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带刺儿黄瓜文集最新章节!
文与理,到底是分还是不分?成了一个“扯不断、理还乱”的话题。围绕这一难题,笔者坚定地站在支持文理分科的一边,原因有三:
其一,文理分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历史上曾进行过三次大的社会分工,每一次分工都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爆炸,社会分工将会越来越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目录所划分的工种类别,现共有45个行业,4700多个工种。从历年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中我们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不断派生出的新专业标志着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文科与理科的分设,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九年的小学、初中基础教育已经为人才的分流培养奠定了基础,高中的文理分科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二,高中阶段的“文理兼修”会扼杀一些“偏科”的天才。在1930年的高考中,钱钟书、吴晗、季羡林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5分、0分、4分。那时的高中教育应该是文理不分的,但这三位大师却没能“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究其原因,无非是兴趣、特长和潜力在悄悄地发挥着作用。毫无疑问,文科与理科分属两种不同的思维,理科更多注重理性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能力;而文科则更多地培养形象思维以及丰富想象能力。文理分科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发挥特长、爱好和潜力,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一些“偏科”天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同时,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倾向已经显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选择文科或理科,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三,有关文理分科的讨论不能脱离国情。任何的讨论与争辩,都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在中国,高考是高中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教师便教什么,考生便学什么,高考分科考,高中自然要分文理。这就是国情,就这么简单!如果不对高考体制及高校的招生体制进行综合系统的改革,一味地空谈取消文理分科,无异于痴人说梦。况且,现在的高中生负担之重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取消文理分科,高考的科目将从6科增加到9科,这无疑会使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雪上加霜。这也是许多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强烈反对取消文理分科主要原因。况且,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回避当事人的意见,而学生、家长、老师正是正是这一改革的参与主体及利益攸关者,他们的意见与态度不应被忽视。否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与与素质教育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支持取消文理分科的人,抛出了一个“全才、通才”的观点,认为文理分科使得学生基本学科素养不够全面,将来很难成为通才、大家,甚至将诺贝尔奖缺失的黑锅也扣到了文理分科的头上,实在有失公允。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所设计的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对三年的时间跨度而言是非常紧张的。如果过分强调“全”那就必然会损害“专”毕竟学生的精力的有限的。此外,就学校教育而言,其主要承担的是培养基本素质和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通才、大家则需要在本人潜力、兴趣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钻研、训练才有可能出现。就像中文系几乎很难培养出顶级作家一样,非要通过学校教育产生学贯中西、文理并举的巨擘实在是学校不能承受之重。
还有人将中国人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的缺失,归罪于文理分科并举出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等加以佐证,这更显荒谬。西方的许多国家大多没有实行文理分科,但他们当中的刘海洋、马加爵并不见得少,像美国的校园枪击案、绑架人质案等恶性案件的频频发生,就足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偏激与可笑。
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期的学校教育,就象婴幼儿的进食,基本上是靠家长的哺乳与喂养,单方面灌输的意味比较浓,而孩子的口味及个性化的需求则少有考虑。及至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学生才有机会依照自身的潜力、特长、兴趣进行初步的选择。而到了大学阶段,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生才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尽情释放,通过方向和专业的甄别、遴选,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内不断发掘潜力,刻苦钻研、继承创新,成为学有专长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