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冰盖文集最新章节!
今天接到消息,老公的外婆于凌晨1点多过世了。早有准备的,毕竟86岁高龄了,但真的走了,心中仍然觉得忽然空了一块,那是一种生活、一种记忆、一种习惯被切断了的失重感。就好像七年前,我接到父亲过世电话时的那种茫然,大脑一片空白。老公没什么反应,直等到借宿的朋友出门,他才关起门来,失声痛哭。
外婆最疼老公,从小把他带大,因此,外婆也很疼我。外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情、好客、勤快。她第一次去我们的出租屋,就帮我们把便坑刷得干干净净。她每次来我们的住处,都要拿食物,一碗热干面、一份炒粉、一袋水果、一瓶饮料无论我们多大,在她眼里,我们仍是小娃娃,买吃的给我们,她才心满意足。
她养了4个儿女,老公的母亲是老大,下面3个舅舅。外公60多岁就去世了,外婆一直守寡。外孙、孙子、孙女,每个都在外婆身边生活过。老公在外婆身边最长。一岁大,老公就被母亲从无锡送到武汉,外婆一直把他养到7岁。每次说到这段经历,外婆都会用手比划给我看:“刚送过来,就这么大一点!”
孩子成家立业分房单过,外婆一个人守着汉口的老屋过日子。屋子在二楼,只有一间,木头的,一个窄窄的梯子上去,没有卫生间,夏热冬冷。但那曾经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在乏累之余,可以撒娇的地方。老公在灰暗的日子,就是在这个小屋,舔舐伤口,休养生息。冬天,寒风凌冽、雨雪交加,外婆小屋里的蜂窝炉和老砂锅里炖的排骨藕汤,那种温暖和味道,一直刻进灵魂深处。
外婆很喜欢烧菜,喜欢团团圆圆,喜欢一大家人围着她小屋里的大圆桌,吃她烧的菜,喝她买的酒,聊些亲戚的家长里短。外婆耳背,别人讲东,她说西。有时大家烦了,不理她,她就傻傻地笑着,一个劲叫大家夹菜,然后把自己做的肉丸、鸡蛋饺不断地放进火锅里。
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外婆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像大多数家庭妇女一样,喜欢蜚短流长。她也有武汉人蛮不讲理的一面。她很爱时髦,喜欢穿花花绿绿的衣裳。80多岁了,她仍然注重打扮,画眉毛、涂指甲、烫头发、抹粉,比我婆婆还注重外表。参加亲戚的婚宴寿辰,她还戴一副金边的无镜片眼镜,看起来很有派头,其实她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外婆护短,跟女婿儿媳都处不来,她也看不起外地人,总以上海人自居,说别人都是乡下人。
然而,这样的外婆,倾尽毕生的心血,对待子孙后代,像老母鸡一样,庇护着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国妇女,这就是母亲,榨尽生命,乳养儿女。
我生病前,外婆中风了,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后遗症是口不能言、半边身体行动不便。我生病后,外婆四处给亲戚打电话,咿咿啊啊,想让他们知道,给我帮衬些钱做医疗费。这之后,我每次去看外婆,她都要拉着我的手,给我钱,被婆婆拦下,外婆就发怒流泪。
我们临走前,最后一次去看外婆,她坚持把我们送下楼,一直送到巷口,等我们走出很远,回头还看见她的身影,颤巍巍挥着手。
我们不知道离别是什么时候,总以为还有下一次的相逢,学不会珍惜身边人。记得我最后一次回新疆看望爸爸,他也是这样,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站在家门口冬天的寒风里,恋恋不舍。也许,要离去的人,心里有了了悟,只是我们这些身在红尘的人执迷不悟罢了。
出国前,我去给父亲上坟,八尺之躯,已成墓碑一块、坟茔一垄,旁边是23岁早逝的表姐和没见过面的外公外婆。我们在香港转机时,得到外婆再次中风住院的消息,左脑死亡,拖了2周,终于走了
从此,外婆家成了永远的回忆,那个小屋、那张饭桌、那架木床,都会消失在时光里。听说那里要拆迁,下次回国时,恐怕找不到去外婆家的路了!
逝者已矣,生者悼伤;人间一世,乐少忧常;回首往昔,泪洒襟裳;承欢膝下,童年欢畅;生儿育女,血沥精扬;魂牵梦绕,远隔重洋;再无见时,祈愿天堂;孤坟一陇,几度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