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崛兴

张三又疯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李代桃僵最新章节!

    新调任振武军节度使的王弼,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草原乌槐部首领加勒丞渊上书请求容许他率部南下大青山,以躲避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

    这位出身翰林,刚从东都少尹任上升迁来的节度使,根本不相信风雪严寒的说辞,他坚信这是契丹内讧中的失败者前来避难来了,草原各部之间经常发生内讧,失败者往往南下托庇于朝廷,那些冒功的将帅,则常将主动附归说成是自己强力征讨的结果,以为军功,以得封赏。

    王弼不屑做冒领军功的龌龊事,他深知自己此来振武军的本意,并不是震慑蛮夷,而是蓄养民力,恢复经济。振武军迭经战乱,已经到了山河破碎,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再让武人担当节度使,即便头悬尚方宝剑,也难收他们持强争功之心。

    正因如此,才调他这位文臣来。

    是收留他们为自己所用,还是拒之门外?王弼闭门思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拿定主意,收容他们,让他们居住在大青山北麓,遣使慰问,再送些柴米油盐,以示朝廷的关切,但请加勒丞渊首领体察朝廷的难处,大青山以南刚刚经过平定匪患的战争,百废待兴,百姓尚不安定,就不开门待客了。

    李煦也没奢望能叩关进入振武军腹地,他重金贿赂了前来抚慰的帅府参知,请他务必通融为自己和部属选一块风水宝地以便休养生息,躲过这场大雪灾。参知收下他的金银冒着风雪严寒,在大青山里走了两天三夜,终于替李煦选定了屯扎之所。那是大青山腹地的一块平展的山洼地,便于防守,但若想有所作为却是很难。

    参知将那块名叫大晴川的地方形容为天牢,他是要借地势之利将这匹来自草原的桀骜不驯的野兽圈禁住。

    王弼派去监视参知的副使不仅收了李煦的重金贿赂,还与杨盼春风一度,他完全赞同参知的话,当然他也深知直接的赞同肯定会引起大帅的疑心和不快,他把话说的转弯抹角,明抑实褒,大帅彻底放心了。他嘴上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这些草原上的蛮人万不可掉以轻心,一面却把镇守大晴川通往东受降城的将领王恒调回了帅府。王恒是他的侄儿,二十年来一直跟着他长大。

    时人传言,王恒其实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理由是他长兄病逝后的第三年王恒才出生。至于真伪,则无从考证。

    李煦其实不需要依附王弼也能站稳脚跟,去河东,去天德军,甚至去朔方,都有立足之地,但他还不想那么早宣告自己的回归,时机还不成熟。他还需要顶着加勒丞渊的名头训练一支绝对属于他个人的军队。一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风云回归之日,有实力的他和没实力的他,在旧部们的眼里自不可同日而语。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兵才是草头王。

    想做王者,必须拥有一支绝对属于自己的武装,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旧部身上是危险的。

    选择来振武军,除了看中这位翰林学士出身的王大帅比较容易对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振武军夹在河东和天德军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他却一直未能彻底控制这个地方。欲争夺天下必须得有一块稳固的后方做根据,河东、丰州、振武军三者连成一片,他就有了与各路枭雄一争高下的本钱。

    此外,李煦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他要赶在逐鹿中原前,先扫平草原上的威胁,契丹,主要的是回鹘。必须得让他们记住这样一点,招惹强者是很不明智的,少打他的主意。

    李煦决定亲自进城拜访这位前翰林学士、东都少尹,他带着一封韩五的书信,在东都时,王大帅就经常是付家商社的座上宾。

    相见甚欢,李煦带来了十几车的礼物,皮毛、土产还有金银,王大帅也大开城门,披红挂彩迎候在牙城之外。对这位装束奇特、却能说一口流利汉话的年轻首领,王大帅顿时心生好感。不过这种好感没保持多久,王节帅差点没跟契丹首领动刀子,他好心留契丹人在节度使府歇宿,却没想到这混蛋竟在后堂借着酒劲把他的一个美姬给**了。

    乌槐部首领酒醒后悔恨不迭,为了挽回颜面,他提出迎娶这位侍女,并取出一枚鸽子蛋大小的珍珠作为定情信物。当然不能因为一个婢女而节外生枝,王弼决定让自己的族叔认那女子做义女,改名王岚,出了一份嫁妆将她打发了了事。

    李煦将她带回大晴川后,一连十数日恩**不尽,后来腻了就丢在了一边,不过她头上六夫人的头衔让她可以在大晴川行走自由,她便以慰问之名走遍了整个乌槐部。一个月后她在李煦的亲兵护送下回乡归宁。在节度使府,她仔细地向王弼报告了她在乌槐部的所见所闻。

    王弼听完哈哈大笑,说我无忧矣,这厮是个地地道道的混蛋。跟一个混蛋打交道太松太严,王大帅认为都不是办法,于是又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王大帅决定再试探试探这个混蛋。

    那年的严冬终于过去了,乌槐部挺了过来,但也损失惨重,到了春季大晴川哀鸿遍野,吃没的吃,穿没的穿,好在李煦的手里还有些金银,于是乌槐部的族人隔三差五的到东受降城去采买物品。

    王弼吩咐部属故意制造摩擦,趁机将几个乌槐部族人给抓了起来,理由就是扰乱市场,寻衅滋事。李煦就派人到帅府来恳求放人,王弼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贵部既然归顺我大唐,就应该遵守我大唐的律法,我若偏袒,只怕百姓不服,于我不利于你们只怕也不利吧。回去告诉你们首领,人我不能放,但也不会让他们受委屈,你们就放心吧。

    消息传来,乌槐部群情激奋,一直谴责是唐人故意陷害,一起要求出兵东受降城。李煦就召集八大长老会商,故意不表态,一连三日不能决断。

    第四日晚上王岚侍寝,问他为何忧愁。李煦说:“大帅抓了几个在街上闹事的族人,底下那帮人都嚷着要出兵救人。让人好不心烦。”

    王岚说:“这还了得!既然已经归附大唐,就应该遵守大唐的律法,犯了罪,怎么能不受制裁,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

    李煦抱着她说:“这些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野惯了,如今春天来了,又都嚷着要回草原上去,我迟早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王岚被李煦压在身下,有些喘不过来气,又被他臭烘烘的嘴熏的直犯恶心,忽然她眼珠子一转,说:“我倒有个主意,不知道该不该讲。还是不讲了,免得你又怪我母鸡打鸣。”李煦说:“说来听听。”恳求再三,王岚方才说出自己的计划。

    她说:“我看部落里有些人自持有些勇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若是让他们见识一下大唐的军威,他们一准就老实了。”

    李煦一拍手说:“妙啊。如此一来,看谁还敢说三道四。”他连连说好,王岚心里就跟吃了蜜一样甜,其实这个主意并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她从杨美姐妹们闲聊时听来的。杨美说:“成天打打杀杀,他们也不嫌厌烦?”杨盼说:“他们都以为自己是森林里最强壮的那头熊。”杨目说:“如果让他们跟大唐的勇士比试一场,他们就知道自己的不堪了。你们还记得那位种先生吗?一只手能举起千斤重物,他们谁能敌?”

    杨氏姐妹都曾到过东受降城,对街道上如潮的人流大为吃惊,回来后就不停地述说大唐的美妙和威严。加之王岚不停地在她们耳边吹风,她们现在都成了族里地地道道的亲唐派。凡有人说大唐的不是,她们就立即站出来辩护。

    杨氏姐妹的谈话给了王岚灵感,她想如果能举办一场比武大赛,让乌槐部的族人见识一下大唐的军威,那么他们以后就会老实多了,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她就将自己的计划密报给了王弼。王弼很快复准,要她见机行事。

    李煦说此计可行,就要派王岚回去禀明王弼,恳求他允许这场比试。王岚说:“这是你们男人的事,我不参与。大帅会骂我的。”李煦恳切地说:“又不是让你直接去找大帅,是让你找机会跟夫人说。我是为了万无一失嘛。”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岚觉得自己不好再推辞了,第二天她就带着贴身侍女回了东受降城。她前脚一走,李煦就召集军中所有将士,问:“你们还想不想回到草原上去。”众人齐声回答:“不想。”李煦说:“那就吃饱喝足,准备厮杀。”

    由李煦提议,王弼主导的演武大会于上元节当日在东受降城校军场举行。大会一共有角斗、赛马、射箭三个项目,每场项目比试十二场,合计共三十六场比赛。演武大会辰时擂鼓开始,到夕阳西下结束,总的战绩是乌槐部惨败,唐军大胜。

    在角斗的十二场比赛中,乌槐部只赢了一场,且胜的极为惨烈。

    巡防营统领郑华英被帅府参将余春抠瞎了一只眼后才惨烈胜出,其余的十一个人则无一例外地三招五式就败在唐将的手里。如此结果,当然与李煦有意隐藏实力有关,但李煦也合算过,即便是全力以赴,胜面也不大。王弼手下良将如云,乌槐部的步军实力与唐军相比的确还不在一个层次上。

    角斗近乎完败后,赛马则是彻头彻尾的完败。这一次,李煦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全力以赴,乌槐部精英尽出,由八大长老中最善赛马的赫尔笔力亲临现场指挥,结果还是十二场全败。若说角斗失败,乌槐人还有些说辞,比如他们抱怨首领只让唐人武士上,族里的年轻小伙们急红了眼也捞不到上场的机会。而且角斗完全是按照唐人的规则,族人不熟悉规则,要不频频犯规,要不束手束脚,这才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失败。

    但赛马的规则却是对乌槐部十分有利的,这一点赫尔笔力自己也承认。

    赛马惨败后,即使最好斗的乌槐部族人也承认,首领在处理与大唐关系中的软弱的确如他自己所说的是形势所逼。没法子呀,跟唐军的实力实在差距太大了。

    乌槐部族人沉寂之后,由刘璞领衔的射箭队,总算为乌槐部挽回了一点颜面,十二场比赛中,乌槐部赢了七场,堪堪压了对手一头。

    至此,演武大会圆满结束,王弼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他拉着李煦的手,共同步入宴会厅,与乌槐部首领大醉一场。

    李煦在东受降城一连住了三天,除了每天晚上王弼的宴请必须到场外,其他时候他可以在城中任意行走。王弼给他派了两个向导,除了陪他吃喝玩乐,自然也担负着监视之责。但李煦发现,这两个人陪吃喝倒是十分卖力,做起正经事(监视)来却十分马虎。他因此就断定,王弼并没有给他们下过严令,他对自己是彻底放心了。

    在离开东受降城时李煦直白地向王弼表达了要为大唐皇帝效劳的意思,同时也希望能在大唐的朝廷中谋个一官半职。王弼当即表示:凡诚心归附者,我圣主必十分优待。

    王弼说到做到,仅仅一个月后,他就为李煦拿到了一个中郎将的头衔,印绶官袍盔甲一应俱全,还有一柄锻造的十分精巧的唐大刀。但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实惠。李煦似乎倒并不介意,反而备了丰厚礼品入东受降城答谢,王弼照例留宴。席间李煦借着酒劲提出:我既然已经是大唐的中郎将,似乎不应该再呆在大晴川,我的部属需要一块草地放牧牛羊,部族里的女人需要牛羊奶水的滋养,以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请大帅另择一块地方让我驻扎吧。

    王弼早料到他迟早会有这一出,这个年轻人说傻也傻,说呆也呆,说不傻也不傻,说机灵也机灵,他总是能做出一点让你意想不到的事。

    王弼说:“你们就去大同川驻扎吧,那儿水草丰美,虽然偶尔有草原流匪骚扰。不过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应付的来。”

    李煦说:“如果应付不来我就退入关内,寻求大帅的庇护。大帅肯收容我们吗?”

    王弼说:“你们是大唐的子民,受了外人的欺负,我自然有保护之责。”

    李煦回到大晴川后就把这件事跟穆坤、臧龙、肖世展、刘璞、郑华英等人说了,肖世展、刘璞、郑华英等人听了不免都有些气馁,说这个王弼真是个老狐狸,让我们去大同川为他看守大门,他倒落个自在。

    众人骂骂咧咧的,唯有穆坤一直不说话,李煦就问他:“军师怎么看呢。”

    穆坤说:“此地有利有弊,就看大帅怎么想了。若一心守成,则此地三面受敌,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地方。若是怀着一颗进取之心,则大同川北可进草原,西可攻略阴山,南则可进取丰州三城。是个四通八达的好地方。”

    李煦说:“处此大争之世,守成便是坐等灭亡,唯进取方可觅一线生机。身处四战之地,须得时时警惕、处处留心,常怀警醒之心,人才能越来越强。否则,呆在大晴川这个地方只能坐以待毙。”

    臧龙说:“只怕那些蛮人不肯同意。”

    刘璞笑道:“一帮半人半兽的蛮人只知道厮杀,他们能懂什么?”

    肖世展说:“若是心怀进取,把妇孺老弱都带着,只怕是累赘,不如将他们留在大晴川,将来也是个退路。”

    李煦又问穆坤怎么看,穆坤先是沉吟不决,被逼无奈就说这么做有利有弊。刘璞不耐烦他这么耍滑头,就说:“退路我看倒是无所谓,不过能把妇孺老弱甩掉,也是件好事,那样咱们就轻松了。”臧龙见李煦迟迟不表态,就附和着刘璞说:“我看这样也挺好。”郑华英也附和说好。

    众人都望着李煦,等着他裁决。

    李煦喝了口奶茶,说:“若是把他们留在大晴川,我们该分兵多少来守护他们?我们兵力本就不足,若再分兵还谈何进取?古有韩信背水一战成就千古佳话,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古训。若是只想混口饭吃,我看待在大晴川也挺好,或者干脆就投效唐军。可是我们又不愿这么做。那么只有一条路:置之死地而后生。把妇孺老幼带在身边,就断了自己的后路,从此只能进取不能退缩。因为我们无路可退。”

    李煦顿了顿,又说:“是做英雄,成就一番事业,千年之后仍然留名;还是做个平凡人,顾一家温饱,混一世安稳。我李煦要做英雄,但我也尊重诸位的选择。人生草草不足百年,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有主见,我绝不强求。愿意来的,我欢迎,不愿意留下来的,我奉送盘缠,绝不亏待。”

    刘璞说:“大哥,你这是说什么嘛,咱们是磕过头的把兄弟,生死与共的。”

    李煦把手一摆,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我不要诸位兄弟现在就做出抉择。我今日即拔本部营迁往大同川,诸位愿意来,即请拔营跟来。不愿意来,你我兄弟缘尽就此别过。虽不能一处共事,青山在,水长流,今生今世永远是兄弟。”

    李煦说过这话之后,便不复再言。

    穆坤道:“诸位兄弟一定还没有收拾营帐,即便明日要追随大哥同去,也该收拾一下吧,我看三五天时间还是要的。大哥把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诸位兄弟还是回去各自想想吧。青山在,水长流。千年之后,还是兄弟。”

    穆坤说完向李煦施礼,第一个退出营帐去。臧龙、肖世展也先后离去。刘璞临走时对李煦嚷道:“大哥,我是跟定你了,我这就回去收拾家伙去。”

    最后只剩下郑华英没走,李煦问:“你为什么不走?”

    郑华英说:“我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东西可以收拾。你走,我跟着你走就是了。”

    李煦说:“你既然不走,就陪我喝杯酒。只是,你瞎了只眼还能喝吗?”

    郑华英笑道:“我只是瞎了只眼,又不是烂了嘴和喉咙,当然能喝。”

    这一场酒一直喝到第二天天蒙蒙亮,李煦起身说:“我们该走了。”郑华英说:“你说的如此伤感,是担心有人不来吗?依我看,来是缘分,不来是没缘分。没缘分,来又如何,不来又如何?”

    李煦大笑道:“你虽瞎了一只眼,倒是比我想的开些。”

    李煦率本部营于第三日下午到达大同川草原,在川南选了处水草丰美的河湾阜地扎下营寨。郑华英、刘璞、穆洪、东方文,东方武当天就跟着来了,慕容度第四日上午赶来,方想、葛敬第五日晨赶到。第六日无人来。第七日晨葛彤、张十三赶来,到了黄昏时肖世展也来了,带了几车好酒,对众人说:“你们只顾着走路,不知道买酒,到这来喝水不成。”当夜众人大醉而归。

    第八日无人来。

    第九日无人来。

    ……

    到了第十日,李煦一个人自晨光初露时即在营门口等,一直等到满天星斗,也没能等到一个人。

    他站起身来,拔出匕首掷在地上,说:“匕首以外的不再是我兄弟。”

    ……

    二日,李煦与八大长老、十四营主、郑华英、肖世展、刘璞会议,点选各营共有三千七百八十九人。男少女多。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能跨马征战的九百九十八人,不能跨马能执弓拉箭的二百三十人,不能拉弓能带刀的四百四十人。

    李煦将千名武士分作前后左右四营,前营,右营实设,各有武士四百五十人,前营统领刘璞,右营统领大月洱,左营、后营虚设,有旗帜,有统领,无兵卒。后营统领肖世展,左营统领郑华英。

    又设羽射营,选男女弓箭手两百人,羽射营直属首领统领,设副统领一员统带。慕容度为副统领。再选带刀男女编成一营,称作内军营,环护金帐、银帐。由赫尔笔力之子闵众做统领,穆洪为副统领。又选步、骑、弓娴熟青年勇士百人为教导营,任郑华英为统领、东方武为副统领。教导营担护金帐、银帐守护之责,平日教导子弟,临战则一分为二,一部留守护卫金帐和银帐,一部分散于各营参战,既是主力,又是督导队。

    除教导营、羽射营外,各营武士父母妻子皆归属各营统领管辖,平日放牧耕作,闲时练兵,战时随统领出战。李煦又颁布战时纪律十三条,称为《战时令》,用于规范作战时的纪律,各营统领对《战时令》拥有相当程度的解释权。

    诸营之上,设两帐,金帐为首领及妻妾居住办公之所,银帐为八大长老居住办公之所。金帐外设六小帐,称之为厅,为首领辅弼各臣办理公务场所。

    张十三坐镇刑狱厅;

    葛彤坐营造厅;

    方想坐知客厅;

    葛敬坐米粮厅;

    东方文坐侍卫厅;

    军师厅暂空缺无人。

    一个族群从萌兴到崛起到称霸一方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恐怕连最鸿学的博士也难给予令人满意的回答。实际上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李煦告诉部众们,从今日在大同川立寨起到横扫阴山南北称霸大青山,我们只需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一年后他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这一年时间里,乌槐部的骑兵由不足千人急剧扩展到六万人。部族人口则由三千增加到十万人以上。实际数字有多少,连身为大统领的李煦自己也弄不清楚。

    立寨之初的各营都在急剧扩张。前营已经拥有控弦之士一万两千人,俘虏的奴隶和投效来的生口不计其数。刘璞抢人抢地盘都抢红了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营里有多少人,他唯一清楚的是自己在这大半年时间里纳了七十三个侍妾。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沉迷于酒色。实际上他纳的许多侍妾,他既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也没有跟她们洞房,他看到合意的女子就让侍从带回寝帐去,回头一忙就给忘了。

    这一年他攻破散落在大同川南北的鬼城一百二十三座,他的七十三房侍妾看似人多,实际上一座城还摊不上一个。

    一次他邀请李煦去喝酒,全营将领都在。李煦当众问他前营有多少人时,他磕磕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惹得众将哈哈大笑。李煦说:“为将者不知兵,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还有脸笑?”一句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

    李煦对他说:“给你三天时间,给我编制一份名册出来。否则,你就给我放马去。”说完拂袖离席。刘璞跟在后面蘑菇,说:“三天时间,也太少了吧。”李煦说:“两天时间。”刘璞的嘴张的更大了。李煦说:“要不就一天也行。”刘璞赶忙打躬说道:“三天,就三天,我一定搞的清清楚楚。”然后他冲着众将领嚷道:“还喝酒!你们的户口都搞清楚了吗?”众将一听,瞬间席散。

    右营统领大月洱倒是知道自己部属有多少人,但他对待部属和生口的行径甚为李煦所不满。这一年中,大月洱攻破了十八座鬼城,俘虏了两万唐人,这些人多数从汉地迁徙而来,风俗还保持着汉地的风俗。大月洱对待他们横加歧视,罚他们做最苦最累的活,给最少的食物,让他们住最又脏又臭的马棚。让他们男女分营居住,每次打胜仗归来,有功将士都会获得他的恩许,到女营中任选一女子交合取乐。

    而在平时,女营就是他的**,所有女子不论老小美丑,都是他的碟中小菜。

    李煦把他叫过来,问他为什么对唐人如此凶狠?他笑着说:“这些人不是真正的唐人,他们完全没有唐人的勇武和文明,他们是一群既懦弱又无能的杂种。”

    李煦问:“依你看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

    大月洱说:“上马能打仗,能放牧牛羊,能生育婴儿,能制造弓箭和锋利的刀。”

    李煦说:“会做马靴、马鞍,会打马镫、马掌,会缝帐篷的人就没有用吗?”

    大月洱说:“那当然也是有用的。”

    李煦说:“他们不会做这些吗?”

    大月洱无言以对,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的生口们做这些确实比自己的族人做的好。

    然后李煦又问他:“知道我们现在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什么吗?草地?牛羊?还是生口?”大月洱咧嘴笑道:“是生口。”

    李煦说:“错!是人,不是生口!把生口当做你的兄弟,他们就会像兄弟一样扶持你,把他们当做奴隶,他们就会怨恨你,背叛你,杀害你。人总有走背运的时候,那个时候生口会反叛你,只有你的兄弟才会挺身救你。”

    大月洱不满地说:“可他们是我的生口,生口怎么能与主人平起平坐,这是不容许的,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大月洱听不进李煦的劝告,许多人就劝李煦解除他的职务。李煦说:“他就像一个小马驹,还不知道世道的险恶,让他碰碰壁吧。”

    大月洱很快就尝到了恶果。在一次袭击铁勒部的战斗中,他中了铁勒人的埋伏,身陷绝境。危急时刻,自己最信任的卫队——沙陀骑兵队——临阵倒戈。沙陀骑兵队的首领就是他的生口,一个桀骜不驯的沙陀勇士。大月洱曾经用皮鞭让他屈服效忠,但现在他认为最值得信任的人,却将他捆绑起来出卖给了自己的敌人。

    铁勒人将他赤条条的绑在木桩上,丢弃在荒野,让草原上成群的蚊蝇来决定他的生死。大月洱被蚊蝇折磨的奄奄一息时,天降大雨,他捡了一条性命。

    李煦派遣方想出使铁勒部,用了一千头牛羊和成车的金银将他赎了回来。

    李煦以失军之罪将他革职贬为士卒,先让他在马棚里和生口们一起服苦役,然后让他在前营服役,他跟刘璞出外打了半年仗。终于明白了李煦当初给他讲的那番话的意思。他**上背,背着一束荆条,跪在李煦帐外,说:“我今日来负荆请罪,请大统领继续信任我。”

    李煦隔着门帘问他:“这些天你都悟到了些什么?”

    大月洱说:“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我要以兄弟之义待我的部属,辅助大统领开创大业。”

    李煦见他真心悔悟就重新将他任命为右营统帅。让他把一盘散沙的右营打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铁拳。

    经过一年多的充实原来只是虚设的左营、后营现在也是兵强马壮。

    后营肖世展现在拥有骑兵五千,他治军严谨,能与部属同甘共苦,这一年夺占十二座鬼城。左营统领郑华英则拥有攻城兵四千人,攻城兵如果单独作战,实力弱小,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骑兵。在无遮无挡的草原上,一支行动缓慢,又无骑兵屏障的步军队伍,无疑是那些来去如风的骑兵们的练习靶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攻破敌人坚固的城墙。郑华英已经成为草原上赫赫有名的攻城高手。

    为此他们装备着强大的攻城锤和破城锥。并且拥有了一支近千人的长弓手,长弓手们在攻城前发生的铺天盖地的火箭,让守城者胆颤心惊。许多时候,当兄弟营围住孤城,切断守城者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后,只要长弓手们一现身,守城者们就主动出降。而这个时候,那些笨重的攻城锤、破城锥可能还在百里之外。

    李煦让郑华英再训练一支千人铁甲盾牌兵,用于在城墙上裂开缺口时,逼抢夺城。铁甲盾牌兵身着重甲,一手携带铁盾,一手持刀斧,他们排演各种阵法,目标是即使遇到草原上最强大的弓箭手也有把握取得胜利。

    草原上的优秀弓箭手如同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但能对这支铁甲盾牌兵产生实质威胁的只有天狼军。因为迄今为止,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唯一没有跟乌槐部交过手的只有他们了。其他部族的骑射手们,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跟铁甲盾牌兵正面遭遇。

    虽然李煦和郑华英都信心满满地要将铁甲盾牌兵锻造成一支攻无不克的神兵利器,但他们心里其实也都清楚,如果他们真的不幸遭遇同等数量的骑射手,下场一定惨不忍睹。他只能小心地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如果不幸真的发生了,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那至少说明护卫他们的各营骑兵已经损失殆尽。果真如此,死何足惜?

    至于羽射营,它本来就是一支防卫力量,防卫的对象有两个:外敌和潜在的叛乱者。因此在各营势力急速膨胀时,羽射营的力量也必须迅速增强,如此才能达到内外平衡,以内制外的防卫目的。

    李煦颁布了一条法令:每年年中,羽射营有权从各营挑选羽射手一次,各营统领不得以任何理由抗命。这一法令不折不扣地得到了执行,对胆敢抗命者,一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不过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李煦同时给予了统领们十次驳回权,即如果羽射营不幸挑中的正是统领最喜爱的将领,那么统领有十次机会驳回。

    除此之外,侍卫大统领的羽射手的数量也翻了两番,由原来的两百名男女弓箭手,增加到了八百人,分成左右四个队,男左女右,男女各半。男女羽射手若成婚有子嗣,则女射手退役,编入内军营,男射手继续服役。

    在慕容度的悉心**下,羽射手们除了弓箭射的好,使用刀枪的技术也在迅速提高,步战能力至少不亚于内军营,而骑射能力甚至强过同等数量的其他各营。

    这样的一支卫队,对付个别的叛乱者绰绰有余,但要是整营的士卒发生叛乱,他们所能起的作用无非是稍作抵抗,然后迅速溃败。李煦得以控制整个部族的不二法宝,其实还是内军营。内军营兵员数量在这一年内扩张了十倍,但战斗力并未得到质的提高。

    做为统领,闵众忠诚足够,勇悍有余,但统帅能力不足。穆洪身为副统领,忠诚有余,勇力一般,能力似乎比闵众还要差点。不过只要两个统领忠于自己,他们手里的士卒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还是足够了。

    教导营的规模有所扩大,但出于质量的考虑,其实力已经远远落在其他各营后面。身担两营的郑华英在实掌左营后,分身无术,统领职责很多时候就落在了东方武的身上,而东方武作为侍卫是合格的,作为教导营的副统领,他还欠些火候。这给李煦一个机会,使得他有机会亲自对教导营指手画脚了,这种指手画脚如果只是出于兴趣,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作为职责,就如同山一般的沉重了。

    对于一个迅速膨胀起来、成员异常复杂的团体,要想保证它不崩溃,光靠大饼、大刀是不行的。大饼只会无限地撑大它的胃口,总有一天你将无法满足它。那个时候它或者突然崩溃,或者无情地抛弃你,甚或反噬。而靠大刀,能镇的住一时,却仍难保长久。必须在这头怪物梦醒之前,找到拴住它的绳子。这些从各营挑拣出来的精英,就是那根绳上的一股股丝线,得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拧成一股绳,套在这头怪物的脖子上。

    这迫使李煦不得不改变初衷派人去阴山,去寻觅当年焚烧校舍逃入阴山为寇的丰州经济、武备两学堂的师生。

    那曾经是一段美好的梦,现在续起来,还能感受当初的美好吗?李煦想或许开始的时候能感受到一丝怀旧的甜蜜,但随即而来的就将是无尽的痛苦。而且这样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向世人宣告:我,李煦,又回来了!

    若在一年前,李煦是绝不敢有这种念头的,那时候他心力憔悴,兵疲马弱,恨不得避开所有的熟人,让自己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孤独地过完余生。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他有十万部众,控弦之士六万余。虽然这个庞然大物还未经打磨,有些粗鲁难制。但李煦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条新生之路。这条路虽然前途艰险,但自己有信心继续走下去,走出一个虎虎生威,走出一个光明盛世。

    我已经归来!我是草原之王,我怕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