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逢千抽一

蜀山几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诗圣之大宋股王最新章节!

    马车一路由旧唐门进入内城。内城离宫城还有一段路程,只见内城戒备森严,不时有殿前司护卫往来巡视,再远处还有九城兵马司的马队驻守。

    来到宫城宣德门门口,有守卫过来核验。江恩是知事郎,皇上御口亲封宫内行走,尚小婷是八王爷姨妹,也经常入宫玩耍,所以守卫见是他二人,并未阻拦。只是宫城内马车不能行走,二人下了马车,由宫城内小太监领着,来到文德殿。

    小太监进内通报,不多时,值守太监过来领二人入内见驾。

    赵祯刚批了一下午折子,才用罢晚膳,听小太监禀告知事郎求见,就立刻召见,看来也是在等江恩。

    江恩和尚小婷进到书房,江恩偷眼一看,这书房比五个总统套房还大,一间连一间,一间套一间,真是富贵莫过帝王家。

    来到最里间,一眼瞅见赵祯端坐在一张巨大的石面台案后,正看着二人。二人连忙跪倒给赵祯请安,“臣知事郎江恩、尚小婷见过万岁,给万岁爷请安!”说罢跪地磕头。

    “平身,赐座!”旁边小太监搬过锦凳,二人坐下。

    “知事郎,朕封你以后‘见官不拜’,见朕么、若不是在朝堂之上,也无需跪拜。”赵祯对江恩道,“免了那些无用的俗礼。”

    尚小婷惊讶地看着江恩,心道这皇上怎么老是对江恩与众不同,之前封的“知事郎”官名没听说过,现在封的“见官不拜”,也没听说过。

    江恩“嘻嘻”一笑,站起身对赵祯一揖:“如此就谢过皇上了。”赵祯摆摆手,示意江恩坐下。

    “知事郎,听说你还是诗坛圣手,这几日开封城都传遍了你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看你作诗一点也不比博弈、计算差啊!”

    “圣上谬赞,惭愧之至,那只是旧日山中无聊之作,不值一提。”

    “难得你主动进宫,不只是来看我的吧?”赵祯问道。

    “我主圣明,竟然还未等我开口,就已猜到臣下的来意。”

    尚小婷白了江恩一眼,心道真没看出来,江恩这拍马屁功夫也不比作诗差。

    “为了何事,说罢。”赵祯似乎很受用。还是那句话,人人都爱恭维奉承,皇帝也不能免俗。

    “听说江南西路水灾肆虐,三州十八县的晚稻颗粒无收,许多百姓房屋被毁,急需筹集银两救助受灾百姓。微臣愿尽绵薄之力,替陛下分忧。”

    “哦?”一听江恩说到筹集银两,赵祯眼睛亮了起来。这几天为了赈灾银的事,弄得一筹莫展,无奈叫太监去指点杨恩泰找江恩,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应。

    想到江恩既然进宫,定是有了解决办法,赵祯顿时来了兴致。

    “爱卿有何主张,慢慢说来我听。”

    “我大宋人杰地灵、富甲天下,每年岁收银钱巨万,区区三十万两赈灾银本不在话下,只是府库一时周转不灵,才致圣上添忧。但若时日往后延上一年,便是支出六十万两也自绰绰有余。”

    “爱卿所言不错,只是救灾如救火,一刻也延误不得。如何能将时日往后延一年?难道又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赵祯问道。

    “正是如此,如果筹借三十万两应对眼前急需,一年后加一成利息,本利归还,此事就不是难事了。”

    赵祯点点头:“这当然可以渡过难关,莫说加一成,就是加两成也无不可。但上哪筹借这三十万两?”

    江恩道:“一人当然凑不齐这些银两,但若十人、百人,每人凑一些,想来也不难。文武百官之中许多忠君爱国之士,何不让众人筹措?”

    “这……”,赵祯一时语结。这事不是没想过,但是一国之君向臣下借银子,闻所未闻。如果传出去,皇家颜面何在!

    江恩“嘻嘻”一笑,“圣上,微臣近来一直思索做什么生意,想来想去,想到了一桩没人做过的生意。”

    赵祯正在沉思,江恩说了半天还是没解决赈灾银一事,若是能开口向臣子借银子,自己就不至于这么为难了!自己可不愿背负以势压人的昏君的骂名,再说这个人也丢不起……

    见江恩转了话题,提到生意,就顺口问道:“什么生意?”

    “微臣想个主意,发行一种银钞,比如一张一千两的银钞,如果有人愿意拿一千两的银票来买我一千两的银钞,一年后,凭银钞可得一成利。”

    “这是好事啊,手里有银票的,一年后可以多得一成。”赵祯道。

    略一思忖,赵祯道:“知事郎,莫非……?”

    江恩点头道:“我主圣明,微臣想发行三十万两银钞。”

    赵祯明白了,江恩这么做,等于是以江恩名义筹借赈灾银,避免了自己出面的尴尬。

    赵祯立刻来了精神:“江爱卿,既如此,却要朕如何帮你?”

    “小子人微言轻,便是印出这三十万两银钞,只怕是无人来买。还需要圣上从中相助,让百官每人或三千、或五千购买。因这是本朝开天辟地第一次的事,若无圣上发话,只怕没人相信。等这批银钞到期后,若果真能兑现,以后发行银钞,自然就有人买了。”

    “到时候莫说三十万两,便是六十万两,我想这开封城是四方繁华之地,我也能筹措出来。”

    赵祯是聪明绝顶的皇帝,历史上也是颇有一番作为的,一听就明白这其中的巨大好处。果真如此,以后便是筹措再多银两,也可以让江恩立马办妥。

    “好,此事不难,你将银钞印好,我在朝中直接发给众位卿家。一年可得一成的利,这是送钱,我看哪个敢不要!”

    江恩一听,这皇帝够狠,要是在二十一世纪能这么卖基金,睡觉都能笑醒。

    “只是……南昌府的赈济银至今尚无着落,让朕很是忧心。”赵祯拿话点江恩。

    “圣上请放宽心,我这第一批银钞筹得的银两,立即送往户部拿去赈灾,我也只收一成利,不亏就行!”

    赵祯一听大喜,困扰好几天的赈灾银问题就这么解决了。不过想了一想问江恩道:“一成利都给了别人,对你又有何益?”

    “嘿嘿,这就是我方才要与圣上所说的生意。银钞发过之后,有人等不及一年后兑现的,也可在我茗香楼折算现银,比如一千两的银钞,要是等银钱使用,愿意九百九十两现银出手,或许有人愿意买呢?”

    “要是等到明年,只差一两个月就能兑一成利,但是等不及,愿意一千五十两现银出手呢?”

    “微臣所求圣上的就是,银钞可以私下按约定价钱交易,我只在其中‘逢千抽一’即可。”江恩道。

    “若是别人不在茗香楼买卖,你如何抽一?”

    “那我分文不收。若在我茗香楼买卖的,我会盖个知事郎的印,有了此印各地官府不得再审纠纷,见印为准。没有印章若是打官司的,自去找官府。”

    赵祯点头道:“此事不难,明日我就叫人给你铸印,我会传谕三卿六部,但有知事郎所请一律不得延误。”

    江恩一躬到地:“多谢圣上,以后若有需要发行银钞的买卖,只管交给我。”

    赵祯和江恩相视一笑,多日来困扰自己的心事,一朝得解,不禁心头舒畅。江恩也得偿心愿,心中窃喜。大宋独家的基金保荐、销售、做市,全被他一人包办了。

    君臣二人惺惺相惜,尚小婷在旁听了半天,没听明白。

    “江恩,这是什么买卖,买的是什么?卖的又是什么?”

    “这个……”江恩不知道怎么用宋代语言解释“金融”、“基金”,更无法解释什么是“风投”。实际上他投的是仁宗赵祯,历史上赵祯在位四十一年,正是北宋的黄金时期,这个却是不能对别人说的。

    书房外传来一阵环佩叮当声,不一会,一个声音在外响起:“表哥,知事郎也在这吗?我正有事要找他,赶巧听说来你这了。”

    江恩转过身来,只见门外走进一人,肤色白皙,眉目如画,正是晴纹郡主。

    “知事郎,你果真在这里,倒省了我去茗香楼找你。”晴纹郡主惊喜地说道。

    江恩见晴纹郡主身后还跟着明阳公主,知道明阳公主是赵祯的亲姑母,忙站起身,躬身一礼:“见过公主。”

    尚小婷也过来与明阳公主见礼。

    明阳公主微微颔首,示意二人无须多礼。江恩现在在开封府已是名人,博弈大师、神算子、诗圣,外间竟然越传越奇。在家中,晴纹郡主念兹在兹最多的就是这个江恩,不由得让明阳公主多看了几眼。

    江恩对晴纹郡主道:“郡主,找我有什么事吗?”

    “过几天,我要在城郊办个赏菊诗会,你是我请的第一个客人,一定要赏光哦!”

    “啊!”江恩心想这个赏菊诗会不知道有哪些人去,不过想来也都是京里的公子王孙、太太小姐,虽然是很好的社交机会,但是江恩兴趣不大,主要是家族的财权不在这些人手中。哈哈,想到这江恩自己都要笑了,觉得自己太市侩了。

    见到江恩面露微笑,晴纹郡主道:“好啊,一言为定哦!你没答应去,我都没敢去请别人。”

    晴纹郡主冲屋内人挥挥手,“你们继续谈,我们走了。”挽着母亲的手臂,离开书房。赵祯也起身,目送姑母与表妹出门。

    眼见已是入夜,江恩向赵祯道:“圣上,明日我去国子监刊印司,印制银钞,还请皇上给银钞赐名。”

    赵祯想了想道:“就叫天圣三年甲号龙票吧。”

    天圣三年是年号,甲号?那么就有乙号、丙号、丁号……江恩心道,皇帝已经把系列龙票都想好了。嘿嘿,以后这些基金都归茗香楼独家保荐承销,倒是一笔稳定的收入。

    江恩答道:“是,等刊印司印好龙票、到筹齐赈灾银,估计有五日就够了,到时我会亲自将银两送往户部。”

    赵祯点头,二人辞别赵祯,回到茗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