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半空烟雨文集最新章节!
1
也许是合当我有缘,第一天来到成都邛崃市,就意外的来到了文君故里。文君故里在临邛镇五彩广场的南边不远处,那里有一个新立的牌坊,正面上书“文君故里”另一面上书“秦汉遗风”的就是。这一条街果然是仿古的秦汉遗风,一路走进去,不禁有一种回到秦汉时的感觉,恍若时光倒流。幸好,文君故里的大门是开着的,且当时并没有人守着,使我们对于入内须收五元门票的标示牌无需犹豫,只稍片刻,也就和同伴们进去了。
文君故里已被政府部门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并向游客们开放,连晚上也行。其实,晚上大多是当地的一些居民来这里打牌消遣罢了。一行里的小孩子们早已欢呼雀跃,连大人招呼着不能大声喧哗都不听。其实,文君故园不大,感觉还有点拥挤。一些雕栏画栋,一些亭子,一些假山,一片筇竹林和弯弯曲曲的小径,绕着一池子水,后面是一排排厢房,大约是卓氏当时的内室之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当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居住时的原貌,也许会有所不同,毕竟已经历了两千多年,可能有些还是今天的人们凭借一些记述加以修复的。
但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些是在历史变迁中没有改变过的东西吧?文君故里最有历史意义的就是文君井,是真正的西汉遗井,相传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开酒肆汲水酿酒的井。我们找了一会儿就看到了它。由于我们是在晚上,灯光亦有点远,看得不够真切,虽然用了打火机来照亮,也是无奈,只看到一个巨瓮形的、用卵石嵌砌的和一般无异的水井。井台有石栏围护,东侧有壁,上刻:汉志文君井。所处还有其它刻字和郭沫若先生的题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对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实系千秋佳话,故井犹存,令人向往。一九五七年国庆节”我们一一摸索着看了,然后走至琴台。琴台,相如琴台,宋田况诗云:“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闳丽冠当时。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即镌刻在此。也许“一曲凤求凰,千古文君酒”中的“凤求凰”曲子就是在这里由司马相如常常弹奏给文君听的罢?或者文君就是听这首“凤求凰”而常常被感动?哦,文君故园,这就是沾洽了历史文明之气和名人文化之气的故园?我今晚能来此一游,是否也能沾洽到这些历史文明之气和名人文化之气呢?我惑然。
2
卓文君,临邛巨富卓王孙的女儿“通琴音,工辞翰,才貌俱全”而司马相如乃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因至临邛白鹤山师事著名经学家胡安。初入仕“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后弃官游学,因家贫,至临邛会友人县令王吉,得卓王孙宴请,才与卓文君相通。
由于我对史事知之甚少,所以,有点不解的是,为什么司马相如要中途弃官?而且正当少年得意时?也许少年司马相如是发现了他在官场的不得志?或者想重整后再来?这些于他也无所谓了,反正于游学中得遇了机缘,得遇了对自己有所帮助的红颜。确实,卓文君应是他想象中最好的红颜!一,卓文君“才貌俱全”;二,卓文君系“巨富的女儿”虽然当时他们之间的见面也许是出自偶然,是文君“窃从户窥之,心说而好之”(说通“悦”)在先,但终究是两心相许而“夜奔成都”了。只不过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才又返回临邛“变卖车骑,没酒肆卖酒”“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就是当时的真实记录。终究,还是卓王孙这个巨富老丈人,分与他们僮仆及财物,直至相如遇汉武帝召。
读书人读成之后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是普遍的志向,不论你选择入仕入学抑或经商。司马相如亦如是,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郡州治载: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过成都升仙桥,题辞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其壮志如此!然而他最初却选择了一次“弃官游学”又是何道理?是他觉得自己的前程还不够好吗?未可知也。“子虚乌有”这个典故就出自司马相如,典出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子虚赋、上林赋等名赋不知被历代多少人所推崇过,而且在当时就深受汉武帝赞赏,从而将其召入京师。而他用来追求卓文君的一曲凤求凰辞,也是倍受人们推崇和喜爱:
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又: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妙哉!这一曲凤求凰岂能不使才貌俱全的卓文君动心!司马相如经子虚赋、上林赋而复出,复出后他的文采名动京师,相传连陈皇后阿娇也曾找他求助(时陈皇后已被汉武帝贬入长门宫),写下一篇长门赋,想籍此挽回少年时就豪言必“金屋藏娇”的汉武帝之心呢。“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宋辛弃疾的摸鱼儿词就提到了此事。
卓文君的才情亦然,绝对可与相如相比拟,试看她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读了这篇白头吟,不由得想起这里的一个民间传说,说卓文君巧责负心郎的故事。——司马相如得汉天子召,赴长安为官。可他处在灯红酒绿中,却淡忘了娇妻卓文君,直到卓文君书信与寄。信中自是情真意切,思念绵绵,又恨意书简,问责相激,这才让司马相如深为自愧,即向汉武帝请假,回乡接文君了。这里尚有唐李白写的白头吟诗为证:“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赋白头吟”咦,丈夫之花心,古已有之,难怪文君问责矣。此后,文君和相如在一起,直至白头,未再相离。
3
回来后,我查阅了临邛地方志之类的书,却不知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来的故事如何,犹其是相如,难道说除了几篇名赋外,就没有什么历史痕迹了?司马相如是否就仅“为郎数岁,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夷”、“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略定西夷,成不世之功业”这些了?就如此与卓文君相偕终老?——其实,如果真如此,那还真是完美呢。不似与他同时的另一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虽任中书令,也写下了皇皇史记,可受过了腐刑;不似后汉时期的大学者如蔡邕们,历经战乱;不似魏晋时期的大学者如何晏、谢灵运,还有诸如阮籍、嵇康等,虽然风流,可大都免不了被杀的命运;还有后来的李杜、苏辛们。
是的,他是幸运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都是幸运的。司马相如和他的文君,虽然就这样淡出了历史,但也留下了一页辉煌,留下了千年思考,这一隐,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潇洒!至少这让人羡慕,让人向往。而最能代表这种心思的,是唐朝高适写的一首五言诗同群公秋登琴台: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飚。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鱼樵。兀然还复醉,尚握手中瓢。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鱼樵”多么美好的注释啊!可是,又有好多人摆脱得了尘世中的名和利,而心在鱼樵呢?犹其是他们中间的多少大文学家、诗人!
然而,回想起我们自己来,又还不是一样的吗?虽有所追求,向往美好,可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想出人头地,却总是少不了浮躁。于是,我想寻着这些历史的足迹,去寻求宁静。
听说临邛西郊有一个白鹤山,那里有当年司马相如师事胡安学经的地方“点易洞”也曾留下了陆游、魏了翁等人的足迹,于是,我必定要找时间去游一游的。