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答案随着枫叶飘文集最新章节!
自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最新的报告里承认“中国医改不成功”之后,许多人指出,其根源就是走向市场化。换言之,市场化是“看病难”的罪魁祸首,应该悬崖勒马。
说“中国医改不成功”笔者毫无异议;但把症结归咎于市场化,笔者不敢苟同。的确, 1985年启动的医疗改革市场化走到今天,已弊病丛生。尽管全国卫生机构从1980年的18万家,增加到2000年的32万家,人们却普遍感觉,医疗服务未见改进,节节攀升的医疗费用则令人无法容忍。这一切,都是推行“市场化”后引起的,账理当算在市场头上。对现状的批评更使一些人怀念过去:城市实行公费医疗,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
不过,经验层面的判断未必符合实情。先要明确,当年的医改是必须的,不然无路可走,提出“市场化”也没错。笔者进一步认为,市场有问题,但不是纯粹的“市场问题”
第一,真正的问题出在对市场经济的曲解和误解。不知道何时起“市场化”成为追名逐利的代名词,仿佛只讲效益不讲公正是其本质特征。在这种认识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性质渐渐丧失,民众承担的医疗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医院以市场化为由,对缺钱的患者见死不救,一方面公众感叹医院要钱不要命,全是市场化造的孽。两者都把市场化看作同一个东西,只不过利益当前,前者维护之,后者唾弃之。笔者倒要问一句:难道市场化等于漠视生命?市场经济等于一切向钱看,与公共利益相互对立?恐怕不是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不就是“公正、公平、公开”嘛!市场化并不排斥社会效益、公共利益,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权利能得到最好保障。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改革市场化,是合理运用经济规律,既缓解计划经济下过重的财政包袱,又通过市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透视医改进程,恰恰这点上,我们做得很不好。因此,与其说市场化导致医院堕落,不如说歪曲市场化才是命门所在。
第二,真正的问题出在医疗垄断的坚冰未被打破。由于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步伐相当缓慢,医改二十年,同电信、邮政等暴利行业一样,医疗行业并未形成货真价实的竞争局面。以药物为例,大家都说药价高得离谱,却没有深思过离的是什么“谱”离谱离谱,离的正是市场规律、价值规律这个“谱”!国有医院拥有药物定价权,又不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经过药业销售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的层层加码,到了消费者那里,价格上涨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也就不足为奇。可见,中国的药价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正是背后那只看得见的手的操纵,使药价远远高于成本,高于市场需求。这当然不是市场化惹的祸,而应认识到是垄断又一次暴露自身弊端。解决之道恰恰是加速市场化——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强调外部性和信息对称的市场化。
第三,真正的问题出在政府部门迟迟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医疗改革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的责任减轻了,而是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现代社会,需要有限而高效的政府。遗憾的是,在我国,许多公共政策背后都带有部门利益的影子,医改也不例外。政府部门推行医改原本便有甩财政包袱之意,且一甩之后放任自流。某些政府相关部门非但没有起到裁判员的作用,反倒偷偷做起运动员。行政权力无处不在,而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机关成为医改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即是明证。医改已经形成了一条“受益链”而政府部门的角色错位,政企仍然不分的现实,不能不说是这条链的源头。未贯彻“市场主导”而让行政权力指挥医改,正是其结果与初衷南辕北辙的重要因素。卫生部部长高强痛斥部分医疗机构见利忘义;几乎同时,教育部副部长张宝庆痛斥高校乱收费,两名部级高官都将板子打到下面,倒也十分“有趣”
总之,一味指责市场化,对解决医改出现的种种难题没有多大帮助。市场化没有错,但须认清真市场化和伪市场化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