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闺门秀最新章节!
在古代充当小学数学临时教师,教一位土着小女孩简单的算术技能,其实也是个技术活。
清姐儿今年十一岁,在现代已经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可以做一元二次方程式了,可清姐儿连最基本的加减法都不能熟练掌握,又不会打算盘,真是叫人头疼得紧。
清姐儿的教育基本是由沈氏负责的,赵琇非常肯定,赵氏家族,尤其是宗房,在儿女的教育方面根本就是渣。
赵氏家族原本只是奉贤地区一个还算富裕的小地主家族,几十年前二房出了个低品级武官,三房出了两处监生,一个新出炉的秀才,算是三个读书种子,看着有希望发展壮大了,就遇上了战乱。战争让二房的小武官成为开国勋贵,却也让崇文的三房元气大伤,等于是大大打击了赵氏一族借科举成为地方世家的雄心。后来虽然有外九房依附而来,当中也有立志读书科举的子弟,但有了二房老郡公的扶持和庇护,族人们的生活安逸而富足,乡中没有一个人敢招惹他们,他们自然就没有了迫切的努力读书提高身份的原动力。大部分的族人都耽于安乐,满足于做个土财主,想要做官的请老郡公推荐到军中去从最低品级的小武官做起,有爱财的甚至跑去经商,心底对读书科举并不是太过热衷。
赵氏家族里的读书种子很少,能成气候的更少,包括三房的八老太爷在内,只出了两名秀才——其实就是八老太爷父子俩,外加三个童生而已,而且有的人读过几年书,肚子里有了些墨水后,就不想再继续走科举路,慢慢熬上去了,宁可走了门路,进了县衙做吏员,抓着那点小小的权柄,做着横行乡里的美梦。
还好当初有老郡公禁止族人为恶,如今又有张氏在看着,所以赵氏族人没出过大问题,顶多就是贪点小财而已,反而在县内还有着不错的名声。
当然,家族疏于子弟的教育,也有宗房有意压制三房气焰的原因。赵氏族中内三房,宗房是地主,二房走武将路线,三房是耕读人家,这就是他们各自的定位。宗房煜大老爷不是个聪明人,他看到三房与自家有仇,八老太爷又极力资助鼓励族中年青子弟读书,便担心族中科举一系的势力大涨,会影响他的族长地位,所以暗地里想方设法打压,甚至不许自己的嫡子去听八老太爷讲学,不许他参加县试,以致赵璟身上连个功名都没有。若不是他早死的母亲陆氏偶然救了松江沈家一个旁系子弟妻子的命,给儿子娶回对方的女儿为妻,只怕煜大老爷绝不会想到要给儿子娶个书香人家出身的媳妇。
赵璟如今很能干,已经接手了几乎所有的宗族事务,沈氏作为宗妇也是十分称职的。他们夫妻对族中子弟前途堪忧的事实早有清醒的认识,曾经亲自向张氏请教过,又请了三房八老太爷来商议,决定一定要再供出几个秀才来,若能得一位举人,对族人的激励作用也是巨大的,到时候就可以准备开族学的事了。老郡公已经去世好几年,赵家在本地还有一定威望,在外头却大不如前,在朝廷的影响力更近乎零,若不能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子弟,支撑家族,用不了多久赵家就会式微下去了。因此如今不但赵璟在挤时间温习功课,打算再下场试一试县试,八老太爷也多带了几个小学生,张氏还连年资助族中小辈读书——但他们努力的方向,全都是文举的路子,除了赵玮就没第二个习武的了,女孩子更是被直接忽略掉。
赵氏族里的女孩子,受教育的水平完全取决于她们各自母亲的水平。一般都只是教点礼仪规矩,针线女红,能带出去见人不丢脸,就已经能厚着脸皮称是大家闺秀了,靠谱点的会再教些人情练达,管家技能,便可自称是出类拔萃的淑女,象沈氏这样,教女儿读书识字的真是少之又少,而象张氏那样,教孙女琴棋书画的,更是独此一家了。
沈氏教女,教的都是书香人家里的那一套,三百千都学过,族谱族规也背过,女训女诫是必学的,最难得的是四书五经里的名篇,沈氏也囫囵吞枣地给女儿讲解过大概,还要求女儿要练出一笔好字来。作为母亲,她已经相当称职了。赵清姐如今的学术水平,绝对可以傲视奉贤县城内全部的同龄小姑娘——注意,不包括赵琇,因为赵琇比她小了四岁,并不在同龄人这一范畴。
可惜,在沈氏的认知中,算术是偏门的知识,是不受重视的,女孩子只要会看账就行了,打算盘都不用学,因为那是商人之女才学的,书香人家的女儿学了掉价——她就只教了女儿看账,记住常用的支出项目应该会有的数目以及合理变动范围就行了,收入项目也是如此,具体的计算交给账房就好。
沈氏自己相当擅长算账,她以为女儿也是如此,无奈清姐儿让她失望了。在其他方面称得上是小才女的赵清姐就是少了那么一根筋,没有数学基础,又没有会计天赋,怎么学都学不好,简单的账目在她看来就跟天书一般,只能死记硬背。沈氏又忙,没法空出时间慢慢教她,不然也求不到年仅七岁的赵琇身上。当然在沈氏看来,让赵琇给清姐儿做老师其实只是借口,不过是为了让赵琇答应清姐儿每日过来相伴罢了。
但是赵琇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用心。清姐儿没有数学基础,她就从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教,将阿拉伯数字换成文字,抄下加减法口决表,让清姐儿去背!乘除法难度太高了,她不敢强求,但加减法是基础,不能不学。等清姐儿背下来了,她就施展出题海战术,每日都写出一百道加减法练习题让清姐儿去做,做上十天八天,又再加到一百五十题。做得清姐儿晕头转向,连吃饭睡觉都在念叨着数学式子,终于在一个月后达到了小学二年级生的平均数学水平。
赵琇真是忍不住要为自己辛苦的成果掬一把泪了。
赵清姐一脸羞耻地趴在了方桌上,完全丢掉了母亲沈氏教导的淑女仪态,因为她昨晚完成的一百道加减法练习题,有十四道算错了。其实她全都应该做对才是,可她就是粗心大意地做错了!那可是她两个时辰的作业成果!小姑姑赵琇比她小四岁,只用半个时辰就能把这些题做完,而且全对,她做了两个时辰还错了十四道,她还有什么脸面自称才女?!
赵琇慢条斯理地再检查了一遍她的作业:“没事,一百题里做对了八十六道,成绩算是良好了,有的是人比你差呢,你不必觉得丢脸。学海无涯苦作舟,你继续努力不懈就好了。”
赵清姐满面通红地直起身,恭恭敬敬地应了声:“是,谨遵姑姑教导。”
赵琇心里有一点小爽。她现在顶着七岁豆丁的外表,有个大四岁的小姑娘乖乖叫她姑姑,把她当老师一般崇拜敬重,这种感觉不能再好了——虽然一想到自己灵魂的实际年纪,这种爽快的感觉就立刻象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一般破灭掉。
她将手里的数学题摆放到一边,拿出一叠白纸,开始每日必做的书法练习。祖母不在家,她仍然在坚持着每日的功课,不敢懈怠——顶多就是没有再增加练习的份量而已。三日不练就会手生,她其实也曾偷过三天懒,但很快就发现再这样继续下去,等祖母回来一定会发现的,所以只好继续这种苦逼的练习了。
老实说,这些功课虽然重,但也让她过得更加充实,不然她每天管完家,除了看书刺绣就没事可做了,总不能半天时间都花在看清姐儿做数学题上吧?实在是太无聊了,她就干脆不再做女红,只继续着书画方面的功课,每天背十页书,其他时间都放在其他的小爱好上了。
赵清姐看着小姑姑练字,眼里又露出了羡慕的神色。长辈真不愧是长辈,虽然年纪比她小了好几岁,但无论是文还是武,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书画算术,小姑姑都比她优秀。她过去居然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才女了,而小姑姑明明比她更有才华,旁人夸小姑姑是神童,小姑姑还要谦虚一句自己不是,相比之下,她实在是太自大了!她应该向小姑姑学习,要谦逊一点,努力提高自己。
赵清姐暗暗下了决心,又拉过了自己的作业,想要把错误的题重新做一遍,忽然发现旁边放着赵琇自己用来计算答案的草稿纸,无意中扫了两眼,有些好奇:“姑姑,你这上头写的是什么字?我瞧着好生眼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
赵琇写完一个字,抬起头来:“什么字?”她凑过去看,发现清姐儿说的是她草稿上的阿拉伯数字。
她干笑了几声:“这个么……我是从祖母收集的书里头无意中发现的,好象是大食那边的国家用来指代数字的符号,我见它写起来比较简单好认,就借用了一下……”
赵清姐笑道:“看着歪歪扭扭的,象条蚯蚓,真好玩儿。姑姑,你教我怎么认吧?”
赵琇拿不准这是不是个好主意,就故意扯开话题:“你从哪里见过类似的东西?”
“是在外六房的沅妹妹家里,她父亲启轩叔不是在外头做生意么?有一回拿了几本书回来,说也是外洋来的东西,意外得来,本来打算送给三房八老太爷的,八老太爷瞧不上眼,还给启轩叔了,他家也没人认得,沅妹妹拿来剪鞋样子呢。”赵清姐在纸上写了个符号,“瞧,就是这个样子的。”
赵琇一看,原来是个“t”字,眼皮子顿时跳了跳。难道那位启轩叔得到的,是本外语书?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