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大运河最新章节!
大汶河旁的戴村,一座当地员外家的院子里,宋礼、白英指挥军民们一起修建戴村坝。
潘叔正还是在担心白英治河的水平,他拉着宋礼出来,小声说:“宋大人啊,把治河这样的大事交给他,按照他说的路子来治河,靠谱吗?他一个乡野之人,坐井观天,能见过多大的世面?这可不是垒他们家的土坯房子!我一直替您担心呢!”
宋礼肯定地说:“现在看来,白节之说的路子都对啊,比如选址南旺作为分水枢纽,在大汶河戴村拦河筑坝,引水济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潘叔正说:“他是一个农民,如果有问题,原来无官无品,没有名气,万一再有个什么事情,谁替您承担责任啊?”
宋礼说:“你不用担心,我已经召集工部的官员们一起来讨论白英的方案。他们都很有经验,是骡子是马,可以拉出来溜溜看。”
河岸上,树影斑驳,来了一大帮身穿红色官服的工部官员们,宋礼对官员们说:“各位大人,今天,请大家来到大汶河引水工地,就是想让大家来给白节之先生的引水济运方案挑毛病,提提意见,大家不要客气,有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没有什么意见,大家就全部留下来,参与大汶河戴村坝引水工程,一律听从白先生调遣,行不行啊?”
大家都说:“行!”
宋礼用手指向白英,说:“白先生,您先讲吧。”
白英环顾四周,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官员,感到有些紧张,他摸了摸腰间穿酒葫芦的带子,想象着老烧酒的醇香,仿佛一碗烧酒下肚,身上来了底气。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说:“这条大汶河水大湍急,建设拦河大坝,不能全部拦住,要在北侧让出一条坎河以供泄洪。原来戴村这里有一条老河道,是经常决口跑水的地方,我们可以在古河道的地方,重新挖掘一条小汶河,把水引到南旺大运河中。”
一个官员说:“那,大汶河水少的时候,比如冬季,水不流入小汶河怎么办?”
白英说:“大人,白某人还没有说完呢。在小汶河口的下游不远处要修一条斜坝,挡住上游来水,抬升水位,使水尽入小汶河中。”
有一个官员问到:“大汶河底全是沙石,容易渗水,怎么办?”
白英胸有成竹地说:“在河底夯筑粘土、石灰和河沙组成的三合土。河底就能固若金汤,不会渗水的。”
又一个官员问到:“只是这里烧石灰是否方便?”
白英说:“我们这里有白石、彩山几座小山,虽然不高,开山烧石灰也有渊源,我的儿子克俊、克振都是烧石灰的好工匠。这里的土地都是粘性土,晒干之后,用筛子筛匀,和河里的沙砾均匀地铺在一起,再用石夯夯结实,几百年都不会坏的。”
又有一名工部官员问:“为什么要筑成一道斜堤?”
白英说:“这个就简单了,用斜堤拦水,可以减缓河水对堤坝的冲击,延长堤坝的寿命啊。”
工部官员们一边叫好,一边哗哗地鼓起掌来,大家说:“比我们平常的办法更简单,更实用!”
“说没想到山乡野外竟有这么有办法的人,我们愿意听从白先生的调遣!”
可是潘叔正仍然摇头。自言自语道:这一个乡野之人,到底怎么样呢?
几十万军民像蚂蚁一样,在汶河到南旺沿线排开阵势,热热闹闹干了起来。
宋礼要回京城,向皇帝汇报施工的方案。临走,他把潘叔正、白英二人找来,对他们说:“我要回金陵了,向皇上汇报一下我们的方案,你们俩送送我吧!”
白英和潘叔正都说好。
一辆蓝呢子轿顶的马车在前面等着,宋礼和白英、潘叔正在慢慢向前走。
宋礼说:“我走之后,工程上的事情,惟献,节之,你们要商量着来。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谨慎,节之虽然是在乡下生活,他很有经验。惟献啊,你要多问他。”
潘叔正和白英都满口承诺:“那是自然,请宋大人放心吧!”
宋礼说:“那我就放心走了!”
白英说:“盼望大哥早去早回!”
潘叔正说:“祝宋大人一路平安!”
宋礼拱手作揖,起身上了马车,马车扬起一片尘土,渐行渐远。
潘叔正和白英一起视察工地。潘叔正说:“白先生,你看,你这个用三合土夯筑坝底的办法,用这么多的人磨黏土、筛河沙,和石灰,再加上外面烧石灰、运木头的人,浪费的人工太多了!而在河里筑坝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筑坝引水的任务啊,宋尚书回来,一看我们的工程没有进展,多不好啊!”白英问:“哦,潘大人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
潘叔正说:“我看,大汶河的水量并不大,一般堤坝就行,不用三合土,也不用打木桩,用土夯实就行了!”
白英说:“这可万万不可,这河堤不是三年两年,要经得住几百年上千年的冲击才行啊!”潘叔正说:“能用十年几十年的也就不错了,说不定那时候运河就改道了呢!”
白英说:“宋尚书不在这里,他走的时候告诉你了,要和我商量才行。”
潘叔正说:“这不正和你商量吗?”
白英说:“你这种做法,我不同意!”
潘叔正说:“行,你按照你的方法来干,我们济宁州的河工按照我的方法来干,井水不犯河水。”
白英说:“那怎么能行啊?这不是开玩笑吗?一条河堤哪里有一点儿决口,也不行啊?”
潘叔正说:“白先生,你怎么能知道我修的河堤会决口,你修的河堤不决口呢?我是济宁州分管水利的同知,济宁多少条河道,本官年年带人抗旱排涝,修渠筑堤,也不是吃干饭的啊!”潘叔正不听白英的劝诫,安排济宁州的河工停下手里的筛沙、和石灰的工作,都到河里打夯筑堤,河堤很快就长高了。潘叔正站在河堤上,高兴地来回走,心里分外骄傲!
夜里,突然天降大雨,大汶河河水暴涨,洪水咆哮着汹涌而至,冲垮了上游的拦水坝,又冲向新筑的河堤!
潘叔正身披蓑衣,拿着铁锨,亲自冲到河里指挥防汛,白英也紧紧跟着他。
浪头越来越大,白英大喊:“潘大人,这道河堤要保不住了,快撤吧!”
潘叔正说:“我不能撤,这是我筑的河堤,河堤在,我在,河堤不在,我也不活了!”
白英抓住潘叔正,大喊一声:“快来人,把潘大人架走!”
白克振和几个年轻人抬起潘叔正,就往岸上跑。
“哗——”新修的河堤坍塌到激流之中。
潘叔正“扑通”一声跪倒白英面前,说道:“白先生,我,我不听您的话,一意孤行,酿成大错了!请你老杀我祭河吧,我绝没有遗憾!”
白英扶起潘叔正,说:“潘大人,您说的什么话呀?快请起,这河水确实太猛了,我没能劝住您,我也有责任啊!”潘叔正长跪不起:“从今以后,惟献一心一意辅佐您治河,绝无二话!”
白英拉起潘叔正,说:“我们都是辅佐宋尚书治河,是给百姓治河,不用分你我,快起来吧。”
傍晚,休工了,河工们三三两两,有的摔跤,有的打闹,有的下棋。
大牛坐在工棚里,唉声叹气。李老大说:“大牛兄弟,来,咱们俩来一盘四子棋!”
大牛说:“没兴趣。”
李老大说:“我给你讲故事。”
大牛说:“你那故事,没劲儿,不听,我给你讲还差不多!”
李老大说:“我听听你在金陵的热闹景儿!”
大牛说:“不讲。”
李老大生气地说:“你这孩子,还是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一轮黄黄的圆月亮升上了天空。
宋大牛看着月亮,想着和汉王一起在教坊司胡作非为的情境:他托起乐妓灵芝的脸,一帮子少年一起喊:“甲等!甲等!绝佳!”
汉王哈哈大笑:“对,甲等中的甲等,是三甲第一名,真是一个绝美佳人!带走!”
他又想起在秦淮河畔的酒楼里,老鸨儿说:“御史小姐不在,你走吧。”宋大牛不走,说:“那你门口怎么挂御史小姐的牌儿,不是骗人的吗?”
大牛自己一个人喝酒,喊着灵芝的名字,醉得一塌糊涂。
旁边,李老大也在望着月亮出神,月亮变成了白秀兰的脸,秀兰说:“我有喜了,你要当爹了,还那么不害羞!”
李老大抱住了秀兰。秀兰推开丈夫,说:“快松开,别把孩子挤着了!”
宋大牛坐在地上,扭头看见李老大在望着月亮出神,就悄悄地爬起来,慢慢地溜走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李老大,对不起,我要回南京了!我一定要回去!”
大牛偷偷地跑了!
李老大一转身,发现大牛不见了,大喊:“大牛,大牛——”
没有回答。李老大急疯了,喊道:“大牛不见了,大家都帮我找大牛吧,那可是宋尚书的孩子啊!”河工们围上来:“怎么回事啊,老大?”
李老大哭着喊道:“大牛一转眼就不见了,快去分头找大牛吧,大牛丢了,怎么向宋尚书交代啊?!”
河工们分头去找,到处都是人们的喊声:“大牛,大牛——”
夜深了,找人的声音还在此起彼伏地喊着。
大牛听见人们在喊他,为了怕别人看见自己,他下到河底,沿着河底向前走。
开始下雨了,大牛浑身淋湿了,冻得直打哆嗦,他喊道:“老大哥哥,你在哪里?我不走了!”
雨越下越大,大牛开始沿着河道往回走,一股强大的洪水涌来,大牛一下子被洪水卷入激流之中。
月光下,河水像一条银色的长龙,奔涌向前。
天明了,李老大和河工们还在苦苦寻找着宋大牛。
李老大沙哑的声音在河堤上飘荡:“大牛,大牛,好兄弟,你在哪里啊?”
一辆蓝呢子轿顶的马车从远处疾驰而来,来到了大汶河畔的工地上,白英、周长、工部官员和河工们都高兴地围了上去:“快看,是宋大人的马车!”
“尚书大人回来了!”
潘叔正和周长两个人却面有难色,踟蹰不前。
宋礼跳下马车,高兴地喊道:“好消息啊,好消息!皇上批准我们的治河方案了!”
可是大家却一个个面色忧郁,不敢看他。
宋礼环顾大家:“怎么啦?出了什么事儿啦?”
宋礼问白英:“怎么啦,二弟?你们说话呀!”
白英低下头,不回答。
宋礼问工部官员,工部官员不回答。
潘叔正鼓足勇气,来到宋礼面前,一下子跪倒在地:“宋大人,您惩罚我吧!”
宋礼急了:“快说,什么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潘叔正说:“我没有听从白先生的劝告,河底下没有用三合土,新修的河堤被冲垮了!”
宋礼差点瘫坐在地上:“啊,我走的时候,怎么交代的你?周都督,将潘叔正给我捆上,投到河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