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梁上君子

戴高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戴高山文集最新章节!

    后汉书*陈寔传说:“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这段文字的译意是:有一个盗贼深夜潜入陈寔的家,躲在梁子上,陈寔看见了,并不做声。于是起身披衣,叫来子孙家人聚集于梁下,正色地训示说:“做人当要自勉。不善良的人未必本来就是恶人,他们之所以成为不善良的人,是有其原因的。他们因为不能克制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养成一种坏习惯,长期以往才会变成这样的。那躲在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陈寔把话说完,子孙们纷纷点头称是。那盗贼听了之后,吓得赶紧从梁上爬下来,跪倒在地上伏罪说:“感谢老先生的教诲,我也是因为闹饥荒才会出来偷盗的,并不是真正的坏人”陈寔看着他,慢慢地说道:“是啊!我看你也不象是个坏人,肯定是饥荒所逼。今后你一定要善心自律,奋发向上,只要能改正过来的,就是一个好人!”小偷被感动得哭了起来,跟陈寔表示自己一定会悔改,重新做人。于是,陈寔叫人过来,送给他两匹布,让他回家去好好过日子!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并成为成语,主要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其一,陈寔是站在“性本善”的观点上来教育别人的。他看见小偷,非但不叫人把小偷抓下来痛打一顿,还叫来他的子孙家人,旁敲侧击地进行一番教育。并把他的教育观点体现在“性本善”之上,说人要自律“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让家人和小偷同时都得到深刻的教育。其二,当小偷自我认知之后,他从梁上下来投案自首,陈寔非但不责怪他,还夸他说:“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并且为他的行为辩解,说是因为贫穷才会做贼的。话说至此,或许我们觉得陈寔的为人,已经是很好了。他不但不抓小偷,还要教育他并为他不端的行为进行辩解,按常理说,接下来他把小偷放走了不就得了。可是陈寔的为人大善之心远不至于此,他还考虑到小偷将来的生活问题。他觉得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小偷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他们还是很有可能继续做贼的。于是,第三,陈寔还叫来家人“令遗绢二匹”帮助小偷解决他将来生活上的困难。至此,这才真正做到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功德!

    这个故事最先我们觉得只是教育方面的故事。可事实上,在今天,我们却认为它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这两个字了,而是做到“帮助”和“挽救”之上了。

    在我们很多人的眼光里,可能觉得这个社会已经完全被金钱量化了。经济价值观的产生,让我们一下子感觉无所适从,觉得这个社会只有“金钱”才是好东西,只有金钱才能衡定一个人的真实价值。当一个小女孩出了车祸之后,从她身边默然走过的十几个人都没有停下脚步,这已经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冷漠。说实话,我不理解是因为遇上老人跌倒不敢扶的事例作祟,还是因为在金钱的遮隐下,人们把这样一条小生命当做小猫小狗?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甚至记得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那是凯文*卡特和他饥饿的孩子和秃鹫。当他以这个照片获得到普利策奖之后,却因为良心和道义的谴责,最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谢天下。这是一场悲剧之下衍生的另一个悲剧,这样的悲剧很值得世人认真地去思索!不知从哪天开始,我也告诫过我的孩子,不要随便去扶一个摔倒在地的老人。我在责问自己:我们的文化和思想教育是不是已经改变了?当我们面对着过去读古书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猛然发现,封建社会也会有这样好的良心人?

    是的,社会总是要改变的,但首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观点。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在教育一个人会做点什么,有没有吃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受教育者,从实际上懂得人类的真正爱心和生存道义;让他们知道怎样创造价值并使用价值,而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有用之人!我们不能只是站立在口头为善的角度上,我们还应该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真正地去帮助和挽救那一些需要我们帮助和挽救的人。当我们以古铜为镜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的,首先是一种社会道义和公众爱心。因此,我们更喜欢看到的不是太多的商业广告而应该是公益广告。

    陈寔之所以会让乡里人尊重,并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不断地为乡人解决生活困难,排除纷争、创造和睦的生活环境。他让人尊敬不是因为他很有钱,而是他乐善好施,他处事公道在理,他总为那些有困难的人想到最后。我还记得我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好酋长,在他没有做酋长之前,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后来人们选他做为酋长。可是当他做了酋长之后,人们走到他住的小屋一看,只有一张床、一条椅子,一把打猎的弓和一支带领大家冲锋的长矛他们都不是以财产让人尊重,而是以人格让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