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问道

江山不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这话问得有些意思了。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成立之,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世界很快便承认了它的合法性。倒不是他们好心,而是他们认为一个有“组织”的中国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就像当年慈禧太后向八国开战但仍在战后获得八国联军的“谅解”一般。

    但无论如何,中华民国已经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家了:它有总统、有国会(虽然更多是形式上的),有占据优势地位的国防军----北洋军、有令四方臣服的政|府。

    即使经过了洪宪皇帝的那出闹剧,继任的黎元洪大总统、段祺瑞总理仍然恢复了北洋政|府的名号。不过原本被袁世凯拧为一根绳的北洋军阀群体,现在逐渐分化为许多散户,直、皖两大派系分裂的局面已经出现。

    考虑到当初各方步调一致的反袁,孙逸仙便有机会在广东另设护法军政|府,蔡锷的云南护国军都在事实上独|立。但是名义上,中华民国仍然是一个国家,大家反的只是老袁称帝而不是另立中|央,这一点中外各方都没有异议。教官的话,有些考校他国家大局的意味。

    张汉卿胸有成竹:“所谓现代国家,无例外地对外表现在独|立外交、司法、海关及领土完整,这一点中国远远不及----弱国无外交,司法未独|立,海关都在英国人掌握中,西南、西北地方中|央政|府的管理都还鞭长莫及。就是北洋军内部,军权也大都集中在各省督理手中。关键时候,中|央想调兵还要看各位督理的脸色,这就是军权并没有完全统一。

    国家对内不能实现政令及军令统一便不能成其为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就像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一样,在东周被称之为国家的期间,有春秋和战国两个大的时代。名义上周天子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但他的话出不了洛邑。现代民国与此异曲同工,它的表现更是有目共睹----从民国成立起,各省便是事实上独|立的军政体系,现在的民国体制既不是联邦,亦不是邦联,亦不是共和,而是由各路军阀凑合起来的集合。单以东北而论,即为中|央政|府所力所不及,但三省亦各有其统属。即以奉省来说,虽然张督是中|央任命的督理,但同样还有冯帮办的二十八师超脱于奉天,俨然呈分庭抗礼之势。

    对外,列强环绕,因为满清政|府的丢土失地,导致国家孱弱。列强更趁机瓜分我国,将来各地必然掀起扶植各方傀儡的热潮。以中国的力量,要杜绝列强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一场大仗必不可少。可是,以中国现在的力量,难矣。

    所以我说,中国当前远不是统一国家,离统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中国有‘全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统一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我坚信。”在公开场合,他一般敬称乃父张作霖为张督。

    中年教官欣赏之色又浓了一层,但是他接着问:“有见地。那你看来,是谁,最终会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任?段总理、徐副总统?还是孙先生的力量?”

    张汉卿心内暗暗吐了口唾沫,这在上时空可是连小学生都懂的常识。他充满自信地说:“徐世昌一系鼠目寸光,段祺瑞一系携洋自重,均难成大业,而孙逸仙先生目前之政策仍处在模糊阶段,尚未能团结中国绝大部分的民众,现阶段都不可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最终由谁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随着局势变化总有曲折,但我相信有德者居之,总会有一个力量应运而生的。只要它能够代表中国的呼声、把握时代的脉博,最终是哪个派别又有什么分别?”

    他却在心里大呼:“你没有想到的是,奉系不久后将在中国政坛占有一席之地,而因为我的存在,能够统一中国的舍我其谁!”只可惜他的大志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要不然首先要被当成疯子----现在的奉系,连门都不知朝哪开。

    中年教官追问说:“所谓孙逸仙政策之模糊是指什么?”

    张汉卿微笑说:“孙逸仙先生是一个富有远见的领袖,但是孤掌难鸣。他为了达成个人的政治目的与意图,不惜在国民党之外另立新灶,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但是中华革命党为了约束党员及控制组织,不但采用帮会秘密结社的方式,还要求党员向孙逸仙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有不同待遇。据说党章里要填写誓约,其中有‘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这样类似黑社会的语言。仅从内部组织上看,这个中华革命党更像一个帮会式的组织,而不像是革命的政|党。笑话!靠宣誓就能够使政治人物做到忠诚,他想得未免有些儿戏了!这是黑社会还是政|党革命?

    难怪黄兴这样的革命元勋都拒绝参加,部分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这个也都很排斥,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都没有加入。这使得他的力量大弱,削减了中华革命党的执政基础----不是说这样做不对,而是现在的中华革命党鱼龙混杂,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一点军事力量的孙先生若想统一中国,还远得很呢。

    不信,西南蔡将军举起反袁大旗了,中华革命党在干什么?只听说在国内组织了几起并不成功的武装起义和暗杀。一共几百人的秘密组织,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吗?看一看近代史上,哪一个革命政体是靠刺杀赢得政权的?

    从诞生之日起,国民党内部就党同伐异:先是宋教仁不明不白的被刺杀了,然后陈其美暗杀郑汝成。前者已成疑案,但按照谁获益谁有疑的观点,我不愿妄自猜测;后者是革命者反抗袁政|府,可以另当别论。但当初革命军攻克南京十天后,陈其美即在沪军都督府内枪杀了拜会其的民军参谋长陶骏保、为了争夺浙江都督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然后袁世凯派贴身卫士袁继良在陈宅刺杀了陈其美。国民党内部杀来杀去,袁世凯却安做大总统,这难道不是个巨大的讽刺吗?”

    这是实情。

    孙逸仙当初拥有的实力确实有限:辛亥革命后大部分的省份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曾经的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至于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当时孙逸仙人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的朋友的餐厅打工度日,对革命事并不知情,所以孙逸仙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

    这使他在国民党内的威望,甚至一度不如黄兴,连号称“中国通”的洋记者、英国《泰晤士报》的资深驻华专刊作者莫理循都在公开的报道中说他是“半中国人”----意即对自己的国家很少了解的人,并痛斥孙逸仙:“革命威望来自吹牛。”

    认为孙文不懂中国国情,在当时不只是袁世凯一人。张謇也曾说:“(孙文)于中国四五千年之疆域、习俗、政权因革损益之递变,因旅外多年,不尽了澈,及各国政治风俗之源流,因日在奔波危难之中,亦未暇加以融会贯通。”

    黎元洪则认为:“世人对孙逸仙有错误的认识…孙逸仙离开中国时间长,与这里的任何势力均无关联。他在国外名气很响,因此他似乎适合这个位置。我从未听说他对革命工作提供过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他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

    而现在的孙逸仙尚在上海,前不久还发表了一篇空洞无力的讨伐袁世凯的文章《讨袁宣言》,正不知路在何方。这个时候的孙逸仙,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已不再是主角,其中难免有中华革命党这个政治上败笔的因素在。也许因此让他幡然悔悟,中华革命党在几年后再次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历史上后来的变化是一回事,前提是没有他张汉卿在。

    中年教官明显黯淡的神情让张汉卿感觉这个人或许与孙逸仙有些渊源,或者至少是同情者或向往者。在派系壁垒明显的时代,这种明显的倾向性是为大多数政权所不见容的。不过以张汉卿的眼界,却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他有些对这个人感兴趣起来。

    明显的,这个人一身正气,远不像典型的一些老兵痞惯有的邋遢与狡黠。军服在肩上部分有一块补丁,且整件衣服显得已有些发白,明显是长期浆洗过的旧制服,不过却仍显得甚是威武。一般地说,在中上层军官中能够仍然保持这么朴素的,立身一定非常严谨。于是张汉卿的好感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