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

脱脱、阿鲁图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宋史最新章节!

    循吏

    陈靖 张纶 邵晔 崔立 鲁有开 张逸 吴遵路 赵尚宽 高赋 程师孟 韩晋卿 叶康直

    宋法有可以得循吏者三:太祖之世,牧守令录,躬自召见,问以政事,然后遣行,简择之道精矣;监司察郡守,郡守察县令,各以时上其殿最,又命朝臣专督治之,考课之方密矣;吏犯赃遇赦不原,防闲之令严矣。

    承平之世,州县吏谨守法度以修其职业者,实多其人。其间必有绝异之绩,然后别于赏令,或自州县善最,他日遂为名臣,则抚子之长又不足以尽其平生,故始终三百余年,循吏载诸简策者十二人。作循吏传。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好学,颇通古今。父仁壁,仕陈洪进为泉州别驾。洪进称臣,豪猾有负险为乱者,靖徒步谒转运使杨克巽,陈讨贼策。召还,授阳翟县主簿。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诏就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太宗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丧父,起复秘书丞,直史馆,判三司开拆司。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法未易遽行也。宜先命大臣或三司使为租庸使,或兼屯田制置,仍择三司判官选通知民事者二人为之贰。两京东西千里,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赐耕者室庐、牛犁、种食,不足则给以库钱。别其课为十分,责州县劝课,给印纸书之。分殿最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岁得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最;一岁四分,二岁七分,三岁至十分,为中最;一岁五分,未及三岁盈十分者,为上最。其最者,令佐免选或超资;殿者,即增选降资。每州通以诸县田为十分,视殿最行赏罚。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不过如此矣。"太宗谓吕端曰:"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乃召见,赐食遣之。

    他日,帝又语端。曰:"靖说虽是,第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皆不果行。

    历度支判官,为京畿均田使,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公事,徙江南转运使。极论前李氏横赋于民凡十七事,诏为罢其尤甚者。徙知谭州,历度支、盐铁判官。祀汾阴,为行在三司判官。又历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泉、苏、越三州,累迁太常少卿,进太仆卿、集贤院学士,知建州,徙泉州,拜左谏诉大夫。初,靖与丁谓善,谓贬,党人皆逐去,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乃言靖老疾,不宜久为乡里官,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卒。

    靖平生多建画,而于农事尤详,尝取淳化、咸平以来所陈表章,目曰劝农奏议,录上之,然其说泥古,多不可行。

    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少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从雷有终讨王均于蜀,有降寇数百据险叛,使纶击之,纶驰报曰:"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有终用其说,贼果弃兵来降。以功迁右侍禁、庆州兵马监押,擢阁门祗候,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徙荆湖提点刑狱,迁东头供奉官、提点开封府界县镇公事。

    奉使灵夏还,会辰州溪峒彭氏蛮内寇,以知辰州。纶至,筑蓬山驿路,贼不得通,乃遁去。徙知渭州。改内殿崇班、知镇戎军。奉使契丹,安抚使曹玮表留之,不可。蛮复入寇,为辰州、澧鼎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

    久之,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盐课大亏,乃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宿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复置盐场于杭、秀、海三州,岁入课又百五十万。居二岁,增上供米八十万。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开长芦西河以避覆舟之患,又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锢钜石为十石达,以泄横流。泰州有捍海堰,延袤百五十里,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潦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表三请,愿身自临役。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

    居淮南六年,累迁文思使、昭州刺史。契丹隆绪死,为吊慰副使。历知秦、瀛二州,两知沧州,再迁东上阁门使,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卒。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

    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彭玗刺全州,辟为判官。会贼鲁仁恭寇连州,即署岳国子司业、知州事,遂家桂阳。祖崇德,道州录事参军。父简,连山令。

    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盗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俄通判荆南,赐绯鱼。迁著作佐郎、知忠州。历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监察御史。以母老乞就养,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迁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址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崔立,字本之,开封鄢陵人。祖周度,仕周为泰宁军节度判官。慕容彦超叛,周度以大义责之,遂见杀。立中进士第。为果州团练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险,乃率众钱,佣舟载归。知州姜从革论如率敛法,当斩三人,立曰:"此非私己,罪杖尔。"从革初不听,卒论奏,诏如立议。真宗记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丰县。大水坏期斯塘,立躬督缮治,逾月而成。进殿中丞,历通判广州、许州。

    会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命立提举受纳。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知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数千顷,及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累迁太常少卿,历知棣、汉、相、潞、兖、郓、泾七州。兖州岁大饥,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所全活者甚众。

    立性淳谨,尤喜论事。大中祥符间,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立独言:"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泆也,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前后上四十余事。以右谏议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告老,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卒。识韩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尝服其鉴云。

    鲁有开,字元翰,参知政事宗道从子也。好礼学,通左氏春秋。用宗道荫,知韦城县。曹、濮剧盗横行旁县间,闻其名不敢入境。知确山县,大姓把持官政,有开治其最甚者,遂以无事。兴废陂,溉民田数千顷。富弼守蔡,荐之,以为有古循吏风。

    知金州,有蛊狱,当死者数十人,有开曰:"欲杀人,衷谋之足矣,安得若是众邪?"讯之则诬。天方旱,狱白而雨。知南康军,代还。熙宁行新法,王安石问江南如何,曰:"法新行,未见其患,当在异日也。"以所对乖异,出通判杭州。

    知卫州,水灾,人乏食,擅贷常平钱粟与之,且奏乞蠲其息。徙冀州,增堤,或谓:"郡无水患,何以役为?"有开曰:"豫备不虞,古之善计也。"卒成之。明年河决,水果至,不能冒堤而止。朝廷遣使河北,民遮诵有开功状,召为膳部郎中,元祐中,历知信阳军、洺滑州,复守冀,官至中大夫,卒。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积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县东南有松柏滩,夏秋暴涨多覆舟,逸祷江神,不逾月,滩为徙五里,时人异之。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擢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刑狱,开封府判官。使契丹,为两浙转运使。徙陕西,未赴,又徙河东,居数月,复徙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知梓州。

    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又言:"顷禁命妇干禁中恩,比来稍通女谒,愿令官司纠劾。"从之。

    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吴遵路,字安道。父淑,见文苑传。第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章献太后称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会罢江、淮发运使,遂兼发运司事。尝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畜泄水利。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凡所规画,后皆便之。

    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广州,辞不行。是时发运司既复置使,乃以为发运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请复民兵。除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受诏料拣河东乡民可为兵者,诸路视以为法。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时宋庠、郑戩、叶清臣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夷简忌之,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被病犹决事不辍,手自作奏。及卒,仁宗闻而悼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

    遵路幼聪敏,既长,博学知大体。母丧,庐墓蔬食终制。性夷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其为政简易不为声威,立朝敢言,无所阿倚。平居廉俭无他好,既没,室无长物,其友范仲淹分奉赒其家。

    子瑛,为尚书比部员外郎,不待老而归。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高赋子正臣,中山人。以父任为右班殿直。复举进士,改奉礼郎,四迁太常博士。历知真定县,通判剑刑石州、成德军。知衢州,俗尚巫鬼,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蓄蛊毒,值闰岁,害人尤多,与人忿争辄毒之。赋悉擒治伏辜,蛊患遂绝。

    徙唐州,州田经百年旷不耕,前守赵尚宽菑垦不遗力,而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再满再留,比其去,田增辟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增万一千三百八十,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玺书褒谕,宣布治状以劝天下,两州为生立祠。擢提点河东刑狱,又加直龙图阁、知沧州。程昉欲于境内开西流河,绕州城而北注三塘泊。赋曰:"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妄有开凿乎?"昉执不从,后功竟不成。

    历蔡、潞二州,入同判太常寺,进集贤院学士。在朝多所建明,尝言:"二府大臣或僦舍委巷,散处京城,公私非便。宜仿前代丞相府,于端门前列置大第,俾居之。"又言:"仁宗朝为兖国公主治第,用钱数十万缗。今有五大长公主,若悉如前比,其费无艺。愿讲求中制,裁为定式。"请诸道提点刑狱司置检法官,庶专平谳,使民不冤。乞于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钱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

    晋卿自仁宗朝已黄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

    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

    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卒于官。

    叶康直,字景温,建州人。擢进士第,知光化县。县多竹,民皆编为屋,康直教用陶瓦,以宁火患。凡政皆务以利民。时丰稷为谷城令,亦以治绩显,人歌之曰:"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曾布行新法,以为司农属。历永兴、秦凤转运判官,徙陕西,进提点刑狱、转运副使。五路兵西征,康直领泾原粮道,承受内侍梁同以饷恶妄奏,神宗怒,械康直,将诛之,王安礼力救,得归故官。

    元祐初,加直龙图阁,知秦州。中书舍人曾肇、苏辙劾康直谄事李宪,免官,究实无状,改知河中府,复为秦州。夏人侵甘谷,康直戒诸将设伏以待,歼其二酋,自是不敢犯境。进宝文阁待制、陕西都运使。以疾请知亳州,通浚积潦,民获田数十万亩。召为兵部侍郎,卒,年六十四。

    <b>部分译文</b>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县人。好学习,颇通古今,父亲陈仁壁,仕陈洪进,担任泉州别驾。陈洪进称臣,豪猾者有的依险作乱,陈靖步行拜谒转运使杨克巽,陈请讨伐贼寇的方策。被召还,授予阳翟县主簿。契丹进犯边境,北宋政府的军队多次处于不利,陈靖遣从子上书朝廷,请求入奏他的谋略。诏令随之询问此事,上奏五策,说:明令赏罚;安抚士众;持重示弱,等待机会举兵;允许将帅自找谋士幕僚;而将帅能够专制境外。宋太宗对他感到惊异,改任为将作监丞,不久,担任御史台推勘官。

    当时,殿试进士,多选择文章先完成而送到的人为高等第,士大夫都因习浮华,崇尚敏捷快速。陈靖请求把试文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等到唱名,有的果然是知名之士,即置于上科。为父服丧,后复起任秘书丞,直史馆,判三司开拆司。淳化四年(993),出使高丽而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升太常博士。

    宋太宗务兴农事,诏令有司议行均田法,陈靖议论说:“法很难突然推行。应该先命大臣或三司使担任租庸使,或兼任屯田制置使,仍诏令三司判官选用通晓民事的二个人担任副官。东京、西京两地相隔千里,检查荒地及逃民田产籍之为官府所有,招募耕作,赏赐耕田的人房屋、耕牛、耙犁农具、粮食种籽,不足的则给以库钱。别其租课为十分,责令州县地方官劝课农桑,给印纸写在上面。划分高低等级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年得租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等;一年四分,二年七分,三年达到十分,为中等;一年五分,没有三年达到十分的,为上等。其最上一等者,守令、副官免选或超额发给奖资;最下一等者,就增选又降低奖资。每州通以各个县田为十分,看其高低等级予以赏罚。等数年以后,全部罢除官府屯田,全部分给民众收取田赋,然后按照人口授给土地,丈量土地,平均赋税,大致按井田之制,以此为授田原则,颁行四方,不过如此罢了。”宋太宗对吕端说:“我想恢复井田,担心怕不行,陈靖的这个奏策正合乎我的心意。”于是召见陈靖,赏赐他吃饭后遣他回去。

    另有一天,宋太宗又对吕端说:“陈靖虽说的是对的,但府田不一定能开垦,租课不一定能收入,请令三司议论。”于是,诏令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陈靖议论,任命陈靖担任京西路劝田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为副官。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还说不会这样。此后,陈靖想借缗钱二万来试行这件事,陈恕等说:“钱一拿出,以后不能偿还,那么民众就会受害了。”太宗皇帝以各人的议论终不相同,于是才罢去不行,诏令陈靖出任婺州知州,又迁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真宗即位以后,陈靖又论列从前所论劝农事,又说:“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仰食于东南的供给,东南食不足,则会延误国家的大计。请在京东、京西及河北各州大行劝农的办法,以此来作为评价州县官吏的好坏等级,每年可节省江浙、两淮的漕粮百余万石。”又诏令陈靖条列奏上,陈靖请刺史参加行春耕之礼,要求县令劝勉耕种,讲求孝悌,努力耕作的人赏赐爵禄,置设五保以检举、监察盗贼,籍没游惰的民众以供给劳役、耕作。真宗皇帝又下令三司议论,最后都没有具体施行。

    陈靖历任度支判官、京畿均田使,出任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公事,迁升江南转运使。特别奏论前任李氏横取民赋一共十七事,诏令他罢去其中特别厉害的。迁徙任潭州知州,历任度支、盐铁判官。祀于汾阴,担任行在三司判官。又历任京西、京东路转运使,先后任泉州、苏州、越州三州知州,多次迁任太常少卿,进升太仆卿、集贤院学士,担任建州知州,迁任泉州知州,拜为左谏议大夫。起初,陈靖与丁谓友善,丁谓被贬,他的党羽都被逐去,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于是奏请陈靖因老患病,不适宜长期担任地方官吏,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在仕任而卒。

    陈靖平生多建树、筹划,而对于农事尤为详悉,曾取淳化、咸平年间以来所奏陈的表文谏章,编辑为劝农奏议,录载上之,然而其中的许多观点泥古不化,大多不可施行。

    吴遵路,字安道。父亲吴淑,见载于文苑传。中进士第,累任官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章献太后临朝称制,国家的朝政得失,下面朝臣没有谁敢于议论。吴遵路条奏陈请十多件事,语言都直爽而切中要害,违背太后的意思,出任常州知州。曾经预先在吴中一带买米,以防备歉收年岁,不久,果然大部分地方缺乏粮食,民众依赖这些买的米得以接济,从其他州县流徙来的人也依靠这些买的米而十有八九活下来。累迁升为尚书司封员外郎,暂任开封府推官,改任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担任淮南转运副使。正逢罢免江浙、淮南路发运使,于是兼任发运司事。曾经在真州、楚州、泰州、高邮军建置斗门十九座,以蓄泄洪水。又扩广本州县常平仓储备米达到二百万石,以防备凶年歉收。凡所规划、考虑到的事,后来都获得了便利。

    吴遵路迁任工部郎中,因为没有发现蕲州王蒙正过去的部吏所犯下的死罪,被降职任洪州知州。徙任广州知州,推辞而没有去。这个时候发运司又恢复设置使官,于是任命他为发运使,没有到任,召他修撰起居注。元昊叛反,奏请复建民兵。担任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受诏负责挑选河东乡民可当兵的人,各路把他的这种方法当作基本法则去仿效。进任兵部郎中、暂任开封府知府。对待官吏严明,所辖县分没有需要追查的刑事犯罪。

    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都是宰相吕夷简所不喜欢的人,吴遵路与他们三人雅趣相投,友谊深厚,吕夷简妒忌他,让他出任宣州知州。奏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徙任陕西都转运使,迁升龙图阁直学士,担任永兴军知军,带病还处理公务,亲自上书奏事。他死的时候,宋仁宗听说后为之悼念,诏令遣官护丧返还京师。

    吴遵路幼时聪明、敏捷,到长大后,博学广读,知书识大体。母亲死后,在墓旁草屋服丧、素食,直到按礼制规定服完丧期。性格坚毅、淡雅、慎重,很少言笑,善于写文章。他治理政事简易,不被声威所左右,立朝敢于发表意见,无所阿谀、奉承的行为。平素居家廉洁、俭朴,没有其他的嗜好,死后,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他的朋友范仲淹把自己的俸禄分些给他家人养家。

    吴遵路的儿子吴瑛,担任尚书比部员外郎,没有等他年老就告老还乡了。

    程师孟,字公辟,吴县人。中进士甲科。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泸水一带西戎多次进犯渝州边地,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很远,有敌警讯,率兵一整天才能到。程师孟奏请迁路治到渝州。夔州路部没有常平粟,奏请建常平仓。恰逢凶年歉收,赈济饥民不足,即下令调用其他的储备粮,不等向上报告。官吏害怕,告诉他这样做不行。程师孟说:“一定要等待报告,挨饿的人就都饿死了。”最后还是开仓发粮。

    程师孟迁徙河东路担任官职。晋地多土山,旁接河流山谷,春夏之间,大雨滂沱,水流混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灌溉。程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一万八千顷,辑录这些事写成水利图经,颁布于地方州县。担任度支判官。担任洪州知州,积石为江堤,疏浚章沟,开揭北闸,以节制水的升降,后来没有水患。

    程师孟任判三司都磨勘司,接伴契丹使,萧惟辅说:“白沟之地属于宋、契丹相连地区,现在南朝(指宋朝)植柳数里,而以契丹人在界河捕鱼为罪,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程师孟说“:两朝都应当遵守誓约,涿郡有案牍条文可以供检查督察,你舍弃文书,凭口说,岂不是想生事吗?”萧惟辅惭愧地辞谢而去。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袁州发生了盗患,因本州的小吏充当他们的耳目,好久不能抓到他们,程师孟捉拿几个小吏审讯送狱后,盗贼即被擒获。加直昭文馆,担任福州知州,修筑子城,建设学校,他的治理政事的政绩在东南各地最为显著。迁徙广州,州城为侬族贼寇所毁,另有一天有警报,民众骇怕而逃窜,周围守令接踵而至,都说泥土疏恶而不可以修筑。程师孟在广州六年,修建西城,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说广州防守甚为坚固,因此不敢再向东进。当时程师孟已被召还,朝廷念他的前功,授任他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任判都水监。

    程师孟为贺契丹主生日诞辰,到涿州,契丹排列入席位置,迎客的人向正南而坐,涿州的官吏向西而坐,宋使向东而坐。程师孟说“:这是看不起我。”不入席就座。从太阳偏西一直争至黄昏,跟随他的人为他担惊失色,程师孟语辞气概更加坚毅,叱责傧相改变安排,于是,改为要迎客的人坐西向东。第二天,涿人在郊野为他饯行,他疾驰而过,头也不回,涿人移居雄州以此为题进行议论,他因此被罢免归班。重新起用后,他先后担任越州、青州知州,于是致仕,在光禄大夫任上去世,卒年七十八岁。

    程师孟多次担任一些重要地区的官吏,为政简约、严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发现隐私,揭发隐藏的奸邪,都料事如神,对于豪强、恶霸、为非作歹的人一定严厉地惩罚他们,直至斩尽灭绝才罢休,所辖部属,恭敬肃然。洪州、福州、广州、越州,都为他建立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