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太平天国最新章节!
咽喉炎得到了抑制,德川家茂能说话了。
紧接着,幕府传出特大好消息,由于慢性肠炎也在好转,长期跑肚拉稀的德川家茂,终于排出了数年来的第一坨干屎。
而再接下去,面对德川家茂那严重的胃溃疡,鲍林总顾问则不顾一切地力排众议,并亲自带着一群荷枪实弹的英军官兵,在为德川家茂准备下的手术室外布下了警戒。
来自英国的医生们采用了太平天国科学院近年来早已对外广泛公开发布及交流的血清、无菌手术以及血管结扎等方面的新技术,拿着采购自太平天国政府的胃镜、止血钳和止血带,给德川家茂实施了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的、破肚开膛的大手术。
手术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德川家茂带有病灶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
到一八六七年五月,德川幕府更是再次骄傲而兴奋地向全**民宣布,经过最亲善的大英帝国盟友的全力救治,在以鲍林爵士为首的顾问团全体成员的亲切关怀下,德川家茂大将军完全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已经能够跟正乘一样,开始大口大口地吃米团和生鱼片了。
其实,德川家茂这次之所以会大难不死,他除去要感谢鲍林总顾问为了能够得到上述的这些伟大成果,所付出了种种的艰苦努力之外,他还应该着重要感谢一个人,只是这个人对他的生命得以延续所作出的更巨大的贡献,他暂时还一无所知。
但鲍林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范增,是一个当年曾经接受了那个如今已经是烟消云散的“大清国”的委派,在他们大英帝国的海校中接受了几年的侵淫,当“国破家亡”之际,又“自觉自愿地”接受了大英帝国政府的洗脑,并与他的那一百多学友们一起,最终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要为创建现代化的日本海军效力的康庄大道的“大清国人”。
其实,这位范增的本名叫范汝增,其真实的身份,乃是太平天国政府内务部的一员—说起范增这回能够跟鲍林爵士打上交道,那可是既简单,却又是非常的不容易。
当年,范增接受了太平天国政府内务部的秘密派遣,并经过当年主持内务部北京站工作的范文瑞及张祖光的各种积极努力下,最终顺利地通过了“大清”的选拔,与二百三十名意气风发的年轻学友一起,漂洋过海到了英国,开始了他们求知的生涯。
遗憾的是,一八五六年的八月,随着天朝红军一举突破所谓的黄河天堑,随着林海丰亲自驾驶着他的铁鸟在“大清国”京师的骤展风采,在中国曾经不可一世了二百余年的“大清国”,也从此宣告了他们的彻底的破产。
在英国,刚刚学习了一年有余的范增和他的学友们,也就仿佛从此失去了所有的人生奋斗目标。其实,其中最主要的,是范增和他的学友们,骤然间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范增和他的学友们的这次留学,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公费留学,因此,他们在学习当中所遇到的一切经济问题,自然也就都是不用自己操心。
虽然那时的那个“大清国”跟“大穷国”几乎已经没有多大的差距,但是,大英帝国每年答应为他们这些人所支付的贷款(当然不是个人助学贷款,大清国纵然再穷,也不至于穷到还必须得跟这些外派留学的子弟算计,再穷那也不能穷教育不是。所以,说到这些贷款,那可都是大清国依靠抵押“祖产”所得来的),还是足够这些留学生生活的舒服舒服的,至少也是衣食无忧。
可这大清国突然一没了,范增他们这些人立马就惨了。
没有了肯承担贷款责任的人,大英帝国显然不会再搞什么“乐善好施”的把戏过,大英帝国政府对“人才”,那还是相当地重视的。
于是,就有了学校当局聚集起范增他们这些的“前大清国人”,声称只要他们肯乐于接受大英政府对他们未来前途的安排,他们就会得到跟从前一样的,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正常障。
前提之一,他们必须得要跟太平天国政权不共戴天。
而对于这些自认为已经是一群弃儿的留英学子们,遥远的祖国却没有忘记他们。
由驻法兰西公使傅善祥兼领的太平天国政府驻英公使馆,曾数次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照会英国政府,要求英方能够继续为这些学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至于由此产生的一切所需费用,只要学子们高兴,太平天国政府就愿意全部承担起来。
当然,前提条件是,愿意接受天朝政府资助的学子们,在学成之后,必须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效力。
不过,对于太平天国政府的这种善意的举动,英国政府却总是以种种的理由和借口,进行百般的阻挠。
他们一方面声称,所有的大清国留英学子,由于年纪尚轻,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新生的太平天国政府,打心底有一种异常的恐惧感,所以,他们宁愿从此四海漂泊,也不敢接受太平天国政府这个红色恐怖制造者的恩惠。
但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这些大清国留英学子中某些人员会与太平天国政府同流合污,英政府指令海军军校方面,对这二百三十位留学生实施了秘密监禁。
先饿饭、接着洗脑,洗不干净就再继续饿饭,然后再使劲地给你清洗。
在经历了三个多月这种非人的折磨之后,这二百三十位曾经志向高远的人之俊杰,开始产生了分化。
虽然为了生存,一半多的学子们最后选择了一切听任英方的安排,但是,依然还有一部分对故土实在是难分难舍的学子们,选择了誓死也要回归祖国的艰苦道路。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在这里必须要加以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所有能够来英国深造的留学生中,根本没有一个是前大清国的**◎为在前大清国在的主流社会当中,连外交官这种高尚的职业,都会被士林所不耻地称之为“鬼使”的心目中,至于远渡重洋去留什么学,那就更是一件没啥可值得炫耀的苦差事了。自然也就不会有王族**趋之若鹜的场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