原来就是这场讨论会的焦点人物,但由于他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会对讨论产生兴趣,而且可以从中获益。但是,假如这场会议中,他是被攻击的对象,那么他就无法学到什么。然而,如果他可以谦虚地听取他人意见,并且做出相应的思考,就一定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教师和孩子接触频繁,自然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孩子的心理。教师可以从很多层面了解孩子,如果他懂得用一些技巧的话,就会和孩子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教师可以决定孩子是继续犯旧有的错误还是改变自己的做法,就像母亲一样。教师能够保证人类的未来,我们无法估量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