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快乐的人生(一)

作者:(美国)戴尔·卡耐基译者:袁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人性的弱点全集最新章节!

    《快乐的人生》是卡耐基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人性的优点》的续集。不同之处在于,《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地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在本书中,卡耐基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消除错误思想和行为,在心灵中注入快乐,比割除身上的肿瘤和脓疮还重要。该书的前三部分,阐述了要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培养快乐的心理”、“摆脱烦恼的困扰”、“怎样使你变得成熟”;第四部分则由几十位名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得到快乐的经历。

    戴尔·卡耐基结合各种社会现象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具有的一般性格,并且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提供相应的对策。内容涉及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引导人们踏上快乐的人生的书。

    第1培养快乐的心理

    当你饱受各种烦恼困扰,整个人的精神都紧张不安的时候,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来改变你的心境,使自己快乐起来。

    其实,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心境与外在的条件关系并不相同。

    我们或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才是聪明之举。

    因为别人都忘恩负义,因为孤独,因为被人疏忽而生病,他们渴望得到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唯一方式,不是索求,更不是乞求,而是无私的付出,无怨无悔的付出。

    叙本华说:“我们很少想我们已经拥有的,而总是想到我们所没有的。这种倾向实在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幸的事情之一,它所造成的痛苦可能比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疾病要多得多。”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处心积虑地想成为其他人。要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将来直到永远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

    佛斯狄克说:“一个自怜的人即使舒服地靠在沙发上,也不会停止自怜。反倒是不计环境优劣的人常能快乐,他们极富个人的责任,从不逃避。”

    假若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假若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假若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假若我们想的是恐惧的念头,我们必定就会恐惧了;假若我们想的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快乐就在自己心中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一个电台的广播节目,他们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所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什么?”

    这不难回答,我所学到的最重要一课——人的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每个人的命运,完全决定于他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人是思想的产物……他不可能是别的样子。”

    我很清楚,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可以算是我们必须应付的唯一问题——是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统治罗马的皇帝马卡斯·奥理欧斯不但是位杰出的领导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思想决定一生。”这是一句能够决定命运的精辟见解。

    假若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假若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假若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假若我们想的是恐惧的念头,我们必定就会恐惧了;假若我们想的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但你却是你所想的那样。”

    我并不是暗示你对于所有的困难都必须采取乐观的态度。

    不是的,人生还不至于如此单纯,不过我却鼓励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而不应有阴暗的心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注我们的问题,但绝不能忧虑。

    关注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让我再说清楚一点。每一次我要通过交通拥挤的纽约市街时,我就会全神贯注——可是并不会忧虑。关注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在封闭的圈子里转悠。

    一个人可能正面临很严峻的问题,但此时并不妨碍他昂首阔步,正常度日。我的朋友罗威尔·托马斯就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我协助罗威尔·托马斯拍摄一部由他主演的关于艾伦比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著名影片。他和几名助手在好几处战事前线拍摄了战争的镜头,最精彩的是他们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比征服圣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著名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比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伦敦的歌剧节因此延后了6个星期,让他在卡文花园皇家歌剧院继续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获得盛大成功之后,又旅游了几个周边国家。然后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记录影片。在此期间,他碰到了一连串的霉运,而且,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破产了。

    当时,我正好和他在一起,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们不得不去吃很便宜的食物。最后,一位苏格兰人,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詹姆士·麦克贝,借给托马斯一点钱,才使他勉强度过难关。

    当罗威尔·托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伤心,可是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会不值一文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正因为他有这种积极进取的思想,不让挫折把他击倒,最后才能反败为胜。对他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磨炼。

    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他的身体和力量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他的《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进行了阐述。尽管那本书只有54页,但却非常了不起。

    “我请来3个人,”他写道,“以便实验生理受心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我要他们在3种不同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

    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107磅。

    第二次实验则对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的虚弱。结果,他们的握力下降到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第三次的实验,哈德菲尔德把他们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当他们在思想上认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50%。

    还有一个发生在美国内战结束时的故事,更能说明思想的魔力。这个故事足够写一本大书,不过我只在此简述一下。

    10月的一个夜晚,内战刚刚结束,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在街上茫然地游荡。她晃到一家门前,举手敲门。

    来开门的是一位退休船长的太太——韦伯斯特太太,她看到这个可怜的瘦小女人很疑惑。陌生女人解释说,她正在找个落脚处歇下来,思考并解决一直在困扰她的问题。

    韦伯斯特太太说道:“我想你可以留在我这里,反正我也是一个人住。”

    后来,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婿从纽约来这里度假,发现了这个女人,当即咆哮说:“我可不要一个无赖住在家里!”他把这个无家可归的女人赶出门去。

    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被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婿赶出去的“无赖”,后来竟成为世界上极具思想影响力的一位女性——玛丽·贝克·艾迪,她开创了基督科学教派,拥有几百万信徒。

    那时的玛丽·贝克·艾迪的生命中只有不幸、疾病和愁苦。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抛弃了她,和一个已婚妇人私奔了,后来死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岁那年把他送给了别人,以后她们母子再也没有见过面。

    她由于健康情形不好,所以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极感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那是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的时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被送到医院后,她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她的脊椎受到了损伤,引起全身痉挛,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玛丽躺在床上,打开了《圣经》,她认为是受到圣灵的指引。她读到书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来到耶稣面前,耶稣对瘫子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免了……起来,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玛丽说:“那次的经历,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在读了那几句话后,我身上的血液瞬间贯通,双腿充满了力量,我下床即能行走……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可能有人会在心里说:“这个家伙是在替基督教信心治疗法传道。”不是的,你错了!我并不是这个教派的信徒。只是我活得愈久,愈深信思想的力量。这是我从事成人教育35年的经验之谈。

    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消除忧虑、恐惧和很多种疾病,只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请大家相信,我亲眼见过好几百次这一类的转变,因为我看得太多了,所以我深信不疑,继而再向你推荐。

    其实,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心境与外在的条件关系并不相同。

    思想的力量绝对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请相信我,因为我的一个学员就曾因过度忧虑而致精神崩溃。这位学员告诉我:

    我每天生活在担心中,担心自己营养不良,担心自己脸上长癣,担心永远没钱成家,我想我当不了一位好父亲,我怕失去我想娶的女孩,我担心没有一个女孩愿意为我生孩子,我担心别人对我的印象。我忧虑,因为怕自己得了心脏病,不得不辞职在家休养。

    我在内心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像个受压的气球,压力达到无法承受时,就会爆炸开来。如果你精神崩溃过,一定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希望你永远没有过。任何生理上的病痛都无法与心理痛苦相提并论。

    情况越来越遭,我无法与家人沟通,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一点点小声音都能令我惊跳起来。我逃避所有的人。无缘无故的,我就可以号啕痛哭一场。活着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我觉得所有人都不喜欢我、不在意我,唯有死去才能解脱。

    后来,我想换个环境也许会好些,于是我登上了去往佛罗里达州的火车。上车前,我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告诉我到了那里才能打开来看。佛罗里达州那时正值观光旺季。由于订不到旅馆的房间,我就租了个车房,然后到迈阿密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合适的。

    于是,我就成天在海滩上消磨时间,心情比在家里的时候还要糟。我打开信封看看爸爸说些什么。纸条上写着:“孩子,你已经置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但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没有什么改变,对不对?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把你的烦恼带去了,那烦恼就是你自己。你的身心都健全,打败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状况,而是你对这些状况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切。如果你能够想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回来了,因为你已经恢复正常。”

    看完父亲的信我十分脑火,我要的是关心呵护,不是什么指示。我气得当下就决定绝不再回家。当晚我在迈阿密街头晃荡时,经过一座教堂,里面正在做弥撒。我信步走进去,正好听到有人念道:“战胜自己的心灵比攻占一座城市还要伟大。”

    我慢慢坐下来,听着这同父亲信上写的一样的道理,力量,使我终于扫除了心中的一些困扰。这一生我第一次神清气明。我发现自己愚不可及。认清了自己,使我吃了一惊。原来我一直想改变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其实我的想法才是唯一需要改变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坐上火车,打道回府了。一个星期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4个月后,我娶了那位我一直担心失去的女孩,现在我们已经有5个孩子了。我获得了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丰收。状态不佳的那段时间,我担任晚班工头,带领只有18个人的小部门。现在,我在卡通公司任主管,辖有400多名员工。人生越来越充实、美好,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虽然偶尔也会有平常人都会有的不安情绪,但我已能很好地去调适,让一切风平浪静。

    我很庆幸自己有过崩溃的经历,因为那次的痛苦使我发现思想的力量比身体的力量巨大得多。现在我有办法运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受它所害。当然我也得承认我父亲是对的,他的那封信说得一点儿都没错。

    听过这位学员的故事我现在深信不疑,我们由人生体会到的心灵的平安与喜乐,不是因为我们身处何处,或在从事什么,或我们是谁,完全只是由我们的心理态度所决定,外在的环境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让我们以老约翰·布朗为例。他因强占军工厂并且煽动奴隶叛乱而被判绞刑。他坐在自己的棺木上被送往刑场。在他旁边的警长很紧张,布朗却极为平静——看着弗吉尼亚州崇山峻岭衬着蓝天,他说:“如此壮美的国家,我还从未这么真切地观看过。”

    再以第一位抵达南极的英国人史考特先生为例,他们从南极返回的途中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不仅断了粮,缺少燃料,而且吹过极地的狂风已肆虐了好几个昼夜——这风威力强大到可以切断南极冰崖。史考特一行人知道自己已无活路,他们先准备了一些鸦片以防万一。因为一剂鸦片就可以叫大家躺下,进入梦乡,不再苏醒。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欢唱中去世。8个月后,一个搜索队找到了他们,并从冰冻的遗体上发现了一封告别书,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和平静的思想,我们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悠然欣赏风景,在饥寒交迫时犹能欢唱。”

    300年前,失明的弥尔顿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

    “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拿破仑与海伦·凯勒都是弥尔顿的最佳诠释者。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他却说:“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活了大半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别的什么人可以带给你平静。”

    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我信赖》的散文里所说的那句结语,我永远不能忘怀:“不要认为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是什么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就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有很多的好日子,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能给你带来平静的,只能是你自己。”

    伟大的斯多噶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警告我们说:“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割除‘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重要得多。”

    奇妙的是,爱比克泰德在19个世纪之前说的话,却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首肯。坎贝·罗宾森医生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所收容的病人里,大约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和压力过大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解释说,产生这种病症的原因,归根究底,都是生活及其矛盾的难以协调。

    法国伟大哲学家蒙田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比不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而我们对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意见,完全是看我们自己怎样来决定。

    实用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森也曾有过这样的心得:

    “感觉似乎永远在行动之前,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能间接控制感觉。”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虽然不能一下决心就立即改变情绪,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做到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了,感觉自然也就改变了。

    他的解释是:“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唯一可以改变的方法是开心地坐直身体,并装作很开心的样子说话及行动。”

    你不相信这种方法会有效吗?那你可以一试。先在你的脸上堆起一个大大的真正的微笑,放松肩膀,深吸一口气,再好好地唱首歌。要是不会唱,就吹口哨,吹口哨再不会,就哼唱。很快的,你就会明白威廉·詹姆森的意思——如果你的行为注定是快乐的,你在心理上就不会再留有忧伤、痛苦。

    这点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带来奇迹。

    恩格勒特先生就是这个真理的受益者之一。恩格勒特先生得了猩红热,康复后,却发现自己又得了肾炎。为了医好病,他走访了许多名医,连偏方都试过,但仍未医好。不久,他又得了一种并发症,血压开始上升。医生告诉他,他的血压已上升到214。

    听了医生的话,我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我查了我的保险都还有效,然后向上帝忏悔我以前所犯的各种错误,坐下来很难过地默默沉思。我把全家每个人都弄得不痛快。过了一个星期自怨自艾的日子后,我对自己说:“你简直像个傻瓜!你可能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干嘛不让眼前的日子好过点?”

    我展开眉头,使嘴角上露出笑意,做出轻松的姿态。我得承认开始都是装出来的,不过我一直强迫自己开心。结果不但对我家人有益,更帮助了我自己。

    我发现我的情绪渐渐地在向假装出来的样子靠拢,而且情况越来越好,直到今天——过了我的死期很长时间了,我不但开心、健康、活着,连血压也下降了!我能确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一直想着我快死了的话,一定会像医生预测的那样必死无疑。然而我创造了奇迹。我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我的心态改变了。

    是啊,如果只要过得开心积极,就能救回这个人的生命,我们何必还要为一点芝麻小事去烦躁呢?如果只要过得开心就能创造快乐,又何必让自己及周围的人难过呢?

    我很欣赏威廉·詹姆森的一句话:“……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内心的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我们身上所谓的邪恶改变为对你有帮助的优点。”

    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有一个能使你产生快乐的富有建设性的计划,名字叫做《只为今天》,我认为这种计划非常有效,所以复印了好几千份送给别人。这是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只为今天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如果林肯所说的“只要下定决心,我们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就是来自内心,而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只为今天,我要自然地适应一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调整世界。试着调整一切,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命运。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加强锻炼,珍惜照顾它,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只为今天,我要丰富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绝不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读一些有品味、层次高、耐人寻味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3件事来考验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像威廉·詹姆森所说的那样,只为了锻炼。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庄重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因为,我虽能连续一整天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可能会使我丧失兴趣。

    只为今天,我要定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点该做些什么事,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要定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的缺点。

    只为今天,我要每天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点,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上帝会使我的生命中更加充满希望。

    只为今天,我要无所畏惧。尤其是,我不怕更快乐,我欣赏并享受人生的美好;我不怕失去爱人,相信我爱的人亦爱我。

    与其恨我们的仇人,不如同情、理解他们,并感谢上天没有赐予让我们跟他们一样的人生。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仇人,还不如给他们谅解、帮助、鼓励,祈祷他们能够交好运。

    不要总是心存报复

    有一天晚上,我去黄石公园想观看森林杀手灰熊,我坐在森林对面的露天座位上,旁边坐满了其他跟我有一样想法的观众。骑在马上的森林管理员告诉我们:大灰熊大概能够击倒西方所有的动物,除了美洲野牛及阿拉斯加熊。

    但那天晚上,当灰熊走到森林旅馆丢出的垃圾中去翻找食物时,我却发现有一只小动物——只有一只,那只大灰熊不但让它从森林里出来,并且和它在灯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掌,完全可以一掌就把这只臭鼬毁掉。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它从自己的经验里意识到那样做不合算。

    我也发现了这个道理。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密苏里州的农庄中抓过4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后,我在纽约的街上也碰到过几只两只脚的“臭鼬”。我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得不偿失。

    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给他机会来妨碍我们的睡眠,影响我们的胃口,使我们的血压增高,使我们忧虑,让我们的健康受损。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记住:憎恨根本伤不了对方一根毫毛,相反,却能把自己的日子弄成炼狱。

    有人这样说过:“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着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对自己的伤害绝对比对别人的伤害大得多……”

    这段话听起来像是哪位理想主义者的杰作,其实不然,这段话出自一份由纽约警察局发出的通告上。

    你可能不明白报复为什么能伤害到自己,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报复甚至会损害你的健康。“高血压患者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慨,”《生活》杂志说,“长期的愤怒容易引发持续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

    现在你该明白耶稣所谓“爱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在耶稣说“要原谅他们70个7次”的时候,他是在教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的疾病。

    我的一个朋友因心脏病住进医院后,他的医生给他的唯一忠告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要生气。医生说,心脏衰弱的人,一发脾气就可能送掉性命。

    耶稣在说“爱你的仇人”的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改进我们的外表。我见过,相信你也见过——有一些人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使脸色难看、表情僵硬,不管怎么美容都难以改变。其实,只要他们心中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脸上马上就能生动美丽起来。这种仇视的心理还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圣经》里说:“怀着爱心吃菜,也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也许“爱你的仇人”你很难办到,但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将你自己烧伤。”

    当耶稣要求我们原谅仇人70个7次时,他也在谈生意。举例来说,我桌上正有一封瑞典乌普萨拉的乔治·罗纳先生的来信。几年来,他一直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

    回到瑞典后,由于经济紧张,他急需工作挣钱。因为他能说多种语言,所以他想找一家进出口公司任职文书。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等等。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没长脑子,你听谁说的我们公司需要文书,即使我真的需要,我也不会雇用你,你不但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而且写信的水平也低得很,简直错误连篇。”

    罗纳收到这封回信时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那个人竟然说他不懂瑞典话,真是忍无可忍。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信写完后,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不对呀?没错,我是学过瑞典文,但那并非我的母语,有些错误我可能根本不了解。要是那样的话,我还需要进一步地学习。这个人虽然说话难听,但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想我应该写一封信感谢他提醒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罗纳把刚写好的信撕掉,重新写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书员,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我非常感动。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惭愧,再次向您表示歉意,我会努力学好瑞典文,尽量弥补不足。我真心感谢你给我的提醒。”

    几天后,罗纳收到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面谈。罗纳如约前往,并得到了那份工作。“以柔和驱退愤怒”就是罗纳找到的好方法。

    我们或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才是聪明之举。

    有一次,我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父亲会不会一直怀恨别人。“不会,”他回答,“我父亲才不会浪费时间去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会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前纽约州长威兼·盖伦就是一个这样的聪明人。他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之后,又被一个疯子打了一枪,几乎因此送命。当他躺在医院挣扎求生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每一个人。”

    这样的人是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呢?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作者叔本华认为:生命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像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在叔本华绝望的深处,却大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之心。”

    伯纳·巴洛克曾做过威尔逊、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和杜鲁门6位总统的顾问。有一次我问他会不会因为他的敌人攻击他而感到困扰。“没有一个人能够羞辱我或者干扰我,”他回答说,“我不让他们这样做。”

    没有任何人能侮辱我们或困扰我们——除非我们自己允许。棍子和石头也许能打断我们的骨头,可是言语永远也不能伤害我们,除非我们同意。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总是景仰不怀恨仇敌的人。我常常站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里,仰望那座名叫伊笛丝·卡韦尔的山。这或许是西方最美丽的山了。

    1915年10月12日,一位名叫伊笛丝·卡韦尔的护士在德军行刑队的枪口下慷慨赴死。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的家里收容和看护了很多受伤的法国士兵和英国士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

    在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的时候,她说了两句不朽的话语:“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后来,这两句话刻在了卡韦尔的纪念碑上。4年之后,她的遗体转移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了安葬大典。

    后来,我有机会在伦敦住过一年,并常常到国立肖像画廊对面去看伊迪丝·卡韦尔的那座雕像,同时朗读她那两句不朽的名言:“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原谅和忘记敌视自己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绝对超出我们能力以外的大事,这样我们所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关重要了。因为这样我们就没有时间计较理想之外的事了。

    1918年,密西西比州发生了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有一位黑人教师兼传教士劳伦斯·琼斯即将被处以火刑。我曾拜访过琼斯亲手创办的学校,并向学生作过演说,现在它已成为一所全国有名的学校。但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是很早以前的事。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传着德军将策动黑人叛变的谣言。琼斯被指控策动叛乱,并将被处以火刑。行刑当天,教堂外站满了白人,只听琼斯在教堂内说道:“生命是一场战斗,为了争取生存与成功,黑人们应拿起武器奋战到底。”

    “绞死这个魔鬼!”几个愤怒的白人青年叫喊着冲入教堂,用绳索套上琼斯,把他拖了一英里远,推上绞台,燃起木柴,准备绞死他并焚烧掉他的尸体。这时,有人叫道:“叫他说话,我们要听他说话!”于是琼斯站在绞台上,颈上套着绳索,开始谈他的人生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个性、学位,以及他在教职员中受人欢迎的音乐才能。毕业时,有人请他加入旅馆业,有人愿出资供他去读音乐学院,成为一名音乐家,他都拒绝了。

    让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心中的那个理想。他受到布克·华盛顿的故事的影响,立志去教育他贫困的同胞兄弟。于是他前往美国南方所能找到的最落后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偏僻地方,把他的手表当了165美元,在野外树林里开办了一所学校。

    面对准备处死他的白人们,琼斯深情地讲述着自己的奋斗经过——他教育那些失学的孩子,想将他们训练成有用的农夫、机匠、厨子与家庭主妇。他还告诉面前的这些白人,在他兴学的过程中,谁曾经帮助过他——一些白人曾经送他土地、木材、猪、牛,还有钱,使他不会半途而废。

    听了琼斯如此真诚动人的讲话,特别是他不为自己求情,只为自己的使命求情的举动感化了暴徒们。最后有个老人说:“我相信这年轻人说的是真的,我认得他提到的几个人。他做的不是坏事,是善事,这样的好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才对。”老人开始在人群中传帽子,向那些想吊死琼斯的人募了52美元亲自交给了琼斯。

    事后,有人问琼斯恨不恨那些准备绞死、烧死他的人。他的回答是,他当时忙着诉说比自己更重大的事,以致无暇憎恨。他说:“我没时间争吵,也没时间反悔,没有人能让我恨他们。”

    19个世纪之前的圣哲爱比克泰德告诉我们:种因就会得果,而不管是谁,命运总能让我们为过错付出代价。“归根结底,”爱比克泰德说,“每一个人都会为他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够记住这点的人就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跟任何人争吵,不会辱骂别人、责怪别人、触犯别人、憎恨别人。”

    林肯可能是美国历史上受到责难、怨恨和陷害最多的总统。但是从赫尔顿的《林肯传》中可以看出,林肯却“从来不以他自己的好恶来批判别人。如果有什么任务待做,他不会因为某人是自己的敌人而取消他的工作权利。如果一个以前曾经羞辱过他的人,或者是对他个人有不敬的人,却是某个位置的最佳人选,林肯还是会让他去担任那个职务,就像他会派他的朋友去做这件事一样……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因为某人是他的敌人,或者因为他不喜欢某个人,而解除那个人的职务”。

    林肯曾委任的麦克莱伦、斯坦东和切斯——以前曾批评过他甚至羞辱过他,但他却以宽大的胸怀原谅了他们。林肯说:“没有人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被歌颂,或者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而被废黜。”

    所有的人都受条件、情况、环境、教育、生活习惯和遗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将来也永远是这个样子。

    也许林肯是对的。将你我与我们的敌人换一换,承袭他的生理、心理及情绪的特征,如果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我们可能也会作出跟他们完全一样的事。我们应以印第安人的祈祷词提醒自己:“伟大的神灵!在我穿上别人的鹿皮靴走上两星期路以前,请帮助我不要轻易给别人下任何结论。”

    与其恨我们的仇人,不如同情、理解他们,并感谢上天没有赐予让我们跟他们一样的人生。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仇人,还不如给他们谅解、帮助、鼓励,祈祷他们能够交好运。

    真正的快乐只在于无私的付出,在付出的同时不能存有任何索求感恩的念头,否则就会痛心、乐不起来。

    不要指望他人感激你

    有一次,我在德克萨斯州遇到一个商人,他正为某事而愤怒不已。有人警告我说,只要我“认识他15分钟”,他就一定会谈起那件事。果然如此,这件事已经过去十一个月了,他还是不能忘记。他为34位员工每人发了差不多三百美元圣诞节奖金,共计一万美元,结果他却没有听到一句感谢的话。他抱怨说:“真可笑,我为什么要发奖金给他们。”

    “一个愤怒的人,浑身都是毒。”这是一位圣人说过的话。我衷心同情面前这位浑身是毒的人。他大约60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统计,我们还能活着的年数大约是目前年龄与80岁之间差数的三分之二。这位老兄,如果运气可佳的话还有大概十四、五年的寿命。遗憾的是,他已浪费了有限的余生中将近一整年的时间为过去的事愤恨不已,我实在是很同情他。

    或许,那些员工都是很自私、很卑劣的,也很不讲礼貌,但我希望这位先生除了愤恨与自怜,他大可自问,为什么人家不感激他,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待遇太低、工作时间太长,或是员工认为圣诞奖金是他们应得的一部分。也许他平日里是个吹毛求疵的人,以致别人不敢也不想去感谢他。

    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我也不会比你更了解整个状况。不过,我倒是知道英国约翰逊博士曾说过:“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很难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它。”

    很显然,某个人希望别人感激他的恩德,正犯了一般人共有的毛病,他实在不了解人性。

    如果你使一个人免遭厄运,你会不会期望得到他的感恩呢?你可能会,可是塞缪尔·莱博维茨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名罪犯免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登门道谢,或者寄张圣诞卡来?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对,一个都没有。

    耶稣基督仅用几个小时就让10个人重获行走的功能,但他得到了几个人的感谢呢?只有一个。耶稣基督环顾门徒问“其他9个人在哪里”的时候,他们全跑了,谢也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我想问一问各位:为什么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或者是那位德克萨斯州商人,给了别人一点点小恩小惠,就希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恩呢?

    至于钱财上的帮助,那就更别想啦!查尔斯·舒瓦伯告诉我,曾经有一位银行出纳善自挪用银行基金炒股而血本无归,当时是他帮助这个人把资金补足才免于吃官司的,那么这个人有没有感谢他呢?有,但只是一阵而已,后来这个人竟因为一件小事而与他反目。

    如果你白白送给你的亲戚100万美元,你一定想像他会对你感激不尽吧?安德鲁·卡耐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不过如果安德鲁·卡耐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很吃惊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咒骂他。为什么呢?因为卡耐基只给了他100万美元,而将其他3亿美元的遗产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

    世间就是有许多不平之事,你根本不值得期待风回路转。我们应该像那位最有智慧的罗马帝王库斯·阿列留斯一样学会接受。他在日记中写道:

    “即使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会惊慌或困扰,因为我还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

    这话不是很有道理吗?我们天天埋怨别人忘恩负义,到底是谁的错?假如施恩之前就没指望别人感激,那么,如果我们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就会有一个惊喜。如果没有得到,也不应该难过、烦恼。

    或许,容易忘记别人的恩赐和不容易对他人怀感恩之心皆是人性使然,那么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我认识一位住在纽约的妇人,她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来看望她,致使她整日与孤独为伴。然而,这实在没有什么奇怪的,根本不能怪他们。你去看望她,她会花几个钟头喋喋不休地告诉你,她侄儿小的时候,她是怎么照顾他们的。他们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她甚至几天几夜没合眼,在一旁精心守护着,他们跟她住了许多年,还资助一位侄子读完商业学校,直到结婚。

    这些侄子开始时是经常回来的,但渐渐地就少了,也怕了,怕坐在那里一连几个小时听那些老调、无休无止的埋怨与自怜。当这位妇人发现威逼利诱也没法叫她的侄子们回来看她后,她就开始用最后一招——心脏病发作。

    她是不是真的心脏病发作了呢?当然不是。不过医生也说她的心脏相当神经质,常常心悸。可是医生也束手无策,因为她的问题出在思想上。

    其实,这位妇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得到侄子们的感恩。不过,她大概永远也得不到,因为她认为这是应得的,她向别人要这些。

    像她这样的人,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别人都忘恩负义,因为孤独,因为被人疏忽而生病,他们渴望得到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唯一方式,不是索求,更不是乞求,而是无私的付出,无怨无悔的付出。

    听起来,这好像不太切合实际,很难做到,但这的确就是追求幸福的最好方法,我可以作证,因为我亲眼见到我家庭中发生的状况。

    我的父母乐于助人,我们很穷,所以老是窘于欠债,可即使穷成那样,我父母仍然每年都要从肚皮里挤出一点钱寄给孤独院。那家孤儿院座落在爱荷华州,他们一次也没去过,可能除了收到回信外,也从来没有人感谢过他们。不过他们已有所回报,因为他们享受了帮助那些无助小孩的喜悦,并不希望任何其他报偿。

    每年我因工作而不能回家过圣诞节时都会寄给父母一张支票,让他们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他们很少这样做。当我回家过圣诞时,父亲会告诉我,他们买了煤、日用品送给镇上那些有很多小孩的贫苦妇人。他们送出这些礼物时,也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施予而不求回报的快乐。

    亚里士多德说:“理想人会享受助人的快乐。”我深信我父亲就是这样的理想人。

    真正的快乐只在于无私的付出,在付出的同时不能存有任何索求感恩的念头,否则就会痛心、乐不起来。

    几千年来,大部分为人父母者都怨恨子女不知感恩。

    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喊得最是震憾人心:“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

    这难道是子女的过错?当然不是。如果为人父母者不教育他们,为人子女者又怎么会知道感恩呢?忘恩像是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有如玫瑰,需要精心地照料与滋养。

    子女们不知道感恩能怪谁呢?恐怕只能怪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从来不教导他们向别人表示感谢,又何以期望他们来谢我们?

    我的一个朋友,住在芝加哥。他在一家纸盒厂工作,很辛苦,周薪不过40美元。他娶了一位寡妇,她说服他向别人借了钱送她前夫的两个儿子上大学。他的周薪用来支付所有生活开支和应缴付的欠款。他拼命苦干了4年,从没埋怨过一句。

    有没有人对他表示感谢呢?没有,他太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两个儿子当然也是一样。他们对这位继父从未有过一点点的亏欠之意。

    这到底该怪谁呢?这两个年轻人?难道这位母亲没有错吗?她认为这两个年轻的生命不应该有这种义务的负担,她不要她的儿子由“负债”开始他们的人生。因此她从没想到要说:“你们的继父真是个大好人,他帮你们读完了大学。”相反的,她的态度却是:“噢!那是他的义务。”

    她认为儿子们成长得很健康。实际上,她让他们的心灵有了缺陷,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危险的想法,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义务让他们活下去。这种想法果然危险,她的两个儿子中的一个想向老板“借”点钱,结果被关进了监狱。

    我们一定得记住,子女的一言一行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

    举例来说,我姨妈薇奥拉·亚历山大从来不抱怨儿女不知感恩。我小的时候,姨妈把她母亲接去照料,同时也照料她的婆婆。我现在仍记得两位老人家坐在壁炉前的情景。她们有没有给我姨妈出过难题,找过她的麻烦呢?我想一定有,而且不会少,可从我姨妈的态度上却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她真的爱她们,想让她们安度晚年,享受家人的温馨与甜美。

    除了照料两位老人以外,薇奥拉姨妈自己还有6个子女,但她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在她的思想意识里,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是对的事,也是她乐于做的事。

    薇奥拉姨妈已经孀居了二十几年,她的5位成年子女都愿意接她到他们家去一起住。她的孩子们非常敬佩她,都不想离开她。

    这是出于“感恩”吗?当然不是!这是真爱的表现!这几位子女从孩童时代就生活在慈善的气氛中。现在需要照顾的是他们的妈妈,他们回报同样的爱,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我们不要忘了,要想子女懂得感恩,必须要先成为施恩不图回报的父母。我们的所言所行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诋毁别人的善意,也千万别说:“看看表妹送的圣诞礼物,都是她自己做的,真小气!”这种话我们也许是顺口说的,但是孩子们却会听进去记在心里。因此,我们最好这么说:“为了准备这些圣诞礼物,表妹一定花费了很多时间,她真是个有心人,我们应该写信感谢她。”如此,我们的子女在无意中也就学会养成感恩的习惯了。

    我们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能得到“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上,那些财富远超过阿里巴巴的珍宝。

    想想你所得到的恩惠

    我认识哈洛德很多年了,他曾经是我巡回演讲的经理,住在密苏里州。有一天,他和我在堪萨斯城相遇,他送我到我的农庄。路上,我问他是怎么得到快乐的,他给我讲了一个我永远都忘不了且很有意思的故事。

    我以前常为很多事情而忧虑,可是,1934年春天的某一天,我正走在韦伯镇西道提街,有一幕景象使我以后永远不再感到忧虑。事情发生的前后只有10秒钟,可是在那10秒钟里,使我学到的关于如何生活的事情,比我过去10年里所学到的还要多。

    我在韦伯城经营一家杂货店有两年之久,我不单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债,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还清。我的杂货店刚在前一个礼拜关门,当时我正准备到银行去借点钱,以便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差事。我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在路上走着,完全丧失了斗志和信心。

    突然之间,我看见迎面来了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他坐在一个小小的木头平台上,下面装着从溜冰鞋上拆下来的轮子。他两手各抓着一片木头,撑着地让自己滑过街来。

    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刚把那小小的木头车子翘起来,我们两人眼光遇了个正着,他对我咧嘴笑了笑。“你早先生!早上的天气真好,是不是?”他很开心地说。

    当我站在那里看着他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富有。我有两条腿,我能走路。我对我的自怜感到羞耻。我对自己说,如果一个缺了两条腿的人能做到的事,当然我也能做到。我觉得自己的胸膛已经挺了起来。本来我只是想去银行借100美元,可是现在我有勇气去向他们借200美元。我本来想说我打算到堪萨斯城去试试看能否找份差事,可是现在我能够自信地告诉他们说,我要到堪萨斯去找一份差事。我借到了那笔钱,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于是,我在浴室的镜子上贴上下面这几句话,好让我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能够读到:“我正在为自己没有鞋而难过,忽然遇到一个没有双腿的人,我的难过顿时消失了。”

    在英国的许多教堂里都写有“感恩”这个词。它也应该铭刻在我们的心上。想想所有我们应该感谢的事,并真正去表示感谢。

    英国文学史上最悲观的一位作家是《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史威福特,他为自己的出生感到很难过,所以他在生日那天一定要穿黑衣服,并绝食一天。可是,这位英国文学史上有名的悲观主义者,在他绝望之中,却赞颂开心与快乐能带给人健康的力量。他说:“世界最好的三位医生是节食、安静和快乐。”

    我们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能得到“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上,那些财富远超过阿里巴巴的珍宝。

    你愿意把你的两只眼睛卖1亿美元吗?你愿意把你的两条腿卖多少钱呢?还有你的两只手?你的耳朵?你的家庭?把你所有的资产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绝不会就此卖掉,即使把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三家族所有的黄金都加在一起你也不会卖。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就像叔本华说的:“我们很少想我们已经拥有的,而总是想到我们所没有的。这种倾向实在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幸的事情之一,它所造成的痛苦可能比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疾病要多得多。”

    这一点几乎使住在新泽西州的帕玛先生“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坏脾气的老家伙”,也差点毁了他的家。帕玛先生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我从军中退伍不久,就开始做生意。我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一切进行得很好,但后来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买不到零件和原料。我为可能会被迫放弃我的生意而担心得不得了,我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脾气很坏的家伙。我变得非常尖酸刻薄——当时我自己并不知道,可是现在我才明白。我几乎失去了我快乐的家。

    然而有一天,一位年轻的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对我说:“约翰,你不应该这样,你这副样子好像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有麻烦似的,就算你把店关掉一阵子,等到事情恢复正常之后,再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你有很多值得感激的事,可你却老是在抱怨。我的天啊,我真希望我是你。你看看我,我只有一只手臂,半边脸都伤了,可是我并不抱怨什么。要是你再继续这样啰啰嗦嗦地埋怨下去的话,你不仅会失去你的生意,也会失去你的健康、你的家庭和你的朋友。”

    这些话使我猛然醒了过来,我发现我走上了岔路。我当场就决定必须要改变,重新成为我自己。后来我做到了。

    我的朋友露丝,也是经过一番痛苦的波折才认识到这一点的。我们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写作班上相识的。她给我讲述了她的那个难过的经历:

    那时我是个大忙人,既要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风琴,在城里主持一个演说训练班,还要到另一座城市里讲音乐欣赏,我忙着出席宴会、舞会,没日没夜地奔波于世。直到有一天早上,我完全崩溃了。医生说:“你必须卧床休息一年。”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僵住了:那与废物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去死!我惊恐极了,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么不可饶恕之事要上天如此惩罚我?我哭了好久,怎么也无法接受。不过,我还是遵照医生的话躺在了床上。

    我的邻居来看望我,他叫鲁道夫,是位艺术家。他对我说:“不要以为你躺在床上整整一年是件很糟糕的事,其实你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一年,你在心灵上的成长可以抵得上你过去的几十年。”

    听了他的话,我平静了许多,开始努力建立另一套价值观。我阅读一些启发人心的书。有一天我听到收音机里的播音员说道:“你所表现出来的永远只是你内心世界的反映。”我以前不只一次听过这句话,但唯有这次才真正听到心里去了。

    于是,我开始去想些增强自信的事情。每天早晨一醒过来,我就强迫自己想一遍我所拥有的应该对这一世界充满感激的事:我的身体没有疼痛,我有个可爱的小女儿,我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能听收音机里悦耳的音乐,能吃美味的食物,有无数的好朋友关心我,在我住院期间,医生不得不限制一次只能容许一位来访——而且还有时间限制。

    从降生到现在,我都在过着丰富、活跃的生活,现在我深深地感谢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亚利桑那州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一年。就在那一年,我养成了每天早上先清点一下自己所拥有的幸福这个习惯,并沿用至今。这已成为我最宝贵的财产。我得承认在生命出现危机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活过。

    露丝,我要告诉你,你所受到的教训与200年前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逊所发现的惊人的相似。他说:“能看到每件事情最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这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有必要说明的是,说这句话的人可不是职业性的乐观主义者,事实上,他曾经深受焦虑、饥饿、穷困之苦,正是凭借这句警言终于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作家与评论家。

    罗根·皮尔萨尔·史密斯用很简单的几句话,说了一番大道理。他说:“生活中应该有两个目标:首先,要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然后,在得到之后要能够享受它。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步。”

    有一位名叫波姬·达尔的女人,她写了一本书,叫《我希望能看见》,这是一本谈论以难以置信的勇气生活的很富启发性的书。作者的生存状态艰难到把在厨房水槽洗一次碗,都当作是一次难得的经验。你若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去借,或者到当地书店去买,或者向纽约市第5街60号的麦克米伦出版社直接函购。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几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我只有一只眼睛,”她写道,“而眼睛上还满是斑点,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小部分看东西。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贴近我的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可是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怜悯,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小时候,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游戏,可是她看不见地上所画的任何记号,所以在其他的孩子都回家以后,她就趴在地上,把眼睛贴在地上瞄过去瞄过来。她把她的朋友们所玩的那地方的每一点都牢记在心,所以不久就成为玩游戏的好手了。她在家里看书,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碰到书页上。后来她得到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再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硕士学位。

    她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村子里教书,然后成了南达科他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书,也在很多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在电台主持谈书籍和作者的节目。她说:“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怕会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要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然而在1943年,也就是她52岁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了一次手术,使她的视力比以前扩大了40倍。

    一个崭新的、五彩缤纷的、可爱的世界展现在了她的眼前。她发现,即使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觉得非常开心。“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她写着,“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小小的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

    在水槽的上方有一扇小窗户,从窗口望出去,她看到了白白的积雪,看到了一只“振动着灰黑色的翅膀飞过积雪的麻雀”。

    仅仅看到肥皂泡与麻雀,她就很满意,很欣喜了,于是便有了她那本书的结尾:“亲爱的主,我不禁低语,我们的上帝,真心地感谢你,我感谢你。”

    读了这些话,我们应该感到惭愧。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里,可是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虽然能够填饱肚皮,却不懂得享受。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进行创新。从古至今,所有的艺术都带着创作者自己的特色;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就的你。

    保持自我的本色

    在我着手写这本书时,我收到了一封北卡罗来纳州艾尔山的伊笛丝·阿尔雷德太太寄来的信。她在信中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

    我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我的身体一直很胖,而我的脸更显胖。我有一个很保守的母亲,她认为只有愚蠢的女孩才通过漂亮的衣服展示自己。她总是对我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我的衣服总是宽宽大大、长可及膝。上学后,我从来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愿上体育课。我非常地害羞,觉得我跟其他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我嫁给了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我并没有改变。我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他们希望能改变我的性格,但我却办不到。他们为使我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能令我更退缩到我的壳里去。我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甚至害怕听到门铃声。我知道我是一个失败者,又怕我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我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我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虚假而让人远远避开。事后我会为此而难过好几天。久而久之,不开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使我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我开始想自杀。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几乎自杀的女人呢?阿尔雷德太太说:

    后来,我婆婆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有一天,我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句话在我的耳畔不断轰鸣。在这一刹那间,我突然发现了我苦恼的根源,那就是我一直试图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

    一夜之间我开窍了。我开始保持自我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试着发掘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研究我的优点,研究色彩和服饰的关系,尽量按照我的身材和个性去选购衣服。我开始主动去交朋友,还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开始时很害怕,但每一次发言都会使我增加一点儿勇气。一段时间过后,我终于找到了快乐的感觉,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以自己以前的痛苦生活为镜子,鼓励他们遵循自然,“保持自我本色”。

    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保持自我本色的问题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质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本色、矫揉造作。

    安吉罗·帕屈在幼儿教育方面,曾写过13本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章,他说:“没有人比那些想做其他人——除他自己以外其他的人,更痛苦的了。”

    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在好莱坞尤其流行。山姆·伍德是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说他在启发一些年轻的演员时,所碰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要让他们保持自己的本色。他们都想做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者是三流的克拉克·盖搏。“观众已经很熟悉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他们现在需要点儿新鲜的。”

    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了,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一直都在做房地产业,因此他培养了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只能一事无成。“经验告诉我,”山姆·伍德说,“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不用那些喜欢跟风、模仿他人的演员。”

    我曾请教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罗·伯恩顿,问他前来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曾经和六万多名求职者面谈过,还写过一本名为《谋职的六种方法》的书。他回答说:“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自己的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以诚待人,还给你一些莫明其妙的回答。”这种做法令用人单位很反感,因为没有人要伪君子,就像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一样。

    我知道有一位出生在工薪家庭的女孩就是很辛苦才学到这个教训的。她想当歌星,但相貌不够漂亮——嘴巴太大,还长着暴牙。她第一次在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里公开演唱时,一直想用上唇遮住暴牙,她企图让自己看起来高雅亮丽一些,结果却把自己弄得像个小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她注定要被舞台遗弃。

    幸好当晚在座的一位男士认为她很具演唱潜能,他很直率地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很显然,你一直在掩饰着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很难看?”

    那女孩脸红得像个苹果,不过那个人还是继续说下去:“暴牙并不能说明什么,观众喜欢自然的表露,所以不要试图去掩饰什么,张开嘴就唱,你越不以为然,听众就会越爱你。现在你以为暴牙很难看,也许将来它还会带给你财富和地位呢!”

    凯丝·达莱接受了这位男士的建议,把暴牙的事抛诸脑后。从那以后,她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她激情投入的演唱风格,使她后来成为电影及电台中走红的顶尖歌星。现在,很多新人倒想来模仿她了。

    著名的威廉·詹姆森在谈到那些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能力的人时说:“一般人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跟我们应该做到的比较,我们等于只用了一半;对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能力,我们只使用了很小的一部分。再扩大一点来说,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习惯性地不懂得怎么去利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处心积虑地想成为其他人。要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将来直到永远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

    遗传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形成,取决于父亲的23条染色体和母亲的23条染色体所遗传的是什么。在每一个染色体里可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遗传因子——在某些情况下,每一个遗传因子都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的!人类生命的形成真是一种全人类敬畏的奥妙。

    即使你父母相亲相爱,那么,孕育和你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只有三十亿分之一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使你有三十亿个兄弟姊妹,也可能都跟你完全不一样。我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科学依据的。阿伦·舒因费有一本书叫《遗传与你》,详细介绍了遗传学方面的知识,你若有兴趣不妨借来一阅。

    我是有资格和你谈谈保持自己本色这个问题的,因为我有过代价相当大的痛苦经验。

    很早以前,当我由密苏里州的乡下到纽约去的时候,我进了美国戏剧学院,希望能做一个演员。我当时有一个自以为非常聪明的想法——我要去学当年那些有名的演员怎样演戏,学会他们的优点,然后把每一个人的长处学下来,使我自己成为一个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名演员。

    多么愚蠢!多么荒谬!我居然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模仿别人。最后我才终于明白,我一定得维持自己的本色,我不可能变成任何其他人。

    经过那样惨痛的教训,我仍没有总结经验。后来我又头脑发热地想写一本书,并希望那是所有关于公开演说的书本中最好的一本。在写那本书的时候,我又有了和以前演戏时一样的笨想法。我打算把很多其他作者的观念都“借”过来放在那本书里,使那本书能够包罗万象。

    于是,我去买了十几本著名演说家所写的书,花了很长时间吸收他们的想法,变成我的文章。可是最后我再一次发现我又做了一件傻事,这种把别人的观念整个凑在一起而写成的东西非常做作,非常沉闷,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读下去。所以我把一年的心血都丢进了废纸篓里,重新开始。

    这一回我对自己说:“你一定得维持你自己的本色,不论你的错误有多少,能力多么的有限,你也不可能变成别人。”

    于是,我不再试着做其他所有人的综合体,而是卷起我的袖子来,做了我最先就该做的那件事——我写了一本关于公开演讲的教科书,完全以我自己的经验、观察,以一个演说家和一个演说教师的身份来写。我终于达到了牛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华特·罗里的境界,他说:“我没有办法写一本足以媲美莎士比亚的书,可是我可以写一本由我写成的书。”

    大名鼎鼎的欧文·柏林曾对已故的乔治·格希文有一个“保持自己本色”的劝告,非常经典。柏林和格希文初次见面的时候,柏林已经大大有名;而格希文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作曲家,一个礼拜只赚35美元。柏林很欣赏格希文,就问格希文想不想做他的秘书,薪水大概是他当时收入的3倍。

    “不要接受这份工作,”柏林忠告说,“如果你接受的话,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但如果你坚持继续保持你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听从了这个劝告。后来他慢慢地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查理·卓别林以及其他所有的名人都曾经学到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都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卓别林开始时听从导演的安排一心去模仿当时的一位著名影星,结果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渐渐成功。

    玛丽·马克布莱德也曾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不成功。后来她还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一夜成名,坐上了纽约市播音明星的宝座。

    吉瑞·奥特利一直想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于是他跟别人说自己是纽约人,还学纽约口音,结果只得到了别人的讪笑。直到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他在演艺界最受欢迎牛仔歌手的地位。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进行创新。从古至今,所有的艺术都带着创作者自己的特色;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应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你自己的小乐器。

    爱默生在《自我信赖》中说得好:“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这些都必须是他应该探索求取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我会把威廉·伯利梭的这句话刻在铜版上,挂在每一所学校里:“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真正重要的是,要从你的损失中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聪明人和傻子的区别就在这里”。

    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

    为了取得如何获得快乐的秘方,我曾求教于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金先生。罗伯特说:“我一直按照一个小小的忠告去做,这是已故的西尔斯百货公司董事长朱利亚斯·罗森沃德告诉我的。他说:‘如果你手中有个柠檬,何妨榨杯柠檬汁!’”

    伟大的人物都采取那位芝加哥校长的做法,但是一般人的做法则相去甚远。要是人们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一个柠檬,他就会自暴自弃地说:“我完了!这就是命运。我连一点机会也没有。”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开始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可是,当聪明人拿到一个柠檬的时候,他就会说:“从这次失败之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怎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怎样才能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汁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花了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人类和人们所隐藏的保留能力,最后宣称发现人类最奇妙的特性是“把负变为正的力量”。

    我下面要讲述的这位女士——瑟尔玛·汤普森的经历正好印证了那句话:

    战争时期,为了能够经常与我丈夫团聚,我把家搬到了他驻防的加利福尼亚沙漠陆军基地附近。那实在是个可憎的地方,我简直没见过比那更糟糕的地方。我丈夫出外参加演习时,我就独自一人待在那间小房子里。那里热得像要把人烤焦,就是在仙人掌树阴下,温度也要高达华氏125度。风沙很大,所有我吃的、呼吸的都充满了沙尘!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没有一个可以讲话的对象,哪怕一只小动物也好啊。

    我很悲伤,也很自怜,我写信给父母,说我要崩溃了,准备放弃回家,一分钟也不想再待在这个地狱般的地方了。我父亲的回信只有3行,这几句话常常萦绕在我心中,并改变了我的一生:

    “有两个人隔着铁窗往外望去,

    一个人看到了满地的泥泞,

    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满天的繁星。”

    我一遍一遍地念着这几句话,突然觉得很惭愧。我振作精神,决定找出自己目前处境的有利之处,我要找寻那一片星空。

    我开始去接触当地的居民,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对我很友好,当我对他们的编织与陶艺表现出极大兴趣时,他们会把拒绝卖给游客的心爱之物送给我。我也研究当地的植物,尤其是仙人掌。我试着多认识土拨鼠,我观看沙漠的黄昏,找寻300万年前的贝壳化石。我还了解到,这片沙漠在300万年前竟是海底。

    带来这些惊人改变的是沙漠吗?沙漠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自己。因为我的态度改变了,正是这种改变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既兴奋又刺激。我决定写一本小说,记录我的这段美丽的历程。我终于超越了自我,找到了那片星空。

    “最美好的事往往也是最困难的。”瑟尔玛·汤普森所发现的正是耶稣诞生前500年希腊人发现的真理。

    20世纪的哈里·爱默生·佛斯狄克也告诉我们:“快乐大部分并不是享受,而是胜利。”不错,这种胜利来自于一种成就感,一种得意,也来自于我们能把柠檬榨成柠檬汁。

    我曾造访过佛罗里达州一位快乐的农夫,他甚至把一个毒柠檬做成了甜柠檬汁。这位农夫用多年积攒的钱买下了一片农场,结果令他非常颓丧。那块地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及响尾蛇。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要把那些响尾蛇变成他的资源。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生产响尾蛇肉罐头。

    当我专程去拜访他时,我发现每年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的游客差不多有两万人。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他将响尾蛇的蛇毒取出来,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蛇毒的血清;将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将装着响尾蛇肉的罐头销到了世界各地。我买了一些当地的风景明信片到村中邮局去寄时,发现邮戳盖着“佛罗里达州响尾蛇村”。可见,当地人是多么尊敬这位把毒柠檬做成了甜柠檬汁的先生!

    我在全美各地的旅行中,有幸认识了许多“把负变正”的男人和女人。

    已故的威廉·伯利梭生前曾经这样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真正重要的是要从你的损失中去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聪明人和傻子的区别就在这里。”

    伯利梭曾在一次火车失事中摔断了一条腿。不过还有一个断掉两条腿的人,也把负的转为了正的。他的名字叫本·佛森。我是在佐治亚州大西洋城一家旅馆的电梯里碰到他的。在我踏入电梯的时候,我注意到这个看上去非常开心、两条腿都断了的人。当电梯停在他要去的那层楼时,他和善地问我是否可以让一下路,然后说“让你不方便了”。从始至终,他的脸上都流露出非常快乐的神情。

    我回到房间之后,脑海里始终回荡着那个人的笑容,于是我去找他,请他把他的故事告诉我。

    “事情发生在1929年,”他微笑地告诉我,“我砍了一大堆胡桃木的枝干,准备做我的菜园里豆子的撑架。我把那些胡桃木枝干装在我的福特车上,开车回家。中途,一根树枝滑到车下,卡在车轴上,当时正是在车子急转弯的时候。车子冲出路外,我撞在一棵树上。我的脊椎受了伤,两条腿再也站不起来了。”

    “那一年我才24岁,从那时起我就再没有走过一步路。”

    那么年轻就被判终身坐着轮椅过活。我问他怎么能够这样勇敢地接受这个事实,他说:“我当时也确实难以接受。心中充满了愤恨和难过,每天都在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待遇。可是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我终于发现愤恨除了使我的脾气见长外,什么也没让我做成。我体会到,大家对我那么好,那么有礼貌,所以我至少应该做到一点,对别人也很有礼貌。”

    我问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是否还觉得他所碰到的那次意外是一次很可怕的不幸。“不会了,”他毫不犹豫地说,“相反,我现在还很庆幸有过那一次经历。”

    他告诉我,当他克服了当时的震惊和悔恨之后,就开始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他开始看书,对好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他说,在14年里,他至少读了1400多本书,这些书为他带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使他的生活比以前所想到的更为丰富。他开始聆听很多好音乐,以前让他觉得烦闷的伟大的交响曲,现在都能使他非常的感动。

    更为重要的是,他现在有时间去思想。“有生以来第一次,”他说,“我能让自己仔细地看看这个世界,有了真正的价值观;我开始了解,以往我所追求的事情,大部分实际上一点价值也没有。”

    读书思考的结果,使他对政治有了兴趣。他研究公共问题,坐着轮椅去发表演说。由此他认识了很多人,很多人也认识了他。今天,本·佛森——仍然坐着他的轮椅——做了佐治亚州州务卿。

    我在纽约开办成人教育班时,发现有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上过大学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一种缺陷。而我认识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没有上过大学,因此我知道这一点并没有这么重要。于是我经常给我的学员讲一个有关失学者的故事:

    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每天必须在一家制伞工厂工作10个小时,还要带一些活回家,一直干到晚上11点。

    就是在这种困苦的环境下,他惭惭长大了。有一次他参加教会的戏剧表演,觉得表演非常有趣,于是就开始训练自己在公众场合演说的能力。后来他也因此进入了政界。他当选为纽约州议员时才30岁。对接受这样的重大的责任,他其实还没有准备妥当。他坦白地告诉我,他当时根本就不清楚州议员具体该做哪些工作。他开始研读冗长复杂的法案,这些法案对他来说,就跟天书一样。他被选为森林委员会的一员,可是他从来没有走进过森林,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又被选入银行委员会,可是他连银行账户也没有,因此他十分茫然。他告诉我如果不是不想让母亲失望,不想让母亲知道他的儿子很无能,他早就辞职回家了。绝望中,他决定一天研读16个小时,把自己无知的酸柠檬,作成知识的甜柠檬汁。努力终有回报,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又提升为全国性的政治人物,以至《纽约时报》都尊称他是“纽约最受欢迎的市民”。

    你知道这位杰出人物是谁吗?他就是阿尔·史密斯。

    自阿尔进行自我教育的10年间,他不但成为了纽约州政府的公认活字典,还创造了连任4届纽约州长的纪录。1928年,他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在内的6所著名大学,都曾颁授荣誉学位给这位自小就失学了的人。

    阿尔认真地告诉我说:如果不是我一天勤读16个小时,把我缺失的那些弥补过来,我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之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挑战这种情况。”

    我对那些事业有成者的研究越深入,就越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些会阻碍到他们的缺陷。

    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森所说:“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是的!很可能弥尔顿就是因为瞎了眼,才写出了更好的诗篇;而贝多芬也可能因为聋了,才能作出更好的曲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也许就是因为她的瞎和聋。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的痛苦——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他也许永远不能写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充满悲惨,他们可能也永远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

    开创生命科学的达尔文也说:“如果我不是那么无能,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很显然,他坦诚自己受到过缺陷的刺激。

    就在达尔文降生的那天,另一个生命在美国肯塔基州森林的一个小木屋里诞生了。他也是受到自己缺陷激发而成就了一世伟业。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得到学位,又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他也许绝不可能在他心底深处找出那些在葛底斯堡所发表的不朽演说。也不会有在他第二次政治演说上的所说的那句如诗般的名言——这是美国的统治者所说过的最美也最高贵的话:“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而要善心施与众人……”

    佛斯狄克在其著作中提到:“冰冷的北极风造就了爱斯基摩人,这是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一句俗语。我们谁能相信人们会因为舒适的日子,没有任何困难而觉得快乐?一个自怜的人即使舒服地靠在沙发上,也不会停止自怜。反倒是不计环境优劣的人常能快乐,他们极富个人的责任,从不逃避。我要再重复一遍:顽强的爱斯摩人是冰冷的北极风所造就的。”

    如果我们真的灰心到看不出有任何转机,我们也必须试一试以下两个理由。这两个理由保证我们试了只会更好,不会更坏。

    一个理由是:我们可能成功。

    另一个理由是:即使没有成功,这种为成功而做的努力也会给我们信心,也会驱除消极的想法,代之以积极的思想。它激发创造力,促使我们忙碌,也就没有时间与心情去为那些往事忧虑、悲伤了。

    在一次音乐会上,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尔·布尔的小提琴的A弦突然断了,他面不改色地以剩余的3条弦演奏完全曲。“这就是人生,断了一条弦,你还能以剩余的3条弦继续演奏。”佛斯狄克说。

    这已不是单纯的人生,而是超越生命的凯歌!

    如果我能够做到,我会把威廉·伯利梭的这句话刻在铜版上,挂在每一所学校里:“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真正重要的是,要从你的损失中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聪明人和傻子的区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