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审阅奏折

我是小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最新章节!

    “算了!”

    看着孙含玉纯真的样子,朱高炽不再解释,透露身份只会使局面尴尬,或许这是一次美好的误会。

    “哎呀,我的菜谱!”

    找到项链后,孙含玉松了口气,但忽然发现怀里空荡荡的。一摸,才发现好不容易从皇后那里讨来的菜谱掉进了水坑。明代的造纸技术虽已成熟,但还不足以抵挡水的侵蚀,此刻菜谱已变成一团黑泥。

    “你这么喜欢做菜?”

    朱高炽好奇地问。

    “哼,亲手做出美味,看到家人满足的笑容,不是很令人愉快吗?”

    孙含玉满脸惋惜,找来一根木棍在水坑里轻轻搅动,试图挽回。

    “这是宫中御厨的菜谱,全都是山珍海味。”

    “孙姑娘,别急,只是一份菜谱,我去御膳房再帮你拿一份。”

    看着她楚楚可怜的模样,朱高炽挠了挠头,带着一丝歉意说。

    “那可是说定了,我家就在城北,不过你在宫里做事,肯定能查到我家地址,等等,你怎么知道我姓孙?”

    孙含玉放弃抢救菜谱,转过头,疑惑地看着眼前的男子。

    “啊……是这样的,我负责筹备茶会,名单上有你的名字。”

    少女的追问让朱高炽顿时手足无措,临时编出的理由显得十分牵强。

    “真的吗?茶会上那么多姑娘,你都能记得住?”

    “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朱高炽眼神闪烁不定,他从未被女子这般逼问过。

    “好吧,看在你帮我找回菜谱的份上,我也不为难你了。我叫孙含玉,从今往后,我们就是朋友了。”

    孙含玉轻轻一笑,露出两颗俏皮的小虎牙。

    “糟糕,糟糕,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瞥见不远处的夕阳,她立刻紧张起来,皇宫日落后禁止进出,再不走,她可能今晚回不了家了。

    “改天有机会,我们再见面吧,我先走了,总之谢谢你。”

    少女边挥手边朝宫门跑去。

    朱高炽刚想伸手留住她,那活泼的身影已消失在墙角,他无奈地摇头,想到书房还有未完成的文章,心中不禁一阵苦涩。

    “秦皇,这次我要写关于秦国的文章,给点建议吧,怎么写才能让父子都觉得合适。”

    “这还不简单,有了你记忆中的线索,我的思路也开阔了许多。你说,我来写……”

    秦始皇一听,顿时兴致勃勃,朱高炽兴冲冲回到书房,不到一个时辰便完成了文章。果然,让当事人反思过去,是最深刻的教育。

    第二天清晨,朱高炽提前完成了任务,心情大好,哼着小曲走向御书房。

    朱元璋还未到,他就径直坐上龙椅,拿起桌上的奏折开始阅读。

    随着他处理政事能力的提高,朱元璋特别允许他批阅奏折。御书房内放着两只朱笔,一大一小,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朱高炽可以直接写下他的意见。

    然而,涉及军事和国家大事的奏折,朱元璋仍会亲自过目,毕竟孙子的经验尚浅,而且,成为皇帝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尽管朱高炽的一些想法过于理想化,但也给老皇帝带来不少启发。隐约中,爷孙俩感到大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随着对奏折的深入研读,朱高炽对这个时代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渐渐认识到,唯有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能惠泽民众的,才是积极的力量。

    朝廷的大臣们,虽然大多遵循儒家教诲,言辞古板,但他们对大明却有着独特的洞察,这是朱高炽以前未曾体会的。或许只有认真倾听臣子们的见解,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宜大明的政策。

    思索间,朱高炽的目光落在了面前的奏折上。

    “山东青州,频遭蒙古侵扰,守军救援不及,致使秋粮损失过半,许多百姓难以承受赋税,即便今年丰收,仍哀声载道,臣身为山东布政使司,恳请陛下体恤民情,减免山东赋税,以安民生。”

    看完奏折,朱高炽不禁皱起了眉头。

    明朝疆域广大,物产丰饶,自然引来外族觊觎,蒙古人的骚扰并不罕见。既然出现问题,就必须寻找对策。

    略作沉思,他在奏折上批示:

    “准予免税,同时增派军队,驻守城乡,以防蒙古侵袭。特令各县城知府组织训练民兵,以防外敌入侵。对受灾严重之地,官府需安抚民心,如有需要,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写到这里,朱高炽似乎想到了什么,另起一行:

    “务必如实上报中央灾情,不得为获取朝廷援助而虚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粮食损失尚可弥补,民心离散则关乎国本,此事务必慎重,切勿草率!”

    “春耕将近,百姓需尽快安定,关乎国家命运,你们务必谨慎,蒙古人定会趁机生事,尽快组织防御,朝廷也将提供相应援助。”

    看着满篇的朱批,朱高炽内心也有些得意,随即抽出一张白纸,开始规划朝廷的下一步行动。

    地方受灾,仅靠他们自身的抵抗还不够,毕竟源头在于蒙古人的侵扰,所以大明也需要积蓄力量,等待适当时机,将北方的蒙古人彻底驱逐回故地。

    只是对于此事,他有许多想法,天灾正是检验地方治理能力的良机,就看山东这次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