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
第75章 我要当状元!
赐同进士出身,狗都不当?
这话出来,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用古怪的眼神看向赵骏。
好家伙,这年头连特奏名都嫌弃,你要知道每年这几个名额,要是落在外面,可不知道多少人抢吗?
还狗都不当。
汴梁城里的狗要是有人的智慧,知道官家要赐特奏名,怕是全都蜂拥云集,把东华门的城门都得挤破掉。
“骏啊。”
赵祯见他一脸不开心的表情,咳嗽两声,说道:“朕其实一直很想问。”
说着他还比划了一下,也对赵骏竖起了中指,十分诧异道:“这个手势朕见你比了很多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这是问候的意思。”
赵骏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属于我们后世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独有的问候文化,一般在表示反对的时候使用。”
“原来如此。”
赵祯就又对赵骏比划了一下中指说道:“那我就反对一下你说的话,赐同进士出身也是进士,并不代表着什么,将来一样出将入相,怎么不行了?”
赵骏就回敬了一个中指道:“别欺负我不懂啊,我学历史的,赐同进士出身官场地位低,升迁慢。清朝曾国藩就因为是同进士出身而相当自卑,同僚用如夫人、同进士嘲讽他他就翻脸。”
“呵呵,这伱就不懂了,在我大宋,特奏名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普通人就算是想要得到也得不到呢,在官场当中虽有些看法,但与普通进士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
赵祯笑着同样继续比划着中指:“而且你没有通过科举取士,自然就只能通过朝廷赐予和门荫入仕,可你户籍里记载父母双亡,除非给你过籍到某位赵姓大员的名下,否则不能门荫,还是只能科举。”
“我读书多,你骗不到我。还莫大荣誉,莫大耻辱还差不多。我以后还想进入官场朝堂,赐同进士出身什么地位我还不知道?到时候处处受制于人。”
赵骏这次换了双手一起比划:“就是门荫也不行,别以为我不知道,宋朝门荫不能当高官,这里所有人都是进士出身,包括老吕。不就是考试吗?让我考中就行了,我要当状元!”
我要当状元?
众人互相对视,然后所有人都捧腹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赵骏太乐了。”
“骏小子,你是在跟我等相戏耍乐吗?”
“赵骏啊。”
晏殊笑得眼泪直流道:“我知道你心高气傲,但你知道十年有多少个状元?”
“十个?”
赵骏试探性问。
“我朝一般两年开一次科举,今年八月秋闱,明年二月省试,三月殿试。有时三年才开一次,因而十年之内,状元人数不过四到五人。”
晏殊笑道:“而这名状元一路走来,需要参加近二十万人的解试,再参加四五千余人的省试,最后再参加一百多人的殿试,层层选拔,可谓是二十万人中出一。你不读书经,又怎么能考得到状元?”
“是啊。”
王曾也笑道:“你有所不知,这特奏名虽然只是第五甲,但也能让无数举子为之癫狂。要知道我大宋两年才取士一次,每次取士不过一百余人,即便是特奏名,也是万里挑一。”
虽然赵骏嫌弃赐同进士出身的身份,但那是因为他站在后世人的角度,觉得赐同进士出身身份太低了,配不上他。
可要是站在宋朝人的视角,即便是同进士出身,那也是光宗耀祖。
原因在于录取率!
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初赵匡胤时期,每年参加乡试的人数高达十多万人,这个数字到仁宗朝已经是二十万,到南宋理宗朝则达到了四十万。
而参加乡试的人多,录取率却低得发指,如北宋徽宗崇宁五年,有十八万人参加乡试,只有2334人通过考试,录取率1.29%。
虽然从举人考到进士的录取率比乡试稍微高一点,几千人里面能进一百多个,但也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因此如果按录取率的话,人大的录取率还真不算什么,清华北大都比不上。
但赵骏依旧是一脸嫌弃,说道:“问题是特奏名在官场的地位也实在是太低了点,不是我瞧不起特奏名,而是我既然要干大事,起点是不是应该更高一些?”
“有我们在,难道还怕你起点不高吗?”
吕夷简笑道。
赵骏摇摇头:“我觉得没吕相公想得那么简单,你们给我安排的身份是父母双亡对吧。”
“是啊。”
“我一个无父无母,没有丝毫背景的普通汴梁人,还是多次考试不中,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入仕者,你们说我在官场的地位有多低?”
“额”
众人互相对视,自古以来门荫入仕和赐同进士出身的在官场鄙视链当中就是最底层。
要是有背景还好,没背景的话那简直就是底层中的底层。
在官场上混确实会被人看不起。
赵骏继续说道:“然后再有官家和宰相撑腰?那第二天整个汴梁的谣言是不是得满天飞了?怕是我是官家的私生子这种话都能被传出去你们信不信?”
“这没那么夸张吧。”
赵祯挠挠头。
他还真不知道汴梁人们百姓的茶余饭后闲聊到底有多恐怖。
赵骏笑道:“不管有没有那么夸张,大抵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希望将来进入官场要有一定的地位,不能处处受制于人。那么拿一个比较高的科举名次,就是我的首要目标。”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如今的官场是存在这样的鄙夷,一甲歧视二甲,二甲歧视三甲,三甲歧视四甲,四甲歧视门荫以及五甲。”
王曾沉声道:“但问题是科举之法决不能变,哪怕你说得再多也必须要经过考试才能入仕!”
赵骏笑道:“不就是考试吗?我们当代学生最不怕的就是考试,当年高考一年有一千多万人,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一样考上了人大。”
“说得轻巧。”
范仲淹忍不住在一旁取笑道:“你会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吗?就算你策论能过,诗词呢?”
“诗词?简单!我抄不就行了?”
赵骏乐道。
开玩笑,北宋的诗词不好抄,我还不能抄南宋的?
再不济明朝、清朝甚至民国都有好诗词,我怕它这个?
范仲淹当时人就麻了,气愤道:“你那是抄的,做不得数!”
“呵呵。”
赵骏笑呵呵地道:“我写出来就是我的,苏轼我记得就是景祐三年出生的,今年才一岁,你要不去找他来跟我对峙,说我抄他的诗词?而且不止是苏轼的,连你们的我都抄。”
晏殊大惊失色:“连我们的你都敢抄?”
赵骏不怀好意地盯着晏殊道:“我记得你最出名的是《浣溪沙》,里面有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知道写了没有。”
晏殊瞪着他怒气冲冲地道:“不好意思,我天圣二年就写出来了。”
赵骏想了想道:“那首《山亭柳·赠歌者》你肯定没写出来,我记得那是你六十岁被贬官的时候写的。”
晏殊震惊道:“那是我将来写的诗词?”
赵骏单手叉腰,用右手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道:“当然,你没写,那就是我的了。我都穿越了,凭什么不让我抄?唐朝李白是诗仙,我把你们的都抄光了,那得是词仙了吧。”
“小兔崽子,你敢!”
晏殊大怒。
文人最爱的是什么?
当然是名。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在宋朝要想扬名,首要就是写词文。
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文是指政治文,比如苏洵那篇著名的《六国论》。
晏殊就是北宋出名的诗词家,最爱写词,把写词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结果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词,赵骏却要抄走,简直是要他的老命。
这事别说是赵骏,就算亲儿子他都想撸起袖子打个半死。
而且不止是他,众人听了也都是大怒。
因为这里的人虽然都有各自利益立场,但有个共同点就是为官清廉,做人比较刚正有君子之风。
所以之前才对于赵骏对日本国的不教而诛,对他的一些阴谋诡计都颇有微词。
简单来说这些人自诩正人君子,不屑于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
现在赵骏摆明了是想靠抄袭作弊。
虽然抄未来还没出现的诗词算不算作弊,或许应该有待商榷。
但对于这些道德精神洁癖的人来说,还是觉得不舒服。
甚至比赵骏指着他们鼻子骂的时候还愤怒。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也是赵骏对他们非常不满意的地方。
儒家思想虽然有不少地方都是积极向上,比如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人尊老爱幼、自强不息。
可有的时候也让人变得教条主义,刻板不知变通。
明明一个高材生摆在这里,还非得让他正大光明地去考试,即便走后门也只能走特奏名。
完全不晓得特奏名将来会对他在官场上的名声和地位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是官场话语权之争,绝对不能妥协。
所以面对众人的迂腐,赵骏就半开玩笑道:“我可是赵家后人,你骂我小兔崽子就是骂太祖。老晏,你完了,你骂太祖皇帝是兔子,是何居心!”
“我”
晏殊当时人就麻了,他从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人。
“好家伙,当着人家的面抄人家的诗词,还反咬一口,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是啊,脸皮太厚了。”
“当初始皇修长城的时候拿他的脸皮去修,何患匈奴南下寇略?”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吕夷简王曾他们一个个也是目瞪口呆,议论纷纷。
这脸皮堪比城墙。
范仲淹也是瞠目结舌,竖起大拇指,无语说道:“你真行,那经义呢?”
“经义很重要吗?”
赵骏问。
“当然重要!”
赵祯毫不犹豫地说。
赵骏摇头道:“经义能做什么?我脑袋里有数理化知识,可以强国。有经济文化军事知识,也可以强国。还能发明创造、改革体制、预知历史,哪一项不比经义重要?南北两宋所有状元加起来,比得过我一根毛吗?”
王曾当初是三元及第,当时就不乐意了,说道:“赵骏,不要胡说,经义自可治国安邦,赵普曰: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你听说过吗?”
“别开玩笑了,《论语》要是有用北宋会灭国吗?历代那么多王朝会灭国吗?”
赵骏立马打脸道:“从汉时开始独尊儒术,结果两千年来封建王朝左右不过三百年寿命,就是因为儒家文化束缚住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那些陈旧的思想;思想文化,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这才是真正的经义!”
“歪理,都是歪理!简直是一派胡言。”
蔡齐拍案而起,他也是状元出身,很不高兴赵骏如此贬低儒家和状元。
“这不是歪理,是事实。”
赵骏摇摇食指:“有的时候你们不得不承认,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你们天天抱着的陈规陋习传统思想完全是愚昧糟粕,严重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使一个国家始终裹足不前。”
“为什么清朝前期中国还是世界第一的水平,结果欧洲短短一二百年的时间就能追赶上来,并且全世界到处殖民呢?”
“就是因为人家的思想没有被束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革命。”
“而儒家思想只会天天教你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让你们言听计从,把全国百姓变为君王的奴才。”
“虽然这确实对皇帝的集权有很大帮助,可社会和思想一旦被固化,那国家就无法进步。”
“宋朝在军事上很拉,但在文化和经济发展十分璀璨。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宋朝基本都得到了完善。”
“唐朝出现的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东汉出现的造纸术帮读书人普及知识,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也广泛应用于航海。”
“然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纸张和印刷术让欧洲文明发展昌盛,你们却被自己束缚住了思想,而不能利用他们走到正途上。”
“人家欧洲也一样有皇帝,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工业革命,你们却完成不了呢?还不是因为儒家糟粕束缚住了人们的思想,把忠君爱国那一套枷锁套在了人们头顶,将阶级固化,人人都无法进步。”
“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被视为奇淫巧技,非儒家思想萌芽就视为文化异端,武人就是不稳定因素,一天天打压这个打压那个,国家怎么发展得起来,军事上怎么威武得起来呢?”
“而我明明可以帮你们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工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官场制度,比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学识,却因为死板的教条而不能入仕为官。”
“所以这不是迂腐是什么?”
说到最后赵骏语气已经是越来越严厉,虽然老赵家是他老祖宗不假,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在历史地位里确实很尴尬,令人感官很差。
科举制度创造出来本身就是为了录取人才,而他们却死抱着教条主义不放,不让人才以高地位入仕,那不是本末倒置吗?
要知道赵骏是学过科举文化的,坚持考进士不想被赐同进士出身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场话语权的问题。
他既然答应了赵祯,要为宋朝出一份力,那自然就必须进入官场。
而赐同进士出身,不仅升迁慢、工资低,在官场鄙视链里也是最底层。
将来跟同级别的同僚,甚至品级比自己低,但考上一二甲,甚至三四甲的人面前,说话都没底气。
比如以后他进衙门,同级的同僚会看不起他,下级官吏容易阳奉阴违,让他像个小媳妇一样处处受制,即便是想有作为,也不一定能行使权力。
人家都不带鸟你。
这就是官场话语权的重要性。
因此基于这几点原因,赵骏并不希望自己在鄙视链的最底层,不谈给个状元,至少也要有个一甲二甲吧。
所以赵骏就希望他们能变通变通,换个思路,比如允许自己抄袭后来的诗词歌赋。
要是这样一直那么死板,赵骏可真就要考虑跑路了。
毕竟他从来都没觉得自己穿越到宋朝之后,就一定要对宋朝这帮君臣服服帖帖。
连这点变通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改革,谈什么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