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极品鉴宝王最新章节!
张子健恨恨的从办公室里出来,他似乎明白了,这个女人为什么能坐上总局局长的宝座,太特么的能忽悠,忽悠的张子健简直无话可说,靠,估计这个字最能表达他此刻愤懑的心情。
圆静、花想容和宁立夫看见张子健出来,立刻围过去说道,“子健怎么样?”
“能怎么样?”张子健看了看花想容和圆静,忽然明白了什么,“你们也不是好银!”说完迈步向着外面走去。
圆静和花想容两个相互看了一眼,耸了耸肩膀。
宁立夫皱着眉头,看着张子健背影若有所思。
开着国安局新配给他的帕萨特,尽管档次不高,但也是公车,尤其是油费不花钱,将空调开的足足,然后将车窗打开(可是他忘了,制冷才需要耗油!),顺便将音箱开到最大,而且是重金属哦。
在路过一对情侣,男的看着远去的帕萨特,对着怀中女孩说道,“这傻逼是不是以为自己开着玛莎拉蒂!”
就这样在京城街头绕了一圈又一圈,绕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终于停下来,并不是他想停,主要是不认识路,更何况上午十一点左右进了三环,这不是找死吗?堵在路上无奈的看着行人溜着狗从车边经过。
到了下午一点多,才从三环下来,随便找了一家川渝大酒店的连锁分店,吃了一气盖饭填饱肚子,总算问清楚潘家园到底在哪里。
开着车一路重金属,一路空调,一路劲风,如果不是因为最近查酒驾查得厉害,估计张子健肯定会再拿上一瓶二锅头,一边开车一边喝,体验一下后现代颓废迷离虚幻色彩的境界。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华夏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十几年前,潘家园本是京城一个并不太知名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红火,这里便成了潘家园古玩市场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也使“潘家园”之名家喻户晓。
潘家园位于朝阳西南部,临近劲松小区,解放前只是京城外一个小小的村落,当时被称为潘家窑。
早年间在护城河东边有不少砖窑瓦场,潘家窑是其中的一家,因窑主姓潘,于是窑场以窑主的姓氏而得。
据传这潘窑主是位山东济宁人,年过五旬,原是烧琉璃瓦出身。当初来到这里,他本想开家烧制琉璃瓦的窑场,但烧了几次之后,便不再烧了,因为这里的土质疏松,不宜烧制琉璃瓦,于是改烧小方砖。
当时这一带有七八家砖窑,彼此竞争很激烈,潘窑主初来乍到,又是改行烧砖的,所以生意一直不好。但他不想放弃,因为他看准了这里临近京城,地理位置好。于是他私下里在各个窑场转了几天,回来后就有了主意,一是要提高砖的质量,二是在经营上下工夫。
首先他严格把好每一块砖的烧制环节,绝不偷工减料,所以烧出的砖成色好,光洁度高、硬度很强,不易破碎。
同时在销售上,他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当时卖砖是以“丁”为单位,一“小丁”砖是二百块,一“大丁”砖是八百块,但他在码砖时,一“小丁”要码二百二十块,一“大丁”要码八百五十块——价格上与别的窑场差不多,可数量上却暗自比别人多了一些。
同时又雇了三辆马车,凡买主在十里地之内的,一律免费送砖上门。一些买主在他这里买了几次砖后,就发现他的砖不但质量好,而且数量比别的窑场多,还能免费送货,便经常来他这里买。
不到一年的工夫,潘家窑场就红火起来,并很快出了名,甚至连一二百里地以外的人也慕名来他这里买砖。于是这潘家窑场越开越大,据说最多时有二三百人在这里干活,车进车出的,很是热闹,而另外几家窑场因经营不善便相继关了张。以后在潘家窑场附近形成村落,便依窑场之名,得地名潘家窑。
到了民国后期,这一带的土被用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许多大水坑和洼地,再取土烧砖很是困难,于是潘家窑暂时关闭,不久便迁到了房山一带。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里的水坑和洼地被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几年的时间就出现了一大片居民区,并以“潘家窑”之名而称。
但叫了没有多久,人们就觉得不雅,因为老北京人通常将女支院叫“窑子”,所以就改为“潘家园”,这个“园”字,便是“家园”的意思,并将附近新修的道路称为潘家园路。
后来在修建三环路时,在潘家园东侧修建了一座立交桥,便得名“潘家园桥”。1992年以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淘宝者和游客。
一提起潘家园,人们首先联想的就是捡漏让某人一夜暴富,可这捡漏的背后有多少人“打眼吃药”,却从来没人提起。
这也许就是光看别人吃肉,却看不见他人吃糠吧!
张子健看了看正门处几个黄色醒目大字潘家园旧货市场,心里感叹了一句,这次总算来到了鉴宝类小说主人公心目中的圣地了,会有什么样的奇遇会等着他,小心脏开始不争气的跳起来,我看这次最不济也能弄个元青花吧,张子健心中憧憬着。
周围人熙熙往往,还有不少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也在这里转悠,遇到感兴趣的东西,停下脚步,用不太纯熟的国语问问价格,时不时也蹦出几个京腔京韵的字,表示俺也在京城呆过好长时间,别拿假货忽悠俺。
张子健就这么闲逛着,叫卖声、还有讨价还价声,以及人们的说笑声,充满了整个市场,如果非要让张子健找个词来形容这个地方,那就是热闹,除了这两个字外,还真找不过更贴切的词。
溜溜达达就这么走着,不是有小伙计在店铺门口招呼着,张子健随便找了一家进去,可是过了不到十分钟出来,这家店铺的店主,把一件清光绪仿康熙的粉彩瓷瓶,硬是卖了个天价。
买主还喜滋滋的当成宝贝抱走了,在旁边看的张子健只冒冷汗,我擦,这嘴比黄杏秀还能忽悠。
又转了几家店铺,发现里面一水的现代工艺品,偶然有几件也是清末的东西,价值并不是身高,而且用玻璃罩罩起来当镇店之宝,看的张子健都替他们脸红。
就这样逛了半个多小时,两手还是空空。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见有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从一家店铺出来,脸色看起来很沮丧,张子健随意看了一眼,脸色微微变了一下,扭转身跟在这个男人的后面。
这个男人又走进一家店铺,过了一会儿再次出来,脸上的沮丧更深了一层,张子健路过那家店铺,有个小伙计的讥诮之声传过来,“拿几块破古玉当宝贝来卖,当爷们是棒槌呢!”
这个男人站在一家店门口,踌躇了一会儿,轻轻叹口气慢慢向前走着。
“这位朋友请留步!”张子健喊道。
男人转过头,带着几分疑惑地目光看着张子健。
“呵呵,不要误会,我刚才看见你有古玉,可否让我看看!”张子健笑着说道。
男人听见张子健这么说,眼中反而露出警惕之意,将怀中的包抱得更紧。
“去了那么家店铺,人家都不收,我看看又何妨呢?”张子健笑着说道。
男人听见张子健这么说,脸色放松下来,看了一下左右,旁边正好一家茶馆,“我,我们到那里看好不好?”
张子健笑着点点头。
两个人走进茶馆,张子健注意了一下这个男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普通,都是街边货,甚至可以说寒酸,而且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霉味,不过说话倒是字正腔圆的京城口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