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东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东光文集最新章节!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已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气吞山河,纵横四海。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只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者会当如何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名曰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战策,谈起行兵布阵之法便会口惹悬河,滔滔不绝,朝野上下无人能出其右,连威震敌胆的父亲他也不放在眼里,因此便飘飘然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进犯,此时赵奢已驾鹤西去,赵军以老将廉颇为帅御敌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廉老将军久经沙场,宝刀不老,寸土不让,秦军无法取胜,情急下便巧施反间计,派人在赵国四处散布说赵括将军如何英雄了得,秦国军队畏之如虎,赵王退敌心切,闻听此言后不顾蔺相如及赵括母亲的苦心劝说,火速遣赵括去阵前取代廉颇,赵括雄心勃勃,把秦军视为草芥,将前任主帅的英明作战方案全部推翻,自行其道,按兵书所云,死搬教条的与秦军展开决战,秦军方面在新任上将军白起的指挥下故意几次败北,一路引诱赵军进入埋伏区,又用精兵将赵军切成两段,同时切断后路和粮草通道。可怜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坚守40天后或缴械投降,或血染疆场,赵括也在突围中被秦军乱箭射死,至此40万赵军全部覆没了,这就是历史上“纸上谈兵”的典故。

    我们都看过电影刘三姐,其中有一段精彩情节是刘三姐与秀才们对山歌。秀才们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根本没把一介民女放在眼里,论学问刘三姐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最后秀才们却是威风扫地,狼狈不堪,败得一塌糊涂,原因何在,在于他们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对农家事宜茫然无知,而刘三姐却又智慧和巧妙的利用了这方面优势,在众乡亲的配合下将对手击得体无完肤,骂得痛快淋漓,直至大获全胜。

    那么只行万里路不读卷书又会怎样呢?大概项羽是个典型的例子了。项羽少时读书蜻蜓点水、学战术浅尝辄止,致使后来江山美人一起烟消云散。其过人之处是“力拨山兮气盖世”横勇无敌,东讨西杀,也曾一度战绩辉煌,成为“西楚霸王”但由于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而惨败于刘邦之手,刘邦虽也不是读万卷书之人,但有容人之量,广纳贤言,直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因为重用此三人,所以取得天下。而项羽竟然连一个“亚父”范增的话都不能听从和采纳,焉有不败之理,致使八千子弟兵也都亡命沙场,最后感到无颜见家乡父老,遂于穷途末路中自刎于乌江。清朝女诗人李清照感叹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读万卷书而又行万里路也是不乏其例的。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登峰造极的时代“诗仙”李白无疑是这个时期一座高耸如泰山般的里程碑。其如神入化,豪情奔放的作品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这些作品无疑有着诗人冰雪灵气的一面,但其心血的浇注与凝练才是他口吐莲花的真正原因。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诗凌相如。”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闲踏青山,闷游绿水。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象,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

    伟人毛泽东是中共高层领导者中极少没有留学历史的人之一,因此当年很受一些苏联留学归来却一事无成的“布尔什维克”们的不屑一顾,但他却博览群书,通今晓古,注重调查研究,思维缜密,行事果决,一派舍我其谁的大无畏气概,善于将平生所学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在党和民族生死存亡之即他伸出了扭转乾坤的巨手,自“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大智大勇,高瞻远瞩,化腐朽为神奇,率领共产党人从沉沉低谷攀向可以放眼万里的峰巅,从风雨飘摇的漫漫长夜走向旭日东升的黎明。驱逐日本强盗,打败蒋家王朝,由其是那著名的“三大战役”更是灿烂辉煌——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横扫千军,彻底将国民党反动派赶上了台湾岛。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综上所述,醍醐灌顶,其实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凡成大事者必当达此境界。古往今来,多少胸怀锦绣的高贤雅士郁郁不得志时“入深山修真养性”一旦机遇来临便“出古洞四海扬名”垂钓渭水、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受周文王赏识,在“鞭打黄牛”后,出山辅佐君主成就霸业,达到了这一境界,否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是个受老太婆窝囊气的白发老叟;高卧隆中,草堂春睡的诸葛孔明因感念刘备的“三顾茅庐”而走出山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蜀国争得“三分天下”也达到这一境界,否则即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也只能一生一世做个“躬耕于田亩”的读书人。如此看来,这二者的结合至关重要,一旦剑走偏锋,将丧失无限风光。而双剑并行,则势不可挡,李白的诗词传千古,烛光照后人;毛泽东的推倒一世,开拓万古都为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宝剑锋从磨励出,腊梅香自苦寒来”“一分辛苦一分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热血和丹心打造一把寒光四射,消铁如泥的绝世宝剑,在山高路远的人生征程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写于2005年10月2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