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重量

碧天如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碧天如水文集最新章节!

      一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时间是有重量的,会随着光阴越来越多的流逝,而越来越沉重地压在人的肩上,压在人的心上;甚至大而化之,会压在任何一个立与岁月之中的事物上,从开始到消亡,一刻不停地加重它的分量。或者可以这样设想——是因为有朝一日,实在无法承受那时间之重,才会永远在世界上隐遁的吧。

    这样想来,我便总会觉得,象长城、金字塔,象千百年传诵下的诗歌或象彭祖,这样的人和事,是非常的伟大,他们有那种风骨,那种承受千载时间重担而依然安之若素的风骨。想一想,那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历尽了多少世事更迭、岁月的沧桑,能一脉传至今日,实在是很不易,而它芯子里承担的重负,又是常人难以想象,望之不及的罢。我在很多个暗夜里,无眠,心中怀有一种深沉的恐惧,害怕难以承受时间和岁月的苍凉。

    越是年长,我越是真切的在体味这时间带来的负重之感。当一个女孩子走过了豆蔻时节,走过了二八年华,那么离老去也便不远了。老了的人,心会变的不那么敏感,而只有现在这将老未老的时节,才会愈真愈切的体会到,一路来时,时间那日重一日的压迫。也许,最让人难过的,也便是这分将老未老的悲凉。

    二

    五年前刚上大学,学校旁边有个xf书店,店面不太大,专业书籍却挺齐全,我们总是隔三岔五去这家书店买书。去的次数多了,连哪本书是放在哪,都了然于心。新书一到,也立刻会被甄别出来。那时候要买什么书也不需营业员的向导,自己心里知道,对于这些书,是和营业员一样清楚的。

    那时候xf书店只有几百米面积,还是个半地下室,冬天的时候,供暖似乎不太好,营业员都穿厚重的棉衣。我们在室内挑书时,也冷飕飕的。但那时年轻,身体好,冷些也没什么。

    后来书店扩建,迁址到旁边某大厦的二层,整整那层都是这家的书店,书也齐全多了。从前那种如数家珍的感觉,即便是在如我们这样常去的读者中,也少觉到了。更多的时候,是带着点言说不明的感觉,发现架子上以往未曾流意的书。哪本是新书,更分辨不出了。

    我毕业那年,xf书店已经占了那家大厦整三层的空间,文学类书记和外文即已分开两层。我每次去都要楼上楼下的跑个遍,差不多每次都要请营业员帮助找指定的书目。而每次去都会较上次更深切的体会到这里书籍的多和全。

    这个冬天,xf书店已占了大厦的五层,我再也不会象从前那样对每一架书了如指掌,而是眼花缭乱,在每排书架上都能发现惊喜。我还是常去的,大约每周都去买新书,但是却再无法找到那种熟悉的亲切之感,好象哪本书在哪里,心中明了,而那老位置,也仿若千年不变,等我去找它时,它依旧在那静静的泊着,等待我的来临一样。

    就在这样的感慨中,我瞥见一本封面极其熟悉的书,那是席慕榕的时间草原,我多年前就曾在这家店买过这一版的诗集,我甚至还记得那时这本书是以什么姿态放在什么位置。而今在浩如烟海的书中再见它,竟有点隔世之感。

    不过五年而已,这书商把生意早扩大千百倍,而我也再无法寻回那种在逼仄而熟悉的空间中,信手买书的乐趣了。大厦里的空调很暖和,但我仍觉得有点难以抵抗窗外的风寒,时光到底催人老呃。

    三

    晚上回老房子收拾东西。那房子是我十二岁到十七岁时居住的地方。后来有段时间自己也回去住了一阵子,但记忆仿佛总停留在十二、三岁上,好象住在那房子中的,永远都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一样。

    那年搬走的时候,心里其实也没有什么放不下。我少年时全部的家具和岁月,都原封不动的放在这房间里。我锁上门,他们便好似永远被保存在时间之外,什么时候我打开门,马上又回到了当时的世界。所以怀旧时,我就回到这房子里来,心中有种塌实的感觉。

    但最近这中感觉没有了,那些被我锁在时间之外的岁月,仿佛风中的飘篷一样,无所依托了。市政府终于规划到这里,房子是迟早要买掉的,即使不买掉,以后的新高层里面,也不可能再有我这一间公寓了。

    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永远的躲过时间的压力,而那些逃走的,不过是暂时的脱险,而终于将回归岁月逝水不复的更迭之中,经受流年的冲刷。于是,我在老房子里整理我少年时的生活时,也小心翼翼起来。好象随便一个日记本,都重如千钧一样。

    我陆续发现了很多被暂时遗忘的洞子,和那些实物上铭刻的回忆。但惟其久远,才更显的迷茫,如同一个人隔着水雾望远远地戏台,只捏弄感见一些红绿茫茫的色调,听些音乐而起的曲调,却永远分不清听不真一样。但却不能不看,不能不听,就如同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不时刻承担时间的重力一样。

    我这才知道,原来,我那一把小锁,终于锁不住什么,我的十二岁,终于不可能一如往常的轻松也永不改变。或者可以说,时间的风沙,终于透过一切美好而天真的防范,重重的吹到记忆的深处。

    四

    几年以前,妈妈曾送我一件相当漂亮的连衫裙,欧洲风格的蓬蓬裙,大蝴蝶结。晚上穿起来出去散步,那件典雅的漂亮裙衫总会或多或少的引人侧目。我还记得十八岁那年的傍晚,大学里一位同学非要为我穿着那件连衫裙在回廊拍张照片。那天月亮很圆,正是十五,我穿着那件衣裙在月光下的哥特式建筑前拍了张相片。至今这张相片还在我的影集中。

    后来长大了些,觉得裙子有写嫌瘦,又不合时宜,就一直把它搁在衣柜中,直放了好几年,也从未想起来要穿。

    今年初秋,忽然有天心血来潮,在衣柜中把陈年的裙子一件件的试。每试一件,都能在自己身上心上,寻回一些什么,一些在时光流逝中遗失的东西。当又试起这件连衫裙时,竟觉出裙子肥大了几分,许是我又瘦了,顷刻间,那个有月亮的晚上的情形就浮现了出来。

    月光静静的洒在门廊和石柱间,投下整齐的影子,两旁有高树晚蝉,树影婆娑,蝉声幽咽。那回廊间的风并不很冷,也不很暖,却很清灵迷惘,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吹来,我站在廊柱间,留了张相,之后的多年里,一直都未再重穿这件裙衫,那相片也许久未曾翻看了。

    给我拍照的同学,现在早已是s电视台独当一面的记者,不晓得拍过多少精彩瞬间,许是早忘却了那月影迷惘,人影清奇的晚上吧。有时通个电话,我又如何向他提起这分如潮涨的江水般,荡荡而来的感动?!

    这个秋天,我又开始穿这件连衫裙出去散步,典雅而古老的蓬蓬裙,女同事们见了总会多留意几秒,但再也没人见得到月光下,回廊间的风致了。

    不由的想起,多少年前,林白有篇小说,就叫回廊之椅。

    五

    小时候背诗,是奶奶口耳相传,总是走到西湖便教我“早晚相逢”走到四川就教我“蜀江水碧”到了北方又教我“泪湿春风”所以那时对诗词的回忆,总带着四处游玩的心绪。

    后来在文学院读书,每天背书,为了怕忘记,都抄在一个笔记本上,在临熄灯前,躺在床上温习诵读。于是关于冯延巳、蒋胜欲的记忆,多少都带着点青灯永夜的味道。

    现在回忆起当时背过的句子,总有点多出来的感慨,在字里行间浮动徘徊,挥之不去。

    小时候被奶奶教过点旧学,偶尔提笔写一首两首古诗,韵律平仄也都未必严整,不过是小乐怡情,总算是给奶奶留的课外作业交了差;大学里国学老师又留了这样的作业,于是又提起笔来一首首写下来,交给老师,要评出这一门的成绩。

    再后来,我读的多了些了,奶奶也不用教着我背了,大学国学课结束了,老师也不会催着做诗了。我那本誊满了蹩脚原创作品的本子,也不知什么时候,流落失散。我在过了好久才发现丢失,就想,这些从前的涂鸦,该会永远隐遁消散了罢。

    直到妈妈在车库的尘封已久的书架上找回那个旧本子,拎上来给我,我才发现在几年后又重见这些从前的笔迹,有些记得,有些朦胧有点印象,有些完全不记得了。

    这样的时候,顺着曾经的句子,总会读出点什么不同寻常的感动,好比一朵盛开在时光之河上的白莲,曾经掬水在手,芳香四溢,然而蓦然回首,却发觉她终于“宛在水中央”无论道阻还是道长,都无法再回到时光之河的上游了。

    而带着这样的心境,再拙稚的字迹,也会于平添点古朴与沧桑。我是一直认为,未必非要有些年纪才可用“沧桑”二字的。有种沧桑,带着点时光的痕迹,不轻不重的附在岁月和生命中,无论是否体会,都存在着,并将存在下去。

    六

    其实,日子一直在飞快的逝去,只不过很多时候,我都回避那种面对年纪渐长而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无助之感。到了今天,我已经不能象二十岁那年一样,可以在想流泪的时候,放心的流泪。成长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这代价又过于沉重。难以想象,十年之后的我,会否难以承受时间日复一日在增加的重量。

    窗下第一层的抽屉是锁着的,里面摆着我从大学到今天的日记,看着那些过去的生活历程和心灵历程,我实在克制不住,颤抖着手,页页的翻阅。

    差不多过去几年中每一页日历,都展示在我的眼前,每一滴泪,每一次微笑时光如水,年复一年。我终究于那些青春的岁月中,走了出来,并且渐行渐远。那时候少年听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真的是流光抛人,是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轻的时候,总讲学习的压力、个人的压力最是沉重,而只有要老去的时候,方才了悟,其实时间的重量,才最重最重,才会让人悲从中来,无所适从

    0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