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乌古人

黑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大宋之安居乐业最新章节!

    唐末回鹘没落,室韦崛起,室韦人纷纷西迁北迁,大部分室韦部落受回鹘文化,也就是突厥文化,影响很大,这部分室韦后裔被成为达达人,辽史称其为阻卜。而有一部分外迁部落则坚决不被突厥化,保留了室韦人的原始风格,乌古人和敌烈人都属于这部分,黑车子室韦也是如此。

    说起大漠上的草原民族,阻卜人,也就是达达人,这些人可是完全的草原蛮子,九部阻卜从来就没有真心顺从过契丹人,契丹人也不怎么相信他们。

    而乌古人和敌烈人就不一样了,虽然乌古人和敌烈人也是时降时叛变,但就像此时中原的苗人和宋人的关系一样,苗人大体上是臣服于宋人的,但宋人剥削太狠的话苗人又会反叛,宋人派兵征讨之后又降顺乌古人和敌烈人也是如此,大体上这两部都是臣服于契丹人,被纳入契丹三十四部之内,可被契丹人剥削得太狠了就会反叛,所以时叛时降。

    有辽一代,乌古人和敌烈人世代给契丹人当兵,契丹的太祖和圣宗两代皇帝都大肆征召这两部骑兵,以之经略西北,契丹人的西北、东南和东北三路招讨司可以说就是这两部骑兵建立的。

    契丹人以这两部还有奚人、渤海人和女直人为骨干,,将其纳入契丹三十四部,却主要防着达达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女直人攻陷辽上京临潢府之后大肆屠杀临潢府周边的契丹三十四部部民,乌古人和敌烈人也在屠杀之列。不过现在么,女直人是攻下了临潢府。但女直人的实力被大明一再削弱。完颜阿骨打没有力气去对付北边地乌古人和敌烈人,而让其保留了元气。

    但对乌古人和敌烈人来说,历史是不可更改地。

    韩卫带兵绕过金山北面,直达海勒水(今海拉尔河)。在这里,明军一分为二,一部四万人由谭破虏带领,这一部明军渡过海勒水北上。而韩卫则带着剩下的六万骑沿着海勒水西进。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过了金山就是真正的大草原了,这里和中原迥然不同,不再有繁华的城镇,不再有金黄的麦田,更不会有宽阔笔直的道路。这里除了草还是草,举目眺望远方,尽是青色。不时夹杂着一条银色的玉带,那是河流。

    刚跑了一个上午,明军准备停下来生火造饭,这时候探马来报:“大将军,前面一百里处有一个乌古人部落,乃是一个小部落,属下细数其营帐,不到一千顶。”

    韩卫连考虑都没有。慨然下令:“大军继续开拔。等攻下了那个部落,我们在其营地休息。大家听好了。辽人向大漠借兵,达达人肯不肯还不好说,但乌古人和敌烈人是一定会出兵地,此次大军征战就不要什么礼仪、常理之类的,大王有言:旌旗所指,不从则死。众将士听令,从这里直到乌古人地王城,沿途部落不肯降顺的都给本将军灭了,按照老规矩,除了留下一些牵马的奴隶和向导,男丁尽数处死,老弱者同,年轻女子和工匠则掳掠随军,所有马匹牛羊和财物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全杀了烧了。”

    众将士轰然应喏。

    草原上地人很少有一天三顿的,游牧民族生产力落后,他们没有太多的粮食,就象古代汉人一样,一般来说他们一天只吃两餐,干重活或者打仗地时候才会加餐对明军来说正午是吃饭的时候,但对这个乌古人的小部落来说,现在还得干活儿。

    起初一切都显得很平静,牧民在放牧,有些男人出去打猎去了,女子则在做些挤羊奶或者缝制皮甲之类的活计,小孩到处跑着玩,一切都很正常。

    不过这种情况马上就变了。

    大地在震动,而且这种震动越来越激烈。

    生活在草原山的人都明白,这种震动一般来说除了地震就是大规模的马群在奔跑,地震不可能,野马群也显得有些天方夜谭,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有大规模的骑兵来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对这种震动都很熟悉,很快,他们就判断出来,东方有大规模骑兵正在靠近,目标正是他们地部落,从大地地震动程度判断了一下,他们断定,来的至少有十万以上地马匹,也就是说,东面来了足有几万骑。

    东面?东面可是金山,金山之中哪儿来的大股骑兵?

    几十里的路程,良马全奔跑的话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到,很快乌古人就看到来的是谁了。

    入眼尽是黑色的海洋,大明羽林象宿卫军一样,黑衣黑甲,六万黑衣黑甲的骑兵西面而来,随着这支军队的接近,黑色逐渐取代了原本青色。

    没等乌古人有所反应,这支军队就吹响了号角。

    “呜!”

    明军都是一人双马,有的士兵还自备了一匹马,也就是一人三马。随着号角声,明军骑兵纷纷换马,士兵们一个翻身就换到他们牵着并行的另一匹马上,而在他们换马的时候马匹依然在疾驰,整个过程就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停顿,六万多人,却没有一个人失误,甚至换马的动作都有些整齐划一。

    换好马之后,明军以这个乌古人小部落为中心一分为二,明军分为两股,从左右绕开,将这个部落包围起来。

    在乌古人惊骇的目光中,一个黑甲大汉打马上前,以室韦语冲着他们喊了一句:“奉大明天子令,大明征西大将军韩率军征讨乌古部。今我大军已包围尔等,尔等何不早降?如若不然,大军所过之处尽为齑粉。”

    乌古人面面相觑。话他们是听懂了。可是却是开口就要他们投降?众乌古人愤然,纷纷举刀张弓,个个怒视这个大汉。

    乌古人之中有几个领模样的人上前,以室韦语道:“我等皆是乌古大王部下,却从未听说过什么大明天子,何来降顺一说。贵军远来,虽我部族弱小却也定当竭力犒劳大军。还请将军”

    大汉面无表情,只道:“一句话。降是不降?”

    乌古人领只觉怒气上涌,不过大军当前,他不得不强忍怒气,却道:“我们部族是很弱小,但乌古部也是草原上的大部。整个乌古控弦之士也有十万众。你们明人如此对待我等,等我乌古大军到来之后却”

    大汉没等他说完,转身就退回了大军之中。让乌古人领后面的话不得不咽回肚子里,这让他更是怒气勃。

    随后,号角声再次响起。

    “呜!”

    三声急促激昂地号角过后,明军二话不说就开始进攻。

    明军大部分士兵都没动,只出动了大概五千骑。

    士兵们策马开始跑动起来,沿着乌古人简陋地木墙,两个千人队划了一个弧线,从远点的距离逐渐靠近木墙。等靠近的时候。明军士兵侧过身子张弓对着木墙之后的乌古人就射,奔射。

    又两个千人队则直朝着大门而来。边策马边射箭。

    乌古人自然还击,他们是游牧民族,天生就会策马弯弓,而且箭术大多还很好,与久经训练的大明羽林相比也不逞多让。

    双方你来我往,不时有人中箭。不过明军占了人数的优势,又是骑射,在准头差不多的情况下倒是乌古人地损失更大。

    那两千骑奔到大门之前,一个千人队上前,一部分人将弓往马背一挂,换上连弩,顿时,箭雨比之刚才不知道密集多少倍,乌古人抵挡不住,纷纷惨叫着倒下。而另一部分人则抛出一条条绳索套在木墙的那些粗木上,一声喊,这些骑兵打转马头转身往回跑,在马力地帮助下,粗木纷纷被拔起,乌古人本就简陋的木墙出现了一个两百米宽的大缺口。

    不用等军官再下令了,明军策马弃了弓弩拔刀而出,策马涌入缺口。

    五千人对付一个不到千户的小部落是没有例外的,连一部分逃出营地地乌古人都被韩卫事先派出的游骑不杀。

    按照军令,明军将这个部落的乌古人区分开来,所有男丁,除了挑选一些向导和马奴之外全部处死,老弱也一样,女子则选出年轻地,貌美也留下,其余的也处死,工匠那是不杀的。

    用过饭,明军稍事休息,养好马力之后大军继续开拔。

    沿着海勒水,沿途往西的乌古人部落纷纷被攻陷,除了一些部落见势不妙早早投降之外,其余乌古部落皆被夷为平地,呼伦贝尔草原又一次迎来了腥风血雨,而且这次是由三百年没来过草原的汉人军队来进行。

    乌古人部落要么被灭,要么往西逃至栲栳泺(呼伦湖)的乌古人王城。而在海勒水以北,谭破虏的四万骑更是将三河乌古(海勒水以北的乌古部落称为三河乌古)赶得到处乱窜,一些三河部落也纷纷南逃至栲栳泺。

    一连几日,栲栳泺以东地乌古部落纷纷西迁,他们带来了一个让乌古人震惊地消息:几百年没出现在草原的汉人大军来了。

    游牧民族本身就是全民皆兵,巨母古城本就有三万骑,这几日又有不少东边地部落逃了过来,以致短时间内汇集了足有将近五万的乌古骑兵,就兵力来说,乌古人也不占劣势,因此,乌古大领没有据城而守,而是主动出城迎击,他只留下了几千人守城,大部分骑兵被他带走。

    不过,让乌古大领疑惑,或者说是气愤不已的是,见他带领大军前来迎击之后,那支汉人军队却避而不战,往往他刚收到某个部落又被袭击的消息,等他赶过去一看。汉人军队早跑了。然后他另一个部落又被袭击乌古人是疲于奔命。

    其实这支到处攻打乌古部落的明军只有五千骑,由莫丹吉带着专门牵着乌古人的鼻子跑,而大部明军则在攻打最开始那个乌古部落地第二天就被韩卫带着过了海勒水,然后汇同谭破虏所部往西打到静边城这是契丹人直属地城市,三河乌古比较松散,他们受契丹人的直接控制,没有自己的大领。

    十万大军攻下静边城之后。谭破虏再次分兵继续往北搜索三河乌古,韩卫则马不停蹄地渡过海勒水。从北方直达巨母古城下。

    巨母古城不过有几千老弱被留下来,如何抵挡有抛石机和小型火炮之助的六万明军?

    韩卫驱投降的乌古骑兵为前锋,在火炮和组装式抛石机的帮助下只用了半天的功夫就攻下了巨母古城。

    这个时候乌古大领收到了自家老巢被占领地消息,那可是乌古人的根本,更重要地是。不但是他的老婆孩子,军中众贵族和士兵的家人也大多在那儿,乌古大领不敢泄露消息。却也顾不得四处“逃窜”的那股明军了,二话不说,带着兜***兜得疲惫不堪的五万骑倍道兼程直回王城。

    这个时候,一直被“逼”得到处“逃窜”地莫丹吉部出现了,这股明军别的不干,专门咬着乌古大军的屁股,也不正面作战,就是偷袭。往往乌古人在吃饭地时候明军就跑来捣乱。睡觉的时候更是必然袭营,不时地逮着小股的乌古骑兵就蜂拥而上。乌古大军追去的时候却又四散而逃

    乌古人疲惫不堪,几日的路硬是足足走了多一半的时间,这还是乌古大领心急如焚,连着赶路加上能扔的都扔了这才只多费了一半时间,不然按照明军的骚扰程度,走上一两个月都有可能。

    到了巨母古城不远地地方,这个时候韩卫也处理好巨母古城地事情了,该杀的都杀了,想投降地也投降了。韩卫没等乌古军队回过气来,直接六万骑倾巢而出趁夜袭击,照例以投降的乌古骑兵为前锋,莫丹吉恰如好处地也从背后来上一刀,乌古人本身就兵马不如明军多,而且疲惫不堪不说,还被四面围攻,只坚持了一会儿功夫就垮了。乌古大领和一些贵族是要目标,死于乱军之中,剩下的乌古人不是战死就是投降。当然,黑灯瞎火的,四散奔逃的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些人的家人财产可都是在巨母古城,他们现在是逃了,可大多还是会乖乖地回来投降的。

    经此一战,乌古人成规模的反抗不再存在。

    一路又是北又是西的,明军杀了足有几万人,但投降的乌古骑兵也不少,加起来也有三四万人,谭破虏那边受降的三河乌古还没算在内。

    草原上的规矩可不象中原,臣服于强者是草原人的本能,一般来说,投降的游牧骑兵不会背叛。

    还有一点,草原上是奴隶制度,落后点的还只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一个部落里面,头人领和贵族之类的拥有部落的大多数财产,马匹牛羊大部分都是这些人的,部民一般都是帮这些贵族头人在放牧,不少部民更只是奴隶,这些人没有自己的财产,就是征战所得也大部分被贵族拿走,他们只能分得一小部分,奴隶更是什么都分不到。

    按照天子的命令,韩卫打散了所有的部落,下令所有牧民骑上马就是骑兵都是自由人,抢来的马匹牛羊都是原先部落贵族的被分给这些自由人,从此以后,他们允许拥有自己的财产。

    至于那些贵族,不服气更好,直接杀了了事,其财产正好被分给自由人,人太多不够分啊,缺少的部分只能以后补上了,至于没有反抗的,一些被送回辽东,以后这些人就只是一个富家翁了,当然,朝廷也会给予一个不大不小的爵位和官职,而一部分真心投降的则被吸纳入军中效力,这些人以后将会以自己的军功来谋取富贵。

    这些都不用韩卫考虑,随军而来的有一批文官,这些事都有文官处理。

    更重要的是,随军来的还有大批大批的传教士,老规矩,所有投降的牧民都被勒令改宗,改为信奉新教,宗教可是最能控制人心的。新教的教义本就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传教方式先进,还有,传教士都必须学医术,至少也得有学识,这些人都是受人尊敬的人群,特别是对于那些乌古人来说,他们缺少医生,更缺少知识,他们对大夫和学者天生就有一种尊敬,新教的传教士对这些乌古人的吸引力可不是一点半点,那是致命的,乌古人原始的宗教远远不是对手,以致乌古人纷纷改宗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