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

罗青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大唐第一公主最新章节!

    码字不易, 谢谢大家的支持!

    麟德殿两侧有两座亭子, 一座叫西亭,一座叫东亭。

    东亭环山抱水, 环境清幽,和学士院离得很近。

    裴英娘听忍冬说过,教授她们学问的先生, 除了掖庭的女官, 还有学士院的儒学士。

    李令月仍然对薛绍念念不忘, 一路上都在抱怨李旦。

    薛绍出身高贵,母亲城阳公主是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女, 李治的同母妹妹。

    城阳公主身为嫡出公主, 从小锦衣玉食,备受宠爱。先嫁杜如晦之子杜荷, 杜荷卷入谋反案被杀后,改嫁饶州刺史之子薛瓘。

    薛瓘是当时长安数一数二的美男子, 城阳公主的第二段婚姻美满顺遂,夫妻感情和睦,先后生下三个儿子。

    薛绍便是城阳公主和薛瓘的小儿子。

    城阳公主宠幸优渥, 地位尊贵, 婚姻幸福,但却沉迷于巫术, 麟德元年,还闹出一场震惊朝野的巫蛊事件。

    武皇后十分震怒。

    李治疼爱嫡亲妹妹,不忍心惩戒城阳公主, 只将无辜的驸马薛瓘贬为房州刺史,把事情掩盖过去。

    几年前,城阳公主和薛瓘先后病逝于房州。李治伤感不已,因见年纪最小的外甥薛绍年幼,下令将他接入宫中抚养。

    薛绍酷似其父薛瓘,眉清目秀,俊逸无双,宫人们暗地里叫他“美三郎”。

    李令月把两条玫红裙带揉得皱巴巴的,气恼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三表兄又不是外人,我喜欢和他一块玩,碍着谁了?八王兄多管闲事!”

    裴英娘眼观鼻,鼻观心,不多做评价。武皇后不喜欢薛绍,李旦阻止李令月和薛绍来往,也是为李令月着想。

    可惜了李旦的用心良苦,他直觉敏锐,窥出武皇后对薛绍有心结,却无法改变李令月对薛绍的爱慕之心。

    十来岁的天真少女,正值春心萌动的懵懂年华,眼里只看得见表兄的俊秀风流,哪里听得进亲人苦口婆心的劝告呢?

    眼看离东亭越来越近,裴英娘收回越飘越远的思绪,低头整理衣襟——头一天上学,她有些紧张。

    东亭正殿三面环水,回廊相接,和裴英娘住的东阁很像。

    为两人教授经书的是位头发花白的儒学士。

    裴英娘进殿后,郑重向老学士行礼。

    老学士有些受宠若惊,还礼不迭。可以想见,李令月平时对老学士有多随便。以至于老学士看到一个尊师重道的学生,竟然激动得语无伦次。

    裴英娘退回自己的坐褥上,翻开书案上的卷册,发现赫然是一卷手抄的《急就篇》。

    她有些啼笑皆非,太子李弘和六王李贤都是天资聪颖之人,李旦是李治最小的儿子,也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李令月有几个好学的兄长做榜样,怎么还在学《急就篇》?

    侧头去看李令月,发现后者歪在凭几上,以手支颐,目光呆滞,嘴角噙着一丝甜蜜的笑容,显然还在想薛绍。

    裴英娘摇摇头,专心听老学士讲解文章。

    墙角的莲花滴漏开出两片铜花瓣时,老学士告退。

    宫女鱼贯而入,送来茶水和点心。

    李令月伸个懒腰,拈起一块醍醐饼,呷一口茶汤,惬意地舒口气:“上学真累。”

    裴英娘无言以对:阿姊你一直在发呆好嘛?

    歇息片刻,廊外传来一阵环配叮当声,宫女们簇拥着一位头戴纱帽、穿乌褐色圆领男袍的年轻女子步入殿中。

    女子面容清秀,神情孤傲,进入内殿后,目不斜视,向李令月和裴英娘行礼。

    她行的竟是跪礼。

    裴英娘连忙直起身。

    李令月靠着凭几,淡淡道:“上官女史不必多礼。”

    女子站起身,态度不卑不亢。

    半夏凑到裴英娘耳边:“贵主,她是上官家的大娘子,以前是长安最出名的才女,从掖庭出来的。”

    掖庭是安置犯官家眷妻女的地方,这女子是掖庭女婢,又姓上官,还是个才女,她的身份呼之欲出——宰相上官仪的后人。

    难道她是上官婉儿?

    裴英娘细细打量男袍女子,看年纪,不太可能。

    半夏悄声道:“婢子听忍冬姐姐说,上官大娘子为人清高傲物,连天后的话都敢反驳。天后为了压服她,让她每天穿宦者的衣裳,看到贵主们必须和宦者一样下跪。”

    裴英娘恍然大悟,难怪上官女史刚刚朝她和李令月磕头。

    兀自感叹,一道冷厉的眼神忽然向她扫过来。

    上官大娘子正冷冷地盯着裴英娘看,眼神颇为不屑。

    裴英娘忍不住打个激灵:她好像没得罪上官家的人吧?

    上官大娘子负责为李令月和裴英娘讲解历史典故、奇闻异事、风俗人情,解答疑惑,授课内容按照李令月的学习进度随时调整,不会专门讲解特定的经史文集。

    她展开书册,微微一笑,“今天,我要给贵主们讲一个西汉时的故事。”

    李令月顿时来了兴致,撑着下巴,等上官女史的下文。

    上官女史眼波流转,娓娓道来:“西汉时,世家妇人们常以珍珠粉修饰容貌。有位河东巨贾,家中藏有一颗祖传的稀世珍珠,传说能美姿容,城中贵妇争相购买,巨贾坚决不肯售卖。直到有人抬出十斛金锭,巨贾才舍得把珍珠卖与他人。谁知,这桩买卖,竟然为他招来牢狱之灾。”

    说到这里,上官女史故意顿住不说了。

    李令月性子急,立刻催促:“后来呢?卖珍珠怎么招来祸患了?”

    上官女史气度从容,并不开口。

    裴英娘瞥一眼上官女史,淡淡道,“或许我可以为阿姊解惑。”

    李令月歪头看裴英娘:“你听过这个故事?”

    裴英娘没有听过,但是她猜得出故事的结尾是什么。

    在上官女史的故事中,巨贾的稀世珍珠肯定是假的,他拿鱼眼睛以次充好、招摇撞骗,被人告到官府,最后当然会受到刑律处罚。

    上官女史编造出这个莫须有的故事,目的无非是想引出“鱼目混珠”的典故。

    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珍珠是李令月这个嫡出公主,鱼目,当然是养女裴英娘。

    李令月伸长胳膊,推推裴英娘,“英娘,别逗我了,快给我解惑呀!”

    裴英娘随口胡诌一通:“巨贾得了十斛金锭,欣喜若狂,醉酒之下误伤行人,被行人告到官府,可不就招祸了嘛!”

    她不能让上官女史把“鱼目混珠”四个字说出来。今天是她头一次上学,宫里的人都盯着看呢。鱼目混珠的典故传扬开来,成就的,是上官女史不畏强权的清高名声,而她只能充当那个被鄙视的背景板。

    裴英娘是武皇后带进宫的,和武皇后一派的人,对她很和气。

    和武皇后势如水火的人,则把裴英娘视作武皇后向李治献媚的手段,看她的眼神,直接明了:不屑。

    就好像鄙视了她,也能顺带鄙视武皇后似的。

    阿耶裴拾遗如此。

    上官女史也是如此。

    裴英娘冷笑一声,她佩服像上官仪、褚遂良那样勇敢坚持自己政治理念的人,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但这并不表示她在面对奚落时,必须忍气吞声。

    她只是个八岁小娃娃,又不是上官仪惨遭诛杀的罪魁祸首,凭什么要退让?

    上官女史想利用她讥讽武皇后,她偏偏不让对方如愿。

    李令月听完裴英娘的讲述,脸上难掩失望:“这故事真没劲儿。”

    上官女史没想到一个才八岁的女娃娃竟然反应这么快,皱起眉头,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讲完。

    裴英娘抬头直视上官女史,目光淡漠。虽然是仰望的姿势,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漠视。

    上官女史嘴巴张了张,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底气不足。

    午时散学,李令月邀裴英娘去她的暖阁赏梅花。

    裴英娘小声道:“我有个问题想向上官女史请教,阿姊先回去吧。”

    李令月撇撇嘴,拧一下裴英娘的鼻尖,“你呀,真想和八王兄一样,变成一个古板的小夫子?”

    她早忘了李旦阻止她偷看薛绍的事,提起兄长,语气亲昵自然。

    裴英娘笑了笑,姐妹两人在回廊前分别。

    宫女们簇拥着上官女史走过长廊,裴英娘上前一步:“女史请留步。”

    上官女史愣了一下,随即神情戒备,“公主有什么差遣?”

    裴英娘打发走宫女,让半夏在一旁看守,“学生有一事不知,想向女史请教。”

    上官女史僵着脸:“什么事?”

    裴英娘直接道:“女史为什么要为难我?”

    樱桃成熟时节,恰逢朝廷放榜。新科进士往往会相约在城南的曲江池畔游赏宴饮、打波罗球、吃樱桃宴,以庆祝及第,顺便结交新友。

    长安城的贵族少女们不甘寂寞,也在曲江芙蓉园举办樱桃宴。新科进士们打马闲游、吟诗诵句,少女们既不作诗,也不写赋,她们斗花草。

    斗花草原本是开春的一项古老习俗,田野山地间的花花草草都能用来比斗。

    像太平公主和赵观音这样的天之骄女,当然看不上野花野草。她们斗的,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奇珍异宝,什么贵重比什么,什么稀罕斗什么。

    李令月贵为唯一的嫡出公主,按理没人争得过她。偏偏赵观音的出身也不简单,她是常乐大长公主的嫡女,李治的表妹,父亲赵瑰是左千牛将军。

    常乐大长公主和武皇后矛盾重重,连带着李令月和赵观音也互看不顺眼。加上赵观音以表姑之身,爱慕表兄李治的儿子六王李贤,李令月很看不上她。

    看到李令月一再表示出对赵观音的厌恶,裴英娘有些诧异。

    李令月性情单纯,天真烂漫,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和谁都能嘻嘻哈哈玩到一起去,连和武皇后争锋相对的魏国夫人贺兰氏都发自真心喜爱她。

    赵观音到底是有多跋扈,以至于交恶于李令月?

    裴英娘想了想,放下银匙,“阿姊,我知道一样稀奇的宝贝,保管能胜过赵二娘的波斯水晶碗。”

    李令月噗嗤一笑,没把裴英娘说的话当回事。

    裴英娘绕过书案,爬到李令月身边,摇她的胳膊,“阿姊,我不是哄你玩的,只要你借几个工巧奴给我,我一定能做出一样稀罕的宝贝来!”

    李令月难得被人歪缠撒娇,心里顿时软绵绵的,刮刮裴英娘的鼻尖,“好好好,回头我让昭善领你去内侍省,让她给你挑几个工巧奴使唤。”

    裴英娘微微一笑,今年的樱桃宴,赢的人肯定是李令月。

    这时,廊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上官女史低头走进内殿。

    行礼的时候,她的头一直埋得低低的,说话的声音有点沙哑。

    等她走到书案前,不得不抬头时,裴英娘看到她高高肿起来的脸,原本是一张清秀面孔,现在青青紫紫,不堪入目,双眼肿成一条细缝。

    李令月倒吸一口凉气,正想开口询问,昭善小声为她解惑:“公主,上官女史口出狂言,触怒天后,原本应该关进女牢的,天后格外开恩,只命人略示惩戒,仍然让她担任女史之职。”

    李令月觉得上官女史很可怜,“她都被打成这样了,怎么不换个人?”

    昭善道:“是上官女史自己坚持要来的。”

    李令月叹息一声,摇摇头。

    上官璎珞察觉到太平公主目光中的同情和怜惜,冷笑一声,挺直脊背。她不需要太平公主的同情,她是上官仪的女儿,绝不会向武皇后低头。

    她努力忽视脸上的疼痛感,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怒视裴英娘。

    狐假虎威、认贼作母的永安公主,这时候应该得意洋洋,等着看她的笑话吧?

    然而,她没有看到耀武扬威和幸灾乐祸,永安公主低垂着头,正专心致志地在摊开的雪白卷纸上写着什么,根本不在意她脸上的伤痕。

    上官璎珞眼光暗沉,手指紧紧掐着书轴,感觉脸上愈加火辣辣的。

    散学后,李令月拉着裴英娘回自己的寝殿,“今天阿父和阿娘在西内苑的园子里招待群臣,咱们就不过去凑热闹了。”

    裴英娘让李令月牵着走,“王兄们也在西内苑吗?”

    “五兄和六兄在,七兄、八兄还未娶亲,不用上朝站班,没去宴会。”

    午时姐妹俩自己吃饭,菜色简单家常。

    李令月吃的是饧麦粥,裴英娘吃的是稻米饭,食案上三菜一汤:醋芹、蒸羊头、烧竹鸡、兔肉羹。另有四只摩羯纹高足盘,分别盛着蒜泥、豆酱、茱萸、黑椒豆豉几样调味料。

    唐朝的烹饪方式只有水煮、汽蒸、火烤、油炸、腊腌几种,别说八大菜系了,连最基本的炒菜都还没出现。

    首先,没有合适的灶台、铁锅、铲勺,市井里坊间的炉灶只适合蒸煮,不能炒菜。

    其次,这时候荤油有动物脂油,素油有麻油和豆油,都带有异味,会破坏菜肴的原本味道,不适合炒菜。

    再次,油脂还属于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们家能够随意取用。像寒具、煎饼、油饼骨头之类需要油炸的点心,平民老百姓家是吃不到的。更别提把油脂拿来炒菜了。

    裴英娘已经习惯没有炒菜吃的日子,就着几样简单的小菜,拌上咸香的黑椒豆豉,吃完两碗稻米饭。

    李令月吃得两颊鼓鼓的,推开食案,靠在锦缎隐囊上,让昭善给她揉肚子,“小十七,只要和你一起吃饭,我就觉得胃口特别好。”

    不止李令月如此,李治、武皇后、李显也是这样。

    裴英娘放下筷子,表情无辜:不关她的事,她只是平平常常吃个饭而已呀!

    宫女撤走两人的食案,送来两盘鲜浓的酪樱桃,水灵灵的早熟樱桃点缀在雪白松软的乳酪里,鲜艳诱人。

    李令月眼前一亮,强撑着坐起来,挥舞着寿桃纹银匙:“我还能吃!”

    裴英娘笑了笑,让忍冬把她的那份酪樱桃送到八王院去,她吃不下了,正好可以借花献佛。

    初春的第一批樱桃,李治和武皇后都没捞着,全被李令月截胡了,拿这个送给李旦,应该比上次回赠的石榴要好吧?

    忍冬端着金银平脱漆盘往八王院的方向走,穿过回廊的时候,刚好看到尚食局的奉御从内殿走出来。

    “八王用完膳了?”

    奉御认出忍冬是永安公主的使女,笑回道:“还没呢,七王和八王宴请诸位郎君,要了十几坛醽醁酒和河东葡萄酒,才刚开宴。”

    忍冬侧耳细听,果然听到殿内隐约传出笑闹声和悠扬的丝竹音乐。

    踌躇片刻,不敢进去打扰李旦宴客,转身正要走,忽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叫她的名字。

    是八王院的宦者冯德。

    今天李显和李旦宴请诸位王孙公子,冯德忙了一上午,嗓子又干又哑,随时能冒出一缕青烟。原本打算躲在夹墙底下偷个懒,可巧看到忍冬,顿时精神一震,走上前,“可是永安公主有什么差遣?”

    冯德算是瞧出来了,八王性子严肃,不爱和姐妹兄弟玩笑,偏偏和永安公主颇合得来。别殿的宫女杂役可以随意打发,永安公主身边的使女不行!

    忍冬举起漆盘,“公主命我给八王送樱桃。”

    冯德接过漆盘,笑眯眯道:“难为公主想着我们大王,我替你送进去吧。”

    忍冬正为难着呢,闻言松口气。

    冯德托着漆盘踏进内堂。

    院子里设有火堆烤架,两个穿窄袖袍的尚食局宫人在台阶下宰杀一只羊羔,用珍贵的西域香料腌制过后,抹好蜂蜜,架在火堆上烘烤,香味随着油滋滋的煎烤声散发出来,满院浓香。

    十几个锦衣华服、年轻俊朗的少年郎或坐或卧,意态闲散,散落在堂前廊下。

    七王李显举着酒杯,穿插其间,和众人高谈阔论,大声品评乐伎们吹奏的乐曲。

    李旦独坐一张坐榻,食案上摆了几盘盛果子、点心的高足盘,一只镶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一只兽首形玛瑙杯。

    他自己自斟自饮,身旁没有宫人服侍。

    冯德垂首弯腰,把漆盘送到李旦面前。

    李旦擎着玛瑙杯,扫一眼漆盘,“哪里来的?”

    冯德道:“永安公主送来的。”

    李旦没说话。

    “哟!哪里来的新鲜樱桃?”

    李显喝得醉醺醺的,浑身酒气,一矮身,挤到李旦身边坐下,伸手去够漆盘上的琉璃碗,“我正想吃这个呢!”

    手刚伸出去,一只袖子扫过来,把琉璃碗移开了。

    李显瞪大眼睛。

    李旦护着琉璃碗,面无表情道:“羊肉,还是樱桃,只能选一样。”

    李显眨眨眼睛,伸开双臂,搂住李旦,亲亲热热道:“好阿弟,亲阿弟,你不会连一碗樱桃都舍不得给我吃吧?”

    李旦不动声色:“你选樱桃?”

    李显眼巴巴盯着琉璃碗,神色挣扎。

    李旦吩咐冯德:“把七王食案上的羊肉和腌肘子撤走。”

    冯德应喏,扬声叫宫人进殿。

    李显惊呼一声,扑到自己的食案前,不让宫人靠近,“算了,樱桃让给你吃罢!”

    冯德想笑又不敢笑,背过身,唤宫女去取酥酪和糖霜,吃樱桃,当然得配上酪浆才行。

    李令月吃完一大碗酪樱桃,坐在廊下消食,让昭善取来她的钿螺紫檀镶嵌宝石曲项琵琶,戴上护甲,五指轻轻拨弄,乐声铮铮,清脆悦耳。

    裴英娘斜倚凭几,默默聆听李令月弹奏的琵琶曲。

    忍冬从外面走进来。

    裴英娘随口问她:“八王在做什么?”

    忍冬如实回了。

    一声突兀闷响,李令月的手指按在琴弦上,目光灼灼:“八王请了哪些人?”

    忍冬回想了一下,“几位千牛备身好像都在。”

    李令月随手把价值千金的钿螺琵琶撂在左手边的花几上,催促裴英娘:“小十七,快起来,咱们去八王院!”

    里坊内,繁华喧嚷,人流如织。

    食店、酒肆、邸店、果子铺、肉铺、药行坐落在巷曲间,着圆领袍的小郎君们在酒肆豪饮,穿半臂襦裙的小娘子们流连于脂粉铺,头裹布巾的老丈挑着一担新鲜果蔬挨家挨户上门兜售,头发花白的阿婆坐在自家杂货铺子的门槛上,笑眯眯和隔壁裁缝铺的绣娘说笑。

    长安人早上一般不开灶煮饭,多在坊内的食肆、饼铺吃朝食。

    食铺前烟气蒸笼,几口大灶烧得红彤彤的,蒸笼里是一层层白白胖胖的蒸饼,铁锅中汤水滚沸,雪白的汤饼在乳白色的水花中翻腾。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送到等候的行人手中,加咸豆豉还是添辣茱萸,随行人自己决定。

    高鼻深目、衣着服饰显然与众不同的胡人操着一口别扭的汉话,来往于巷曲间。

    长安城的胡人多不胜数,人们早已经见怪不怪,并未好奇观望。

    大唐国力强盛,长治久安,外夷、胡族争相归附效忠。

    京师脚下的老百姓生活富裕,底气十足,即使是酒肆里打杂的小伙计,也乐观自信,不轻易对人卑躬屈膝。

    这份只有强国国民才拥有、深深融进骨子里的自信和洒脱,每每让裴英娘感慨不已。

    展目望去,人烟阜盛,比肩接踵,处处人声笑语。

    和里坊外的肃穆安静截然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不要蹭玄学了,半夜起来好困~

    不知不觉到十月份~\(≧▽≦)/~啦啦啦,祝大家国庆节快乐~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放假多吃点好吃的~

    ·············

    被锁了~~~~(>_<)~~~~修改了部分内容,具体情节没变,就是删除了啥啥啥,加了最后几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